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漢字解密。我是劉寶俊。今天我們講“茅”字。
“茅”字最早見于戰國文字。
這些字形的上部我們依稀可辨,是一個“艸”,但下部分是什麼呢?其實就是“矛”的古文字字形。
“矛”是一個象形字,在商代金文中畫的就像一支長矛,戰國文字中筆畫繁複了,就不太象形了。不過長矛的矛在茅草的茅中隻是作為聲符,與字義并無關系。
早期隸書還保留了一點戰國文字的古風,到後面就與今天的楷書相差無幾了。
茅盛産于南方的楚國,是楚國的一種特産。因為茅的花穗上有密密的白色柔毛,所以又叫白茅。古代楚國軍隊行軍打仗的時候,打先鋒的前哨如果遇見敵情,就高舉茅草發出信号,以警示後面的軍隊。也有人說,“茅”在這裡是通“旄”字,“旄”就是用牦牛尾巴裝飾旗杆頂部的旗子。
後來我們就用“名列前茅”這個成語指名次排在前面,形容成績優異。所以名列前茅的茅是茅草的茅而不是矛盾的“矛”。
在先秦的詩歌《楚辭》中,“茅”多含雜亂、污穢的意義,跟香花美草相對。《離騷》說:“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這裡用蘭、芷、荃、蕙等香花美草比喻君子,用茅比喻小人。
在《詩經》中茅的意義卻有所不同。《詩經·野有死麕》說:“野有死麕(jūn),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麕就是獐子,詩的意思是:把獐子獵倒在荒郊,用白茅草把它來包。有少女情窦已開,帥哥兒把她來撩。這是山野鄉間青年男女相與示愛求婚的詩,他們自由、奔放而又生活貧乏,沒有昂貴的羊羔、大雁和布帛作為訂婚的禮物,隻能就地取材,獵取野獸,用純潔的白茅包裹着作為聘禮求婚了
茅草在山野中随處可見,又能遮風擋雨,是窮人蓋屋子的最佳選擇。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有“八月秋高風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借自家之苦,抒憂民之情。
茅屋又叫“茅廬”、“茅舍”,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劉備為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曾三次屈尊前往諸葛亮隐居的茅廬去拜訪他、請求他,終于感動了諸葛亮,出任劉備的軍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後來這一故事成為流傳千古的佳話。
下集預告:
從古至今,荊的字形裡都有一把刀,這把刀與荊棘有什麼關系呢?荊楚、荊州、荊山又是因何而得名?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劉寶俊明天為您講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