日元彙率什麼時候上漲的?2022年春天被日本人稱為“漲價之春”,長年飽受通縮之苦的日本出現罕見的物價上漲,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日元彙率什麼時候上漲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2022年春天被日本人稱為“漲價之春”,長年飽受通縮之苦的日本出現罕見的物價上漲。
持續的烏克蘭危機正不斷推高日本的進口原材料價格,與此同時,日元彙率在兩個月内下跌11%,4月20日一度跌至129日元兌1美元,刷新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日,日元兌換人民币彙率也跌破1人民币兌換20日元大關,創近7年新低。
以往,日元貶值通常被視為經濟增長的積極信号,如今卻演變為措手不及的“惡性日元貶值”。在原材料價格高漲和日元貶值的雙重作用下,日本造紙、食品等行業成本飙升。
生活在日本首都圈千葉縣的全職太太井上最近逛超市發現,4月開始,食用油、面粉、蛋黃醬,甚至還有紙尿褲都漲價了,而且很多食品是繼去年秋季之後的第二輪提價,進口肉類也意料之中更貴了。
井上告訴澎湃新聞:“幾十年來,收入和物價都陷入共同停滞的惡性循環,現在收入還是沒變,食品價格漲得雖然不多,幾十日元左右,但還是很讓人在意。”
日本政府的焦慮感拉高,财務大臣鈴木俊一近日在參議院會議中表示,日元貶值速度較快,從當下的經濟狀況來看,會帶來強烈的負面影響。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4月25日表示,日元下跌走勢相當劇烈,但是堅持寬松貨币政策。
面對日元彙率連跌不止,日本政府和央行是放任還是無奈?
物價上漲之因
當地時間4月26日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召開記者會,敲定了總額6.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币3179億元)應對物價上漲的緊急對策,包括向低收入育兒家庭發放5萬日元,延長向煉油商發放補貼的時限。
自俄烏危機爆發,全球大宗商品大幅上漲,而日本能源和食品高度依賴海外進口,原油價格上漲,繼而導緻電費和燃氣費随之升高。井上說,他們四口之家3月的電費約8400日元,和去年3月相比至少增加了三成。“電價居高不下,食品價格也上漲,如果持續下去,将給家庭收支造成不小的負擔。”
日本總務省4月22日公布的3月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年同期上升0.8%,升幅達到14個月來新高。其中,能源價格的升幅創1981年以來最高紀錄。今年已有多家日本電力公司不堪電價之高宣布破産,諸多商場為節省電力,關閉了電器展示樣品的電源。
雪上加霜的是,日元大幅貶值放大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浮對日本經濟的影響。
去年10月,岸田文雄上台伊始,日本國民民主黨代理代表大塚耕平在參議院會議上提問:“日元實際有效彙率已降至1970年代前半期的水平。(首相)怎麼看?”當時岸田文雄避而不答,随後召開了閣僚會議磋商原油價格走高對策,日元貶值的壓力開始顯露。
在日本經濟界,125日元兌1美元一直被視為可以容忍的貶值下限,這一界限出自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因此被稱作“黑田防線”。今年以來,日元彙率不斷下探,“避險資産”的光環逐漸失色,“黑田防線”也被擊潰。
在日本央行和政府看來,堅持日元“适度”貶值,有助于增強日本對外出口,并推高日本通脹,不過彙率下跌的速度如此之快,是他們不願看到的,卻“身不由己”。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副院長張玉來對澎湃新聞表示,日元急劇貶值一部分源于外部因素。上個月,美國退出寬松政策,步入加息通道,形成了日美利差,吸引國際資本湧向美國。此外,在俄烏沖突背景下,美國在明确不介入沖突後,受到資本市場的高度青睐,其金融主導體位又在對俄經濟制裁過程中得到再次确認,改變了國際資本市場“動蕩時期買日元”的風向。
“美國經濟非常強勁。希望恢複物價的穩定。”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3月16日的記者會上宣布改變疫情以來的政策,加息0.25%,啟動量化緊縮政策。擔心資本外流的經濟體紛紛跟進,歐美多數國家利率轉正。此時,日本央行執着于寬松貨币政策,加碼購債,将長期利率維持在零利率水平。
據共同社報道,黑田東彥4月22日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演講時表示,日本的物價上升是暫時的,為了經濟複蘇,必須堅持強有力的貨币寬松政策。對于外界普遍關心的日元貶值問題,他隻字未提。
日本央行和政府在本輪日元貶值中處于被動境地,究其根本還在于日本經濟自身。
日元貶值之困
生于昭和末年的井上,在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和亞洲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成長,“許多人有‘日元升值恐懼症’,一旦升值意味着不景氣,股市也會應聲下跌,因此會習慣性認為貶值沒有關系、貶值更有利,但現在形勢不同了。”
近20年來,日本一直試圖擺脫通貨緊縮。2013年春天,黑田東彥走馬上任執掌日本央行,和當時的安倍政府聯手,提出在兩年内實現2%的通脹目标,推行“超級量化寬松”政策。在黑田看來,物價不上漲就難以改變日本經濟持續蕭條的狀況。
黑田東彥通過采取大規模的貨币刺激措施來推動日元大幅貶值,助力“安倍經濟學”,希望以此提升企業利潤,使企業擴大用工及經營規模,進一步刺激消費,增加内需。然而,日本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顯示,“安倍經濟學”的第一支箭——超寬松貨币政策,隻在射出的第一年略見成效,在刺激内需方面後繼乏力。
9年過去了,2%的通脹目标始終沒有實現,黑田東彥所堅持的“弱勢日元”立場卻難被動搖。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稱,黑田在明年4月任期結束前不會改變貨币政策,以維護其政治遺産,但他已經越來越勢單力薄,尤其是日元持續貶值,引來諸多質疑聲。
此時,安倍晉三出面為黑田“站台”,也是在捍衛“安倍經濟學”。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道,安倍4月25日表示,目前日元貶值對經濟的影響并不令人擔憂,“日本工業出口能力強,如果外國遊客恢複入境,日元貶值對日本來說無疑是個積極的環境。”
不可否認,在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确實有過兩次有益的日元貶值,先後發生于2002年和2012年。但是随着時代變化,日本經濟結構轉型使日元貶值變得負面。
張玉來指出,随着日本企業大舉進軍海外,海外設備投資甚至超過國内設備投資規模,經濟結構轉向了“投資債權國”模式。這種結構導緻日本經濟(國内)競争力迅速下滑,體現技術創新的“全要素生産率”,以及日本出口中的國内附加值部分都在下降。
眼下,日本政府和央行就日元貶值釋放的信号模棱兩可。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财務大臣鈴木俊一4月26日表示,彙率的急速波動不可取,将密切關注彙率動向。黑田東彥雖然承認“急速的日元貶值是負面的”,但堅持“日元貶值對經濟總體而言有益”。這樣的表态促使市場判定日本官方不會采取行動應對日元貶值,導緻進一步抛售日元的惡性循環。
日本财界的擔憂聲漸高,對岸田政府而言,參議院選舉在即,日元疲軟已成為一個難以忽視的政治熱點。
日本經濟之“損”
今年3月底,日本央行總裁和首相時隔5個月進行會談,談話結束後黑田東彥在首相官邸被記者圍住。據日本廣播協會(NHK)的視頻報道,當被問及日元貶值問題時,他回答:“我們(日本央行)的實時金融調節對彙率沒有直接影響。”又有記者追問,首相是否就貶值問題提出要求,黑田說:“沒有特别要求。”
日媒報道指出,黑田明确否認日本央行對日元貶值負有責任,而是将皮球踢給了岸田政府。
誠然,日本央行加息退出寬松貨币政策是抑制日元貶值的選項之一,但是這将給政府造成更大的财政負擔,使經濟“降溫”。日本近兩年因防疫需求擴大财政支出,增加國債發行,該國财務省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底日本國家債務達1218萬億日元,國民人均負債約為971萬日元。
日本央行此時完全沒有把加息納入考慮範疇,還在緻力于壓制長期利率上升。據NHK報道,日本央行從4月21日至26日購入了超2兆億日元的國債,截至26日,長期利率仍然在央行所能容忍的上限附近徘徊,未出現明顯回落。
日本央行于4月27日至28日召開金融政策決定會議,政策制定者在擁抱抑或抵制日元走低的問題上存在分歧。外界普遍關注是否會轉換大規模金融緩和政策。彭博社27日援引經濟學家意見指出,有九成可能性将維持現狀。
“現在日元貶值很糟糕,對日本經濟無益。”日本商工會議所負責人三村明夫4月2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希望政府分析日元貶值的影響并考慮應對政策,超半數中小企業認為貶值對經營不利。如果企業無法将“輸入型通脹”轉移到銷售價格中去,受損的将是企業自身利潤。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物價上漲導緻日本企業和國民的不滿情緒加劇,今夏的參議院選舉臨近,岸田政府的政治危機感非常強烈。4月26日,岸田文雄表示,為穩定彙率而考慮經濟政策,這是政府應該努力做的事情。
為應對日元貶值,日本政府出售持有的美元、買入日元的“外彙幹預”是一種手段,但前提是要與美國方面進行協調。回顧1995到1998年的日元貶值周期,日本央行在後期大舉幹預買入日元,也未能挽回跌勢,最後靠美國出手才使日元貶值止步。
而現在美國正在通過貨币緊縮對抗高通脹,難有餘力幫助日本。據日本民營電視台TBS報道,鈴木俊一和美國财長耶倫4月22日就日美兩國彙率情況進行了溝通,日本政府相關人員稱,美方是積極探讨的态度。不過報道分析,美國政府或許難以認同買入日元來幹預,因為此舉會壓低美元彙率,加快美國國内通脹上升。
在日元進一步貶值之前,日本政府能否争取到美方的理解也成為一大焦點。日本學習院大學教授伊藤元重24日撰文指出,日元實力已經降到1995年頂峰時期水平的一半以下,不僅是彙率上的貶值,更重要的是通縮使日本的物價和工資比其他國家低,結果導緻“日元的購買力下降,我們的工資購買力也下降,日本變得貧窮”。
來源:澎湃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