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北京鳥友彙養鳥

老北京鳥友彙養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1 09:09:17

養鳥是老北京的雅好。

老北京鳥友彙養鳥(老北京人的養鳥雅好)1

遛鳥小憩

從清末到民初,每日清晨在城根下、河沿邊,随處可見身穿長袍手提鳥籠的人,邁着方步“遛鳥”。《燕京雜記》記載:“京師人多養雀,街上閑行者有臂鷹者,有籠百舌者,又有持小竿系一小鳥使其上者,遊手無事,出入必攜。每一茶坊,定有數竿插于欄外,其鳥有值數十金者。”

老北京鳥友彙養鳥(老北京人的養鳥雅好)2

挑擔賣鳥

老北京提籠架鳥,要追根到滿族人養鳥聽音的傳統。滿族人原是獵于山林的遊牧民,閑時捕捉鳴禽以飼養觀賞,捕鳥是其愛好之一。《清太宗實錄》裡記載,曾有人捕到一隻好鳥,想送給皇太極請他收下,皇太極說:此鳥雖有好音,但玩物喪志,拒絕收下。可見,滿族人有養鳥聽音的傳統。清朝滿族人入關以後,這種傳統也被帶入北京。

老北京鳥友彙養鳥(老北京人的養鳥雅好)3

老人逗鳥

養鳥人在清晨遛完鳥,常常聚在茶館“會鳥”,互談“壓鳥”經驗。“壓鳥”是養鳥人的行話,就是馴化鳥叫出不同的鳥鳴。養鳥人每天走多少步都有數,如果走的步數不夠,鳥就不叫。養鳥人遛到林子裡,揭開鳥籠的罩子,讓鳥學着其他的鳥鳴。

老北京鳥友彙養鳥(老北京人的養鳥雅好)4

鳥市一角

清代滿族人養鳥頗有講究。俗話說“文百靈,武畫眉”。習文的、當文差的人喜歡飼養淨口百靈,真正的玩家能馴得百靈叫出十三種鳥鳴來,行話叫“十三套”,也叫百靈套子。習武的、當武差的人提畫眉籠,講究大清早起來遛畫眉。如果養鳥人在路上相見,提百靈籠的人要請左腿彎、右腿後撤、半跪的“文式安”,提畫眉籠的人則請左腿微彎、右腿向後微撤、下腰的“武架子安”,各有式樣。

老北京鳥友彙養鳥(老北京人的養鳥雅好)5

馴鳥

提籠架鳥,并非一回事。

老北京鳥友彙養鳥(老北京人的養鳥雅好)6

會鳥

提籠,是指籠養鳥,主要是為了觀賞和聽音。紅綠鹦鹉、虎皮鹦鹉、芙蓉鳥、倒挂鳥、珍珠鳥等,皆是毛色豔麗的鳥,能使人賞心悅目。畫眉、百靈、紅藍靛颏、字字紅、字字黑等,叫起來百啭千聲,聲音悅耳動聽。這些鳥都被放入籠中飼養,養鳥人以提籠遛鳥為樂。

老北京鳥友彙養鳥(老北京人的養鳥雅好)7

看鳥

架鳥,是用架子來養鳥,叫“亮架”。錫嘴、交嘴、梧桐之類的鳥,不能在籠中飼養,隻能在架上栖止。老北京最常見的架鳥當屬梧桐,經過訓練的梧桐會打彈兒、開鎖、叼旗、開箱等各種絕技。舊時每到北京冬天最冷的時候,時常會看到有養鳥人在冰面上訓練梧桐打彈兒,即養鳥人把一個彈丸扔在空中,梧桐會飛上去接住。

老北京鳥友彙養鳥(老北京人的養鳥雅好)8

此外,養鷹也是舊京的一種風氣。清朝的八旗官兵随時臂鷹而行,引起王公貴族們紛紛仿效。在當時,北京密雲和懷柔山區有專門的滿族養鷹戶,每年秋季獵取鷹類,加以調教後送至清政府負責皇帝漁獵的“尚虞備用處”,以備皇帝使用。

老北京所養的鳥,大多數來源于廟會,隆福寺廟會、白塔寺廟會,随處可見鳥籠雲集。自清末以來,北京就有專門的鳥市,比較有名的是官園、西直門、馬甸、日壇、白石橋,一些有名的公園門口也常常看到賣鳥的人。

如今,車馬喧嚣的北京城已很難看到提籠架鳥,但是愛鳥、養鳥依然是文化中的一部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