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人才,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有脾氣,幾乎上脾氣和能力成正比。但是,性格問題做領導的能夠包容,但是人才可以有脾氣有性格,但是如果不遵守規則,不敬畏權力,一旦具備兩大點,這就不是人才,而是有反骨的白眼狼。做領導的如果無法識别性格和不反骨就會吃大虧,張溫就是沒有處理董卓,最終被董卓掌權後害死!我們權謀角度解析這段材料:
【案例】孫堅(東漢末·富春人,字文台。孫權的父親)曾參與張溫(穰人,字伯慎)的軍事策劃,算是張溫的幕僚。張溫用皇帝的诏書召董卓,董卓過了很久才到,而且言詞對答頗為傲慢。孫堅在張溫耳邊低聲道:“董卓身負大罪還敢口出狂言,一定心懷不軌。應該以不遵從诏書按時來到的罪名,依軍法處斬。” 張溫不聽。董卓後來果然蠻橫得不能控制。
【解析】
1、孫堅的眼光
孫堅如何能夠快速的認準董卓這個人心懷不軌呢?就是通過兩個細節,一個是诏書召董卓,董卓還遲遲不到。這說明他對規則還不在意,内心沒有規則意識。另外見面張溫這個上司的時候,口出狂言,内心對上司毫不尊重,内心沒有權力意識。人才一旦沒有規則意識和權力意識,兩大反骨聚齊,這就是白眼狼的标志,所以,孫堅要求張溫立即誅殺這樣的反骨。
2、董卓的試探
董卓也自己帶兵,且不是第一次當官,能不知道軍令如山?能不知道,軍中嚴格的等級?董卓絕對心知肚明,但是為什麼還會這麼做?這其實就是試探,對領導底線的不斷試探,董卓自身權力的擴張,都是從此時開始的。權力的侵蝕是一點點的進行的。董卓想實現自己的野心,就需要這樣的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地對領導權力的攫取,逼着張溫的次次讓步。
3、張溫的妥協
張溫為什麼妥協?《智囊》裡沒寫,但是《資治通鑒》第58卷中有張溫的原話“卓,素著威名于河、隴之間,今日殺之,西行無依。”其實所有領導面對不遵守規則,沒有禮貌的下屬,采用忍讓妥協的策略,都是顧忌其能力,名望和當下的重要性,這三點。其實我們從側面想,如果他不是具備着三大特點,他敢如何嚣張嘛?這樣的就是養虎為患。
董卓這樣的人,有能力,有威望,當下很重要,但是恰恰這樣的人,如果不遵守規則,不尊敬權力,這樣的人必須除掉。不提前除掉,就會被反噬。我們回頭看看知名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看着是個不按章法,滿嘴粗話的人,但是他在上級長官面前,就很聽話,讓幹啥幹啥,在趙剛面前,也是遵守彼此的規則界限。所以,他有的脾氣和個性,讓領導不舒服。但是他卻不是有反骨的人。
關注權謀網今日頭條号,讓你的職場少走十年彎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