闆藍根,一種抗病毒、流感的中藥,家喻戶曉。
1月19日,廣州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組織了一場别開生面的闆藍根“藍”研學活動,30多位學生和教育界人士參觀園林式的主題園區,了解源遠流長的中醫藥文化、醫理、藥性;通過親手制作紮染圍巾,認識闆藍根的“藍”,體驗“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神奇,大家在快樂研學中收獲滿滿。
學生研學團 博士來講解
清早,30多名來自的多所中小學校學生以及研學教育界人士齊聚神農草堂,在“探秘闆藍根之旅”研學導師、師從鐘南山院士的黃遠博士帶領下,認真參觀99米中醫藥曆史浮雕、辨别各種中草藥、看到傳說中的“斷腸草”“見血封喉”“巴豆”等植物,團友們發出“大開眼界”的驚歎。
“闆藍根是中藥界第一網紅,取自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幹燥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功效……”黃遠詳細講解了家喻戶曉的闆藍根。“從抗擊‘非典’到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的研究方法和臨床療效表現搶眼。以闆藍根顆粒為代表的中藥,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展現了中醫藥的強大生命力及創新中醫藥的威力。”黃遠說。
據介紹,白雲山闆藍根“二次開發”已取得新突破,闆藍根新工藝、新質量标志物研究有望開發質量控制水平更高、抗病毒、抗炎藥效更強的中藥新藥。
“我對中醫藥很感興趣,這場研學活動太棒了!”廣州大同中學高一(8)班學生李慧琳說,她們學校舉辦過中草藥文化節活動,有專業老師來講解中藥的知識,“這次研學實踐很好地把之前學到的理論結合在一起了,作為年輕一代,我們要把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傳承下去”。
“通過實地觀察、動手體驗,在‘遊’中發現問題、在‘學’中應用知識,在‘研’中解決問題,會讓同學們對中醫藥産生更深刻的印象。”黃遠表示,神農草堂研學活動有助于帶動更多青少年兒童關注中醫藥、了解中醫藥、愛上中醫藥,傳播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親手做紮染 看“見風色變”
闆藍根紮染課程是本次研學的重頭戲。神農草堂研學導師賴佳紅帶大家認識了闆藍根的“藍”,再次刷新了研學團友們的認識。廣大附中大學城校區初一學生譚心語說:“我們家常備闆藍根顆粒,今天不僅‘一睹真容’,還第一次知道這種植物能做染料,染出碧藍、湖藍、藏藍等好多種不同的藍色。”
聽完紮染工序、技藝的介紹,團友們在賴佳紅的指導下,盡情創意,設計制作出一條條獨一無二的紮染圍巾。當大家把紮好的圍巾從闆藍根染液中撈出來,卻發現圍巾被染成青色,并非藍色。
“大家注意觀察,‘見風色變’的神奇現象馬上就要出現了”。伴随着賴佳紅的話音落下,青色的圍巾逐漸變成了深淺不一的藍色,“這就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團友們興奮地把自己的傑作晾曬在繩子上,布裡生“花”,神農草堂變成一片藍色的花海。
賴佳紅表示,通過這次研學活動,不僅讓同學們了解中醫藥文化豐富的内涵,還通過DIY闆藍根紮染圍巾,讓大家探秘中草藥裡的天然染料,發現更多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中草藥知識,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傳統中醫藥煥發新活力。
“這裡的學習資源豐富,别說學生,我們大人都覺得研學活動很有趣,‘幹貨’滿滿。”參與研學活動的海珠區華海雙語學校教師區競志表示,他所在的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很重視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我們準備把這裡作為學校的研學基地,與神農草堂一起定制系列研學課程,在實踐中進一步激發學生們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積極性,成長為優秀中醫藥文化的傳播使者。”
系列研學課程豐富寒假生活
國家4A級旅遊景區廣州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占地面積為25300平方米,是全國首家融“天然”和“文化”于一體的半敞開式中醫藥博物館,園中通過仿制藥具、圖片、标本等物品,及數百種天然草藥的種植,展示中華中醫藥文化、嶺南醫藥、中醫藥養生等方面内容。
神農草堂常務副館長陳秋娟表示,作為全國首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廣州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開展了“探秘中醫藥 ”系列研學課程。“雙減”之後的第一個冬季長假,神農草堂圍繞“國民中藥”闆藍根,推出紮染綜合實踐課程,以研學實踐落實“雙減”,為學生課餘生活添彩,讓中醫藥文化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發展。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湯南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湯南
視頻/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湯南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馬俊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