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獻鲮鯉①于商陵君②者,以為龍焉。商陵君大悅,問其食,曰:“蟻。”商陵君使豢而擾③之。或曰:“是鲮鯉也,非龍也。”商陵君怒,笞④之。于是左右皆懼,莫敢言非龍者,遂從而神之。
商陵君觀龍,龍卷曲如丸,倏⑤而伸。左右皆佯驚,稱龍之神。商陵君又大悅,徙居之宮中,夜穴甓⑥而逝。左右走報曰:“龍用壯,今果穿石去矣!”商陵君視其迹,則悼惜⑦不已,乃養蟻以伺⑧,冀⑨其複來也。
無何⑩,天大雨,震電,真龍出焉。商陵君謂豢龍來,矢⑪蟻以邀之。龍怒,震其宮,商陵君死。
注釋有個獻穿山甲給商陵君的人,認為穿山甲是龍。商陵君非常高興,問它的食物是什麼,那個人說:“螞蟻。”商陵君派人喂養并照顧它。有的人說:“這是穿山甲,不是龍。”商陵君很生氣,用鞭打了他。因此身邊的人都很害怕,沒有人敢說不是龍了,就順着商陵君的意思認為穿山甲很神奇。
商陵君觀賞穿山甲,它卷曲起來如同圓球,突然又伸展開。旁邊的人都假裝很震驚,稱贊“龍”很神奇。商陵君更是大喜,将它遷居到宮裡,夜晚穿山甲挖洞逃走了。侍從跑來報告,說:“龍施展它強大本領,如今果然穿石離去了啊!”商陵君前去察看它留下的痕迹,痛心和惋惜不已,就飼養螞蟻守候着,希望它還會回來。
沒過多久,天下大雨,雷鳴電閃,真龍出現了。商陵君以為是他養過的那條龍回來了,擺上螞蟻邀請龍來赴宴。龍發怒了,震動他的宮殿,商陵君死了。
一、說“伺”:“伺”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見釋義。
二、說“冀”:上文“冀其複來也”中的“冀”指“希望”,意思是“希望龍還會回來”。
在文言文中還可以用“期”、“希”來表示“希望”,所以這句話也可以說成“期其複來也”、“希其複來也”。
文化常識
龍生九子:
龍,是中國的“圖騰”,在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龍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還有一種說法說,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九表示極多,所以并非指龍生了九子,而是泛指一個虛數。
接下來介紹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龍生九子”的版本,九子依次為:囚牛、睚眦、嘲風、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負屃、螭吻。
明·劉基《郁離子》
啟發與借鑒
獻鲮鯉者本無惡意,隻是并不知其非龍,而商陵君卻無知而專斷,不辨真假,竟然鞭笞講真話的人,最終自食惡果觸怒了真龍,被震擊而死。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逆耳的話雖然不太動聽,但有利于改正缺點,使我們少走彎路。一個人有了過錯并不可怕,隻要能夠及時改正就無大礙,可怕的是好面子,諱疾忌醫,不願意接受别人的批評意見,從而由小錯到大錯,由大錯到不可救藥,到那時就悔之晚矣。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