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民間中醫”交流大會在古城南京的“京西賓館”順利舉行。也算是荟萃了一些中醫界的一些典型人物。我們不得不承認一些老祖宗傳一來的東西,我們也不得不認可一些中醫的傳奇。
幾點想法,不吐不快:首先我們辦任何事情要适應新形勢,偶爾的儀式感得有。精打細算是必須的,但該花的錢得花不好省。一省味道就變了。比如說有台簽的那些嘉賓,畢竟嘉賓也算行業裡面有點份量的人。你台簽總得打印出來呀。如果非得手寫,請一個字還行的人寫呀。
從我們自身改變,中醫人确确實實和一些古老文化接近。但我們要知道,我們都是常人,我們不可能都做到仙風道骨,所以我們最好簡簡單單清清爽爽幹幹淨淨。我們來自于大地應該百分百接地氣,但絕對不能作為我們邋遢的理由。
得相互尊重與成全。取長補短,抱團取暖。任何人隻可能是某方面的專家。充份尊重他人。講的要悉心,聽的要細心。盡量避免不合适的時候的交頭接耳,掌聲又不需要錢買不要太吝啬。尤其是會議還沒結束之前切忌三三兩兩的離席。這是會議的大忌。對别人的不尊重。也降低了自我修養。
博大精深的是文化内涵,據我了解,絕對不是相命的那些東西。特别特别别往中醫上靠。什麼13是大能量,37是小能量的話隻能關起門來和孫子孫女玩遊戲玩玩,絕對不能拿到正兒八經的會場上大呼小叫。
反正我對這些比較弱智和麻木。一點點想法也沒有。也希望我朋友圈的在做這一行的朋友看到這篇文章以後見了我盡量不要聊這些話題。忍了好久好久了。隻是無奈的表情你們一直沒有在意而已。
保守一點和知識産權保護都可以理解。但得有一個标準在那邊,才會越來越有說服力。而不是拿一些空礦泉水瓶,然後灌點自己的東西,然後說功能咋滴咋滴,然後想幾百幾千的賣。說實話,即使我是剛需的客戶,我也沒這個勇氣呀。
吹毛求疵有點多,這不是我的風格。隻是忽然闖入這個圈子,也是偶然巧合。帶着一個美好的願望,帶着一個期待的奇迹,帶着一個發揚光大中醫的夢想……雖力量微薄,願發出聲來,說不定能改變一點點呢。心裡話,會議現場多個德高望重的老前輩老中醫真的令人油然而生敬意。這也是我願意寫這篇文章的理由。
這才是人生與人性?!會有福報伴随,不是嗎?!
葛建平
2020/09/0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