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佛山的林某今年才46歲,正值壯年,但是他的左耳已經失聰。年紀輕輕怎麼就耳聾了呢?他一直都想不明白。其實症狀在5年前就出現了,隻是他一直沒有重視。
據林某回憶,大概從5年前開始,他就發現自己左耳的聽力變差了。“用左耳聽電話的時候,總是聽不清對方講話。”不過林某也沒有放在心上。直到這兩年左耳的聽力越來越差,近乎失聰,林某才去醫院耳鼻喉科檢查,但是并沒有查出異常。由于家庭原因,林某沒有進一步檢查。
查出腦腫瘤,其實也是意外。從9月起,林某總覺得肩膀和脖子痛,但他以為是工作勞累所緻,所以沒有放在心上。9月中,林某發現左側牙床潰爛,吃藥後疼痛沒能緩解。
身體不适接踵而來,林某這才決定再到醫院檢查。在醫生的建議下,林某做了頭部檢查,結果查出左側橋小腦角區占位性病變。外院醫生懷疑是聽神經鞘瘤。由于林某顱内的腫瘤體積大、位置深,已經壓迫腦幹,手術難度極高、風險很大,外院不敢貿然手術。最後在醫生的推薦下,劉某找到了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外九科主任穆林森。
入院磁共振檢查提示患者左側橋小腦角區存在占位性病變,大小約為4.4cm×3.7cm×3.8cm;左側小腦前下動脈主幹包繞,血供豐富。穆林森仔細查看了患者的影像資料後,考慮為聽神經鞘瘤。
▲術前MR
▲術前CTA
穆林森分析,由于患者顱内腫瘤周邊有基底動脈以及左側小腦前下動脈主幹包繞,手術必須保護好這些血管、顱神經和腦幹,手術風險很高。即使手術很成功,患者也可能遺留一些功能障礙,如面癱、吞咽困難等。“腫瘤巨大,腦幹已經被壓扁了一半,這才出現後組顱神經受損症狀及梗阻性腦積水。如不手術切除,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經過反複的讨論後,神經外九科團隊為患者實施了“左側橋小腦角占位性病變切除術”。手術耗時将近11個小時。值得高興的是,手術非常成功!腫瘤完整切除,基底動脈以及左側小腦前下動脈、顱神經和腦幹都保護得很好!
▲術後MR
手術後第3天,患者的左眼仍然閉合不全,遺留面癱和吞咽困難。患者和家屬都十分擔心,穆林森查房時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患者出現左眼閉合不全面癱和吞咽困難,可能是手術過程中面神經、後組顱神經及腦幹牽拉等出現輕微損傷,加強功能康複後可以逐漸恢複。”
經過3周的功能康複,林某左眼閉合不全、面癱和吞咽困難基本消失,不影響正常生活。他在10月底順利出院了。
專家點評
穆林森神經外九科科主任 醫學博士 主任醫師
聽神經鞘瘤是橋小腦角區常見的腫瘤。該腫瘤生長于内聽道、橋小腦角區,緩慢生長逐漸壓迫耳蝸神經及前庭神經,可引起耳鳴、聽力下降、眩暈等症狀;随着腫瘤長大,将壓迫面神經及三叉神經,引起面部麻木、抽搐、面癱等症狀;巨大腫瘤可壓迫小腦及腦幹,引起腦積水,甚至威脅生命。
穆林森特别提醒,有些症狀經過治療可以解除,但有些損傷如耳聾等是不可逆的。聽神經鞘瘤是良性腫瘤,而且目前聽神經鞘瘤的手術已經非常成熟,在電生理檢測下完成手術,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面神經功能。所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對付聽神經鞘瘤的主要方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