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科學健身普及及運動損傷處理

科學健身普及及運動損傷處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9:08:58

科學健身普及及運動損傷處理?如今,人們運動健身的意識越來越強,跑步、遊泳、打球、廣場舞、瑜伽等運動項目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不少經常運動的人也會出現一些小傷小痛,嚴重的甚至會出現骨、關節、韌帶、肌肉、心血管方面的損傷天津市資深運動教練張炜提示,科學合理運動才能減少、避免運動損傷,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科學健身普及及運動損傷處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健身普及及運動損傷處理(科學合理健身避免運動損傷)1

科學健身普及及運動損傷處理

如今,人們運動健身的意識越來越強,跑步、遊泳、打球、廣場舞、瑜伽等運動項目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不少經常運動的人也會出現一些小傷小痛,嚴重的甚至會出現骨、關節、韌帶、肌肉、心血管方面的損傷。天津市資深運動教練張炜提示,科學合理運動才能減少、避免運動損傷。

運動前準備活動做得不好、運動時動作不規範、運動強度過大、運動缺乏規律性、運動場地不安全、對小傷小痛不在意,都是造成運動損傷的典型原因。

運動之前一定要注意充分熱身。如果不熱身就開始運動,身體突然承受較大的運動量,會使肌肉不能随着身體的運動及時收縮,導緻關節和韌帶被迫承受較大的作用力,容易造成關節損傷、肌肉或韌帶拉傷等傷害。運動前熱身會增加肌肉血流量,使肌肉提前适應運動狀态,為運動做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熱身時,人們可以先慢跑10至15分鐘,讓身體熱起來,然後對肌肉進行拉伸,才不容易在運動中受傷。

運動姿勢要規範。規範的運動姿勢可以使身體有效發力。運動姿勢不正确,會使身體某些部位受力過大。如跑步時步幅過大或過小、身體後仰等不正确的姿勢,會令肌肉得不到有效的收縮和伸展,很容易造成運動後身體某些部位酸痛。在進行有危險性的運動或做易摔倒的動作時,更要注意做好保護措施。

合理運動,控制好運動強度。不少人認為,運動得“快”“多”“猛”才能達到好的鍛煉效果。比如,有些喜歡跳廣場舞的中老年人就認為動作幅度越大、跳舞的時間越長,鍛煉的效果越好。實際上,廣場舞雖然運動強度不大,但動作多,跳舞者一次跳一個小時甚至兩個小時以上,對關節磨損較大。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骨質疏松的老年人,運動強度過大則不利于健康。另外,對于體重較大的人來說,跑步會對身體關節、韌帶産生很大的損傷。如果運動強度和運動量超過了身體所能承受的限度,運動者的心率會急劇上升,并在運動後出現明顯的肌肉酸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因肌肉受到強力擠壓或過度使用出現溶肌症,也就是俗稱的“肌肉溶解”,進而會引起腎髒損傷,危及生命。所以并不是運動強度越大越好,也不是任何運動項目都适合任何人。盲目運動不僅起不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反而會帶來損傷。

運動者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适合自己的項目,必要時可咨詢醫生或運動專業人士,然後根據身體反應從“慢”“少”“輕”開始,逐步增加運動強度,讓身體的肌肉、韌帶、關節軟骨等有一個适應過程。每周可進行3至5次中等及中等以上強度的身體運動,累計150分鐘以上。年輕人可以每周或每隔一周少量增加運動量;年齡大或身體不太健康的人,可以間隔2至4周增加一些運動量。

運動後的拉伸也很重要。運動會使肌肉處于緊張狀态,運動後肌肉中會存儲乳酸和一些代謝物,需要通過拉伸運動将代謝物排出體外,幫助肌肉得到伸展和恢複,緩解肌肉酸痛。出現損傷後,應及時科學處理,如果兩三天仍然沒有緩解,就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治療。(記者劉波)

來源: 今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