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寶松/文
醫生,平時應該怎樣看診;患者看診,應該有什麼樣的心态。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也許很多人,甚至是我的同行們,總會覺得我問這樣的問題是小題大做,是故弄玄虛,是危言聳聽!也許很多人會說,不就是個看診嗎?人家拿着胃鏡結腸鏡檢查單子,人家拿來了權威醫院的CT,磁共振的片子還有化驗結果,你不是看一下就明白了?還擺什麼譜!現在的科學都這麼發達了,你還要問來問去,還要裝模作樣地讓患者躺在檢查床上,一點一點檢查肚子,有這個必要嗎?
就在昨天的門診,我的一個老朋友帶着他們那裡的婦女隊長走進了我的診室,這是個53歲,看起來就作風潑辣的幹練女性!坐下來之後她直接遞給我一張某三甲大醫院的結腸鏡檢查結果,附帶的有一張病理檢查單,那結腸鏡的結果顯示,她的乙狀結腸35~40cm處結腸粘膜不規則隆起性病變,部分凹陷形成潰瘍,周邊粘膜充血糜爛,取材8塊送檢。病理報告,(結腸)符合慢性炎症伴潰瘍,局部腺體輕度不典型增生。結腸鏡診斷:結腸炎,Ca?(醫生喜歡用的癌症縮寫)。建議重新活檢或省大會診。據患者告訴我,那裡的醫生幾乎說她就是結腸癌,需要做好準備,一家人吓得要死!她這次找到我,就是想讓我給她确診一下,究竟是不是結腸癌,能不能做手術!
我詳細詢問她的發病經過,原來,九天前,患者突然出現腹部絞痛,緊接着排大便,開始是幹燥的大便,後來有鮮血,部分和大便混在一起,沒有發燒,沒有裡急後重,沒有結腸癌家族史。但是,肚痛一天後就減輕了,當時去看診,那裡的醫生建議她做結腸鏡,準備好腸道,大家就看到了這樣的結果!這真的是結腸癌嗎?
從病史上說,結腸癌一般不會出現劇烈的肚痛,發生往往比較緩慢,如果體檢,也許會發現貧血的表現,也許會有腹部包塊,從結腸鏡表現來說,一般癌症都是局竈性病變,而這個患者的病變看起來比較長,糜爛很重,更像是潰瘍性結腸炎,急性感染性腸病,克羅恩病,白塞,淋巴瘤和缺血性腸病的表現,這裡面,如果是潰結和克羅恩,一般病程應該在半年以上,如果是白塞,應該有口腔和生殖器病變,如果是淋巴瘤,應該有發燒等改變,如果是急性感染,常常有發燒,裡急後重等表現,如果結合剛才我詳細詢問的病史和體格檢查,經過上述邏輯分析,我更傾向于缺血性腸病的診斷!于是我給患者開了結腸鏡檢查,我要今天專門給她做結腸鏡檢查,證實她的診斷究竟似乎什麼?
以下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上午親自給她做的結腸鏡檢查,乙狀結腸有幾處淺潰瘍,應該是缺血性腸病愈合後還沒有完全修複的證據,而在她的直腸距離肛門3cm的地方,有一片粘膜顔色發白,經過詳細的電子染色檢查,我覺得不能排除不典型增生,于是我在那裡取了一塊活檢,等到活檢結果出來,就可以做出最後診斷了。看了我這次的診斷和鑒别診斷,大家覺得怎麼樣的診斷程序才更靠譜呢?(本号顧問,梁寶松, 1984年畢業于河南醫科大學,河南省人民醫院消化内科主任醫師 教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