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陳強
9月29日,通過“倉儲貨物按狀态分類監管”方式,淨重60噸的進口紅酒,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海關智能卡口實現“秒級”放行,完成首批非保稅貨物進區測試。非保稅貨物進入綜合保稅區存儲,可充分利用企業在綜保區内的倉儲空間,大幅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綜合保稅區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在内陸地區的具有保稅港區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由海關參照有關規定對綜合保稅區進行管理,執行保稅港區的稅收和外彙政策,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區、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可以發展國際中轉、配送、采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綜合保稅區是目前開放程度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的特殊監管區域。
“倉儲貨物按狀态分類監管”方式實行後,經營這批進口紅酒的企業,可以将過去“多地多倉多類型”的複雜管理模式變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統倉統配”,充分利用近5000平方米的綜保區倉儲面積,核算下來,每個集裝箱庫間調撥成本節約超過1000元。
北京海關相關負責人繩皓文說,“倉儲貨物按狀态分類監管”是海關總署推廣的自貿試驗區監管創新措施之一。企業申請開展“倉儲貨物按狀态分類監管”業務,不僅可以得到海關業務專家“一對一”專業指導,而且全部資料當天就能完成審批。
大興機場臨空區聯合管委會綜保部負責人表示,大興機場綜保區是目前全國唯一跨省域設立的綜合保稅區,同時享有北京、河北兩省市自貿區政策,實現了臨空經濟區、自貿試驗區和綜合保稅區在空間和政策上的“三區疊加”。“倉儲貨物按狀态分類監管”業務模式,對于進一步增強大興機場綜保區的物流配送功能,高效對接國内國際兩個市場,服務和帶動京津冀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大興機場綜保區自今年4月25日首批貨物通關以來,實現進出口額2.3億元。目前,綜保區注冊企業85家,公共庫、多式聯運庫、保稅智能物流和倉儲中心總計約13萬平方米空間投入使用。新加坡南洋投資興建的民生物流供應鍊項目、上海醫藥保稅物流項目、生物醫藥保稅研發孵化器項目、物流港項目均已破土動工,預計帶動區内産值百億元以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