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23歲浙江女孩妙妙(化名)是直播間購物達人,吃的用的都喜歡買,從未懷疑過購買的東西是否正規。近日,她因為持續腿酸、尿蛋白超标就醫,被診斷為汞中毒,醫生判斷,問題很可能出在她購自直播間的“不知道什麼牌子”美白面膜。(據10月26日澎湃新聞)
網絡視頻截圖
醫生之所以發現妙妙的病因,是因為在一次查房中,突然發現她的臉明顯比脖子要白,追問之下,才知道她近期頻繁使用直播間買的美白面膜,于是迅速安排她進行尿汞檢查,确定她是汞中毒導緻的腎髒損傷。如果不是身體出現症狀,妙妙可能還會認為,這個面膜的效果很好,美白“肉眼可見”。而但凡有些美容知識的人就知道,産品效果太快太明顯,一定是成分有問題。
生産和售賣這樣的産品,害得人中毒生病,難道不應該追責嗎?的确,這件事不應該止于提醒消費者小心謹慎,不要去購買“三無”産品。因為,網售化妝品的水是出了名的深,有些産品是赤裸裸的“三無”産品,但更多的産品有所謂的商标和批号的,但牌子卻從沒聽說過,直播間找來網紅、主播一番吹捧,社交平台上各種虛假的種草貼一鋪開,立刻就變成了小衆“網紅”品牌,冠以各種“神器”之名,賣得風生水起。消費者面前幾乎坑連着坑,要想避開談何容易。
化妝品市場充斥着大量的這種“貼牌”生産的不合格産品,為了追求短期功效,裡面大多含有非法添加物,長期使用的話,就算沒有到中毒這麼嚴重,也很可能損傷膚質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很多消費者護膚越勤快,皮膚卻越差,越敏感,可能就是買到了這種“有害”産品。
由于化妝品市場尤其是面膜市場利潤巨大,每次有新的營銷模式出現,必然就會有“三無”面膜橫行泛濫。一開始的電商,後來的微商,再後來的直播帶貨,廠家和商家總有成千上萬種辦法,通過虛假宣傳,超低價營銷,誤導消費等手段,将有毒有害的“三無”化妝品賣出去,最後花錢買罪受的都是消費者。
有毒有害或假冒僞劣的商品,本不應該出現在市場上,連質檢環節都通不過,卻可以随意地在直播間售賣,這說明,直播帶貨的門檻還是太低了,監管還是不夠嚴,給了這些不良商品以可乘之機。如果說,每一個進入直播間的商品,真的如主播所言是經過了精挑細選,真如直播平台所承諾的那樣,落實好了商品和服務質量保障、消費者權益保護、個人信息保護等各方面的義務,女孩就不用遭這種罪了。
2021年,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的《2021年下半年國家化妝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中,明确将“網紅”護膚類化妝品納入重點監測品類,2022年又出台了《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辦法》,便于及時有效控制化妝品安全風險,保障消費者健康。可見,化妝品雖然不是食品藥品,但同樣與人的健康安全息息相關,也必須按照最嚴格的标準進行綜合監管。
直播帶貨不能脫離法律軌道,不可觸碰誠信紅線,出現“三無”産品,僞劣産品,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根據相關法律,生産者,銷售者,主播、平台都要承擔責任,一個都跑不了。消費者不能忍氣吞聲,要積極投訴維權,追究每一個環節的責任,讓“三無”化妝品不能再披着“網紅”的外衣,橫行害人。
相關監管部門更應加強協調溝通,綜合采取各種措施,該監測的監測,該約談的約談,該處罰的大力處罰,督促行業加強自律,壓實平台企業責任,發揮消費者協會的力量,暢通投訴舉報渠道,讓消費者不吃“啞巴虧”。同時,更要标本兼治,從源頭斬斷“三無”面膜、化妝品的違法生産鍊條,淨化整個市場的風氣,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