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丢三落四,書包收不好,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實際上,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導緻的。
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今晚,讓我們一起聽聽教育專家、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錢志亮怎麼說。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産生深遠的影響。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緻于不能很好地适應新的環境。
小學和幼兒園相比,比較大的變化是學校沒有生活老師,同時每班孩子數量增多,教師數量減少,一些簡單的事情必須孩子自己去做,不能總指望老師,這就要求孩子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所以,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一定要提前進行。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即将成為一個小學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師,要慢慢地學會生活、學習和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要想辦法自己解決。
2、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重視培養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習慣,逐漸減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顧。
當孩子的能力有所發揮時,他會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時,對他樹立自信心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3、培養孩子學習方面的操作能力
教給孩子有關學校生活的常規知識,要求孩子愛護和整理書包、課本、畫冊、文具和玩具;
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和其他工具,會削鉛筆,并能制作簡單的玩具等。
4、培養孩子服務性勞動的能力
要求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學會簡單的勞動技能,會開、關門窗,掃地、抹桌椅,在活動、遊戲或開飯前後,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圖書和其他用具等。
5、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在學習生活中,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他們懂得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并且要努力做好;不該做的事不要做,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
要讓孩子明白一分鐘、十分鐘、半個小時等時間段有多長,可以做哪些事情。
有意識地安排孩子在規定時間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上廁所、喝水或準備下一節課的學習用品等。
6、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要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學會自我保護。要求孩子做到:
1.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不亂穿馬路,不在公路、鐵路、碼頭玩耍和追逐打鬧;
2.防觸電、防溺水、不玩火,不做危險遊戲;
3.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和禮物,不跟陌生人走;
4.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家人的姓名和聯系電話;
5.掌握基本的緊急情況的自救、求救方式;
6.知道常用的電話号碼:110,119,120,知道什麼時候打哪個電話。
訓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原則是:
1.先訓練進食、衣着,再訓練睡眠、衛生,最後是個人生活及安全教育。随着孩子年齡增長,在成人的監護下,不斷增加難度和危險項目的訓練,如讓孩子自己過馬路、坐公共汽車、用刀子、使用煤氣等。
2.做父母的态度應該是不管孩子在做事時看上去多麼笨拙,多麼可憐,都要沉住氣讓他自己去做,父母可在一旁保護和指導。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孩子就是從不斷的錯誤中學習新的事物的。
3.讓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不能超越他們身體及心理發育水平,困難的工作可以将大目标分為小目标,分段來完成。
4.孩子有一點成績,要鼓勵、表揚;出了問題,不要指責,要耐心指導和幫助孩子。
5.孩子能做的事情一定讓他自己去做,大人不要包辦代替。目的是培養孩子成為自立、自信、熱愛生命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