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作為剛畢業的職場小白,在職場上有很多要學習和注意的方面。本文作者以新手設計師為案例進行分析,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新手設計師在職場引爆職場力的具體方法,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文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關于工作中的一些總結,這些都是職場中的一些通用的法則,了解之後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又一年畢業季,新手設計師在工作中經常會與産品經理打交道,在這個過程中,作為一個産品經理,他最希望跟什麼樣的一個設計師合作,作為一個設計師如何更好地去協同産品經理一起做好工作其實是至關重要的。
這裡從設計思維、産品思維和用戶思維這三個方面,來與大家聊一下産品經理如何跟設計師一起做好這個高效的溝通和協作。
一、越主動越幸運關于職場中的一些法則,這些雖然很簡單,但是真正想通、明白這個法則,然後應用到實際的生活工作中其實還是比較困難的。
第一個分享的是我自己深信不疑的一個道理:越主動就越幸運。為什麼說深信不疑呢,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周邊的人,無論同學還是同事,你會發現那些越積極越主動的人,他得到的機會越多。
關于越主動越幸運,他這背後是有一個科學的道理的。
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當時研究的課題在經濟學中叫“穩定配置理論及市場設計”。
通俗的說,就是說資源是有限的,然後通過市場的邏輯做到這個資源的有效配置。資源的有效配置,在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以機會的形式出現,機會是有限的,但是需要機會的人其實很多。
如何讓機會給到最合适的人呢?他們通過嚴密的數學證明得出一個結論:越積極主動,越能去匹配到跟你相适宜的一個機會或者是對象。
這就像男女去找對象一樣,如果說有 100 個男生,100個女生,其實每一個人他心裡都是有一杆秤的,他覺得跟誰最比較匹配,通過這種市場機制的話,越積極主動的人,他匹配到跟自己相适應的對象是越容易的。
關于越主動就越幸運,大家一定要突破自己心裡面的偏見。
尤其是在工作之後,很多人會有一種中庸的心态,例如開會不敢發言、工作問題和建議不敢提出,總是覺得不好意思或者是無所謂。
其實我覺得大家還是要主動起來,因為工作之後機會真的是非常有限。
二、從一個成功到另一個成功例如,我們現在從事一份工作,覺得這個工作特别不爽。工作中有人給自己挖坑,同事之間的關系也不和諧,想要趕快換個工作,從這個坑裡跳出來,感覺自己運氣不太好,怎麼就掉到這個坑裡了。
在我們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或者生活中遇到一些不順的事情,千萬不要被這些困難影響到。如果選擇逃避,其實自己就是一個失敗者。
你雖然去到了一個新的地方,但是失敗者的那種情緒、氣氛,都會伴随着你,自己平時感覺不到,但是在關鍵時刻,它在你的潛意識裡告訴你:你是一個逃兵,你是一個逃兵。
所以當你在工作或者學習中,遇到了困難,一定要解決掉它,把事情幹成,帶着成功者的這種姿态從一個地方離開,去到一個新的地方。
“人生要從一個成功到另一個成功”這句話以前我跟我一個朋友說過,他聽完之後過了一周給我講了自己的故事,他自己在大學畢業的時候,在電腦整機生産商的售後做客戶咨詢,天天就是各種電腦咨詢,他就覺得很沒意思,在工作中和自己的領導發生了争吵,他就覺得這個工作就是一個坑。
然後天天就帶着很不開心的狀态在做這份工作,後來換了工作,換了工作之後他就覺得自己好像重生了一樣,自己也很開心。
但是他說因為第一份工作其實是自己在逃避,逃避之後自己的内心總是帶着一個失敗者的一個情緒離開,在新的地方,雖然沒有明确的貼一個标簽在自己身上,但還是會影響到他的。如果你之前有過類似的經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有沒有這種感受。
三、現狀的變化,量變——質變現狀的變化什麼意思?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你會覺得現在很難,或者是現在特别缺錢、現在特别缺份自己想要的工作,還或多或少缺這個、那個。
當大學剛畢業,年輕的時候,尤其是在剛工作前三、四年的時候其實都是非常的困難,特别想突破這個現狀,想一次性的把一些問題全部解決。
什麼是現狀呢?現狀是你過去的一個累積,從你若幹年前累積到現在,積累的一個結果。你的現狀是從你出生的時候累積到現在累積的20多年,到了當前就是現狀。
現狀的本質,是一個積累的結果。它是你的過去,過去的生活、看過的書、走過的路,過去的學習,所有積累的一個結果。如果你現在要改變現狀,你改變的是一個積累的結果。隻有一個方法,那就是積累。你需要從當前開始積累,積累三個月、兩年,才能去改變過去三個月、半年的積累。
現狀的變化,需要強調一點,就是現狀的變化永遠是量變到質變。大家周邊的朋友或者同學,你會覺得大家水平差不多,但是有的人可能會找到一份好工作,你覺得為什麼自己就沒有這樣好的一個運氣呢?有些時候運氣确實很關鍵,但是運氣它跟你的實力是有一個潛移默化的關系。量變到質變,它其實是一個人的心态,它可以指導每個人應該去專注的做什麼。
四、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生産力決定生産關系,我們在上學的時候,學習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時候,都會有這一句話,就是把生産力和這個生産關系放到我們個人身上,它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能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溝通能力,我們每個人的品質、格局,個人的眼界等,自己内在的一切都是你的生産力,你自己内心的一些知識,你能做的事,你有什麼樣的能力,這些都是生産力的一個範疇。
什麼是生産關系呢?
其實是你的工資的一個輸入,你有沒有得到别人的信任?你有沒有一個非常牢靠的友誼?你在工作中有沒有能很好的有這種機會給到你?
其實這種比較偏外在的,就是這些外界跟你發生的關系的這些東西,其實就是一個生産關系。
例如這個人他走了狗屎運,他有了一個好的機會,其實這種就是生産關系,他是可以促進這個生産力的,他機會好,他就走了一個捷徑。那你這個機會不好,你就沒有走這個捷徑,你要多付出努力。
我們以前學習的時候有一句話就叫生産注入,長時間來看還是由生産力去決定生産關系的,就是短期内别人比你跑得快一點,或者是他比你在收入、信任、友誼與機會,各方面多一點,其實真的不重要,還是要把我們的這個注意力放到提高個人的這個生産力上面。
五、突破現實的困境、領導變革的八個步驟突破現實的困境,其實這是一本書的名字,它是由麥肯錫戰略業務的領導者寫的一本書。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作為一個企業,在日常的經營中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怎麼去做突破。
領導變革的八個步驟,它也是一本書,書名是《領導變革》。這本書是由哈佛商學院終身教授教授約翰 P. 科特寫的。這本書主要講的内容是企業遇到了一些經營上的問題,它需要做一些内部的變革。我們每個人去改變自己的一個行為,改變自己的一個想法,讓你去重新做一件事就很難。
更别說改變一家企業。企業的變革,要改變的是一個組織,要改變一群人,所以說是非常困難的。這個時候如果說你是一個領導,你不僅要讓你自己變革,你還要領導很多人一起變革。
那怎麼去做這個變革呢?《領導變革》這本書給了我們八個步驟,按照這八個步驟,不僅可以對自己變革 ,你還可以引導一群人變革。突破現實的困境,首先是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同時如何改變更多的人,這樣讓一群人和你一起進步。
這樣不僅對自己有好處,而且對你周邊的人、對社會都是創造一個價值。
1. 樹立緊迫感
任何的變革,任何的改變,包括大家下決心來學習,學習一門新的技術,加強一下自己的能力,這些是興趣愛好驅動的。還有一大部分是因為有緊迫感,他工作中遇到一些瓶頸,急需要這個能力的提升來讓自己能更上一層樓。
領導變革的八個步驟,第一步就是樹立緊迫感。一個人做一件事情驅動力到底是什麼?
促使我們的個人去做一件事,而且持久的一個驅動力均是來源于一種緊迫感,來源一種恐懼。例如你現在去學一門課,什麼樣的動力可以讓你把這個課學好?有兩種動力,第一種動力是你學了這門課之後,多掌握了一個能力,這樣你可以幹很多事,可以多賺錢,學完這門課,可以得到很多這種好處。
另一個動力是如果你不學這個課,你就會失去什麼,你會失去這個工作的機會,你會失去進大廠的機會。其實很多時候大家會發現人是因為害怕失去而去堅持做某些事情。
例如減肥與看書都是這樣,可能不減肥,我會失去什麼,而不是說他瘦了之後他會得到什麼,這樣的驅動力會更大。樹立緊迫感,你要把自己的驅動力找出來。
2. 組建團隊
無論是我們個人去做改變,還是帶着一群人去改變,一定要形成一個聯盟。
如現在你堅持做一件事情,需要跟一個或者是兩個特别要好的朋友去透露你的想法,而且是那種非常正式的非常真誠的。因為這樣朋友在你内心裡面,就是信賴你的人,他在監督你,你已經你非常正式的跟他講了這個事,不做的話有可能會失去這種誠信,有第三方監督,還會增加一些動力。
當你要放棄,當你要跟自己妥協的時候,有一個人突然跟你說NO,你就不能妥協,自己就會有一些顧慮。
所以無論是領導别人變革,還是自己要做出一些 改變,需要找到自己的聯盟軍,他們支持你這麼做,隻需要你的一、兩個朋友,讓他們知道你在幹這件事。
3. 設計願景
如果隻有驅動力與他人的監督,其實是不夠的。你還需要有一個戰略目标,什麼戰略目标呢?需要把不幹這件事情,會失去什麼?會得到什麼?這個利弊分析清楚。樹立緊迫感與組建團隊之後,通過利弊分析,把這個内容寫出來。
4. 溝通變革願景
做好中間過程的細節的掌握。要把過程中可能遇到了這個問題,例如現在減肥或者去學一門新的技能,中間可能會被什麼打斷?可能會被什麼影響到?需要把這種突發的因素去羅列出來的。
5. 授權賦能
領導别人變革還是自己變革,這個方法是不一樣的。
如果是帶領别人一起改變,你是公司的領導,公司部門要做這種調整、改革,要善于授權賦能。一群人幹一件事,要發揮出一群人的智慧,一群人的力量,不要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幹,什麼都會。
一定要正視别人,要帶着大家一起進步,要給别人機會。有授權賦能的一個心态,給别人就是成人達己,幫别人成功,最終還會反哺到自己的身上。
6. 積累短期利益
一定要積累短期的一個勝利。現在在做一件事的話,一定要把它切分成這種短期可以實現的一個小目标。
小目标就像看書一樣,先看一章,我明白一個道理。所以這樣要有一個短期的利益,可以增強自信心。
如果做一件事情做了很久看不到結果,對于個人來說是很難堅持的,除非個人的意志力特别強,但是意志力這個本身是不靠譜的,依賴于一個不靠譜的東西去幹一件非常想要完成的事情,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在過程中一定要有短期的一個成果,可以激勵你繼續往前走。
7. 促進改革
如果帶領一群人,是要把這個東西深入進去,當取得一些小的成功之後,下一步你就要基于這個成功的基礎之上做指數級的增長,而不是隻是做加法,要做乘法,做指數級的一個算法。因為基礎變強了,所以下一次的要求要逐步提升,而不是覺得差不多就行。
這樣其實不進則退,慢慢的在内心裡總會原諒自己。前面的緊迫感,與别人一起制作了戰略,最後沒法落地的,隻能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給自己定具有更挑戰性的目标,才能保證持續的一個進步的。
8. 成果融入
成果融入,如果是企業的話,就要融入文化,如果是個人,回到了上面提到的就是從一個成功走向另外一個成功,一個人有可能各方面的能力一般,但是有一個品質,就是把這個事成功的做出來,可以自己做成功,或者是能帶着一群人做成功。
其實很多時候把事幹成他就是一個人的品質。
有些人他有可能不懂的信息化,不懂的互聯網,但是他帶着一群互聯網的人,帶着一群搞設計的人,也能做一款非常優秀的産品,或者是開一家優秀的公司,他身上是有一種品質可以把事幹成的。
所以這個品質大家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養成這種品質。
9. 關于産品思維
我們經常會說一定要有産品思維,到底什麼是産品思維呢?其實産品的話它什麼是産品呢?其實産品跟産品對應的另外一個詞其實叫平台。
個人所理解的産品就是平台加内容的意思。以滴滴打車為例,滴滴打車最早出現的時候,是作為一個平台出現的,它會把消費者跟與開車的在平台上做交易,撮合交易。其實淘寶早期的時候也是這種 C TO C 的一種交易的一個平台。
但是一般作為平台,是很難盈利的,就像它隻是提供了一個菜市場,然後别人來賣菜,另外一幫人買菜,平台隻能收這個租金,收這個租金也會面臨問題,這個攤位賺多少錢,跟菜市場這個平台沒有關系。所以很多做産品的企業,在體量做得大的時候,它就會也會做一些内容。
比如淘寶,最賺錢的一個部門是阿裡媽媽,它是幫助這些店鋪做運營的。現在在淘寶上開了一家新店,店鋪的産品包括店鋪的曝光度都是不夠的。那怎麼提升這個産品的搜索,産品的點擊率,包括店鋪怎麼裝修了。
淘寶就提供這種增值的服務,要與阿裡媽媽簽約,它教你怎麼去開店,教你怎麼去做裝修,然後它跟你做這種商品、店鋪的投放。
淘寶這個平台本身它就給商家提供的這種産品服務,它不僅有這個平台,它有内容給你,内容與你的業務相關的。
再比如今日頭條,它是通過算法,通過爬蟲個新聞抓過來給到這個客戶。它是一個新聞的平台,通過算法把更精準的新聞給到更精準的客戶。
頭條做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推出了頭條号,支持這種個人這個寫作,個人寫一些這種故事、雜談之類,然後做一些推廣,然後去放一些這種廣告鍊接。
今日頭條它就慢慢的從一個平台過渡成為一個産品了。所以說産品思維的話,它其實關注的第一個就是一個效應,就是說每一個完整的産品,一定要有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
其次關注就是功能,這個功能跟這個效益相關,這些功能滿足了哪些人,然後這些人用了這個産品,他能得到什麼?然後他要付出什麼?
例如上面提到的今日頭條是新聞客戶端,客戶付出的是一個專注,付出的是他的時間,是他的一個注意力,注意力跟時間其實就是可以變現的。那麼變現的渠道就是投放這個廣告。
所以說産品思維的話,就是以這個産品本身是作為一個核心的一個産品,要有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在裡面,産品包含了的能力到底滿足了哪些需求,解決了客戶看視頻的需求,解決了客戶看新聞的需求,還是說解決了客戶打車的一個需求,它一定要有一個能力去滿足了客戶的需求。
滿足客戶的需求需要付出多少成本?客戶在你這裡看一篇新聞,他去搜一篇文章,他在這裡打了一個車,騎了一個共享單車。客戶付出的成本是多少?這個成本包括金錢,包括時間,包括客戶的注意力,這些都是客戶的成本。
一定要關注同類産品怎麼做的,看自己,看行業,看競品。還可以看市場,看全球都可以。做産品最起碼要做到三看,一定要從同類的産品中去吸取經驗,包括我們做設計,就會經常的會去做一些競品分析。所以這個道理是跟它一樣的。
産品一定強調競品,因為産品不是獨一無二的,肯定既有商業模式,也要參與市場競争,一定會有這種競品的一個存在,所以這是産品思維。
10. 關于用戶思維
用戶思維,最近這幾年其實提的比較多是什麼呢?例如華為最開始提的以客戶為中心。其實我們在這個語境中,客戶跟用戶就可以理解為同一類的一個意思,什麼是用戶思維?要站在客戶的角度想考慮這件事。
所以說這用戶思維,比較偏向于運營。在公司裡面,每個産品,會有運營的團隊,運營團隊做内容,然後把産品推出去。
産品經理是把這個需求以及運營所要的一些功能,打包成一個産品的形态出來。然後設計師參與其中,把構想、功能,需求用圖形化的形式表達出來,通過用戶體驗然讓客戶可以更好的來使用這個産品。用戶思維是比較靠前的。
用戶思維是以場景需求為核心的,以打車為例,你現在下班了,然後沒有公交車了,需要打車,其實這就是一個場景。中午想吃飯的時候,然後下面排隊人特别多,不想排隊,想點個外賣,其實這就是一個點餐的場景。
所以場景一定是有人,在這個時間、空間内産生的一個需求,一個人他在具體的時間以及空間内他産生的一個需求。所以用戶思維一定要理解到底是誰,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到底需要什麼?這就是以場景需求為核心。
用戶思維就是客戶他為什麼要用這個應用?為什麼不用其他的應用呢?這裡需要關注客戶的關注點,客戶他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本質想要的是就是快速的從一個地方到達另外一個地方。可以騎電動車,可以打車,可以開車,可以坐地鐵,這都是一個手段。客戶的關注點是要從一個地方快速的到另外一個地方,這個要識别出來。
其次是一個興趣點就是癢點,這是什麼意思?一定要讓人産生是他想要的,很多人刷抖音上瘾,有的人工作上瘾。為什麼呢?
在刷抖音的時候,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條視頻是什麼,隻有把視頻刷過來,才知道這個視頻大概是什麼了。抖音在你刷的那一瞬間滿足了你内心的一個訴求,然後這就是興趣點,有時也稱為癢點。
然後就是是痛點,痛點是說這個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像我們一樣,一個訴求沒有得到滿足,我們就會痛,我們就會焦慮,怎麼緩解客戶的焦慮,把客戶痛點解決了,要解決客戶的實際的問題。痛點是什麼?
現在打開一個 App, 要找到一個功能,要翻六七個頁面才找到那個功能。例如登錄銀行的 App ,我要去修改我的身份證信息,要找很久都沒有找到。如果能很快速的找到想要的功能,這就解決了我的痛點。要找一個功能總是找不到,現在很快速的找到了,這就是解決了痛點。
最後一個是利益點,利益點的話其實大家不用太糾結于這個概念,什麼是利益點?這個跟前面的這個關注點它很類似,還是看個用戶在乎什麼。用戶思維就是一定要想用戶的利益是什麼。
做一個總結,以人為本,需要我們多去體驗别的産品,然後多去關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細節。如果你是對生活充滿興趣愛好的人,是一個好學的人,我想你的用戶思維不會太差。
用戶思維之後,還有就是場景思維,一定是基于具體的時間跟空間的,加上時間加上空間就是一個場景。所以說用戶思維的話是一個立體的概念。
在什麼地方,是什麼身份,在什麼時間,然後确定的時間,确定的地點,确定的人,他關注什麼,他的興趣是什麼,他的痛點是什麼,他的利益是什麼。所以說需求就是這個場景,所以整體來說這是我關于用戶思維的解釋,也是我個人的一個理解。
11. 關于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它不僅說是一種思考方式,它其實是一種工作方式。它是針對于産品思維與用戶思維做了一個很好的協調,在效益、功能、體驗需求上他取得了一個平衡。
設計思維,它本質上其實就是對用戶思維的一個升級。它是對産品思維與用戶思維做了一個有機的結合,關注用戶體驗的同時也關注成本跟效益。
本文由 @Color可樂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