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鄉關祖地,勿忘光州固始”,這是客家人人譜載口授,代代傳承不敢忘的一句話。
客家人說客家話,屬于漢族民系,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江西等地方,尤以廣東最多。
客家人屬于移民群體,在他們的姓氏族譜中,會發現一個共同的現象:他們的先祖是當年追随陳元光或王審知兄弟南遷的故事,這讓客家人有了相同的先祖、堂号和郡望。
進一步分析客家人的姓氏,會發現最重要的是陳、黃、安、許、蔔等幾個大姓。這幾個姓氏,與1500多公裡外的河南小縣城密切相關。
這個小縣城就是“光州固始”。是今天的河南信陽固始縣。
固始縣得名源于20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封開國元勳李通為“固始侯”,固始因此而得名,取“事欲善其終、必先固其始”之意。從唐朝開始,固始隸屬光州。
固始南依大别山,北臨淮河,位于豫皖兩省交界處,在河南發展并不快,2020年統計的時候,全縣常住人口也隻有104.14萬。
但是,這并妨礙固始名揚世界,因為王審知、鄭成功、施琅的老家就是這裡的,如今固始依舊有着王審知故居、鄭成功衣冠冢等景點。
固始人為何南下廣東、福建、江西?有怎樣的背景呢?
在中國的曆史上,移民範圍、人員數量、民族組成首屈一指的是有唐一代。
其中,中原地區的人口南下主要有三條線路:
西線,翻越秦嶺,進入四川盆地。
中線:過襄陽,進入嶺南地區。
東線:穿光州固始,過江淮,進入廣東、江西、福建。
這三條線路,東線區域最富庶,交通條件也好,因此人員數量也最多。
由于固始的重要節點性位置,這裡成為移民南遷的重要集散地,很多人并不是固始原住民,但千百年後,他們記憶中最深的老家,就是固始,是閩台地區諸多姓氏尋根的目的地和追思地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唐代時候固始經曆的大移民有三次:
第一次是唐代中葉,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率軍入福建。軍人及其家屬約8000多人,90個姓氏,最多的為陳、許、蔔、尤、尹、盧、戴等。
第二次是唐朝後期黃巢起義後。中原人口避亂,大量南下。黃姓客家人多也源于此次遷移。
第三次是第三次是唐朝末年“三王”率軍入閩。“三王”為王潮、王審邦、王審知兄弟,均為固始人。這次南下人員約為5000人,其中主要姓氏為:王、陳、按、林、劉、郭、謝、吳。
三次大的移民,使得固始人對廣東、福建的發展産生了極其顯著影響。當時福建南部、廣東北部乃至整個福建、潮汕地區的發展速度一度趕超中原地區,成為後代動亂時期中原百姓的避難所。
更有繼續下南洋的人們,他們移居海外,世界各地大量的“唐人街”就是最具代表的符号。
固始人當年創造的絢麗時代,給太多人打上河南印記。如今衆多客家人和海外華僑,回到信陽固始尋根,那是一種刻骨銘心的鄉愁。#五一雲遊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