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在剛添加微信時,他就提醒記者,有任何涉及到卡的問題,不要用微信打字,最好直接語音,“保證我們雙方的安全。”
“9.9元100G流量、0月租、随充随用、永不限速。”你是否也會為這樣的“物美價廉”所心動?
今年“雙十一”電商購物節活動前夕,澎湃新聞接到消費者投訴稱,在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台購買的所謂流量上網手機卡,實為“物聯卡”。按賣家提供的教程激活并預充購買套餐後,遭遇商家跑路,充值費用打水漂的情況。
記者在京東、淘寶平台上随機搜索,有購買使用的消費者直接點名商家出售的流量卡,實為物聯卡
物聯卡作為物聯網的核心載體之一,目前被廣泛應用于智能交通、智能醫療、車聯網、智能穿戴設備等需要無線數據傳輸的智能終端設備,但各大運營商僅支持企業客戶辦理,不對個人用戶銷售。
近年來,有關部門接連出台相應法規文件,對物聯網卡行業“拉閘限電”。公安部網安部門也持續部署“淨網”“斷号”等行動,集中打擊整治網絡賬号黑色産業鍊。遵循國家相關規定,“物聯卡”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台,也均被明确列為禁賣商品。
但記者調查發現,為了逃避監管,不少商家在銷售時玩起了“文字遊戲”。與此同時,仍有大量“卡販子”在百度貼吧等社交平台伺機攬客,已實名好的物聯卡可随意購買。
一位從事反電信詐騙工作多年的公安機關人士向澎湃新聞介紹,物聯網卡流向社會主要存在兩個隐患,一是流量限制技術不成熟,被人破解後會變成無限制上網卡;二是僞實名制的問題,和普通電話卡流量卡一樣,如果犯罪分子用這種卡作案,公安機關追查成本非常高,難度非常大。
消費者稱買卡預充後
商品下架、商家跑路
河北邯鄲的張先生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