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是腫瘤患者常常會涉及到的治療方案,在治療過程中,也容易出現骨髓抑制這樣的副作用。化療藥物對骨髓中産血小闆的巨核細胞的抑制作用,使得巨核細胞減少,導緻血小闆生成減少和破壞增多。
腫瘤患者出現血小闆減少,不止化療這一個原因!
出現血小闆減少後,很多患者會擔心後繼的治療可能會延遲或減低劑量,從而使患者的療效受到影響。其實,導緻腫瘤患者血小闆減少的原因,除了化療,還有其他的因素。
按腫瘤細胞在人體内的生長特點,可将惡性腫瘤大體上分為血液腫瘤和實體腫瘤。無論血液腫瘤或實體腫瘤的腫瘤細胞均有可能直接或間接地造成血小闆的減少,引起出血。
腫瘤患者的血小闆呈廣泛激活狀态,血小闆的分泌和粘附能力明顯增強,一方面引起血液高凝高粘狀态,另一方面參與腫瘤細胞的轉移,促進惡性腫瘤的轉移。
血液腫瘤中常見的白血病所緻血小闆減少主要是由于骨髓中白細胞極度增生,充滿整個骨髓腔,使正常造血幹細胞受到損傷或生長抑制,表現為巨核細胞數量減少,造成血小闆生成減少。
此外,一些惡性血液腫瘤的廣泛播散和組織浸潤,會激活凝血系統,導緻彌散性血管内凝血,會進一步消耗血小闆,導緻患者出現難以糾正的血小闆減少。
實體腫瘤引起血小闆減少常見原因有,腫瘤細胞侵犯骨髓、抗腫瘤治療、嚴重感染、免疫因素、脾功能亢進、血小闆功能異常等。
感染:惡性腫瘤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細菌或病毒侵犯并發感染,感染可以加速血小闆的清除,使血小闆的壽命縮短,消耗過多。
惡性腫瘤出現脾大,脾功能亢進,使得血小闆破壞增加:腫大的脾髒中阻留的血小闆和TPO的結合,增加了TPO的降解;脾髒腫大,脾血池顯著增加,由于血小闆從血循環阻留在脾髒增多,導緻循環中血小闆減少。
綜上,對于一位合并血小闆減少的腫瘤患者,制定治療方案之前需要謹慎的鑒别診斷具體的病因,再進行系統的治療。
關注我了解更多血液病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