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1日,是香港回歸紀念日,就來簡單說說香港。
過去這3年,香港是經曆了“由亂到治”的過程,大家也很清楚。
對于香港經濟的一些難題,包括房價過高,年輕人就業面狹窄,産業結構單一等等問題,大家也都很清楚,但如何解決,也是衆說不一。
總體來說,我認為香港的未來在北部。
這個北部,微觀概念是指香港去年提出的“北部都會區”規劃。
宏觀概念是指,香港需要更加緊密的融入到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經濟最發達的灣區之一。
先來說說香港去年提出的“北部都會區”規劃。
因為一些曆史遺留問題,在97年回歸之前,香港重點發展是南部區域,也就是外側靠海部分。
而對于北部靠深圳一側,香港在97年之前,幾乎是完全當做荒地處理,沒有去開發。
而在97年回歸之後,雖然開發北部也一直有被提,但因為大家也知道的一些原因,任何關于開發北部的提案,都會遭到各種阻撓、破壞,最終作罷。
美國和英國在香港扶持的那些勢力,搞建設的本事沒有,搞破壞的能力很強。
所以,一直到現在,香港北部跟深圳相鄰的部分,仍然處于農田山林的狀态。
于是就出現,香港和深圳,僅僅一河之隔,深圳這邊燈火通明很繁榮的景象,而香港跟深圳相鄰的北部地區,仍然是處于荒地狀态。
這個從我們正常人的思維,都會覺得很不可思議。
97年回歸之前,香港北部開發一直閑置就算了。
回歸之後這麼多年,北部開發居然一點動靜都沒有,就有點太魔幻了。
這不但不利于香港融入到大灣區發展,也容易增加香港跟深圳的隔閡。
而這樣魔幻的事情,總算是要結束了。
去年10月6日,香港提出了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規劃。
于是對于香港北部都會區的開發,總算開始被提倡日程。
整個香港的北部都會區,大緻會分為3大區域: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生态旅遊圈。
随着香港北部都會區的開發,未來香港和深圳的經濟聯系會更加緊密。
目前香港主城區的開發已經進入一個飽和的狀态,北部都會區的開發是勢在必行。
按照當前香港的規劃,北部都會區面積有300平方公裡,已經規劃和規劃中的項目,可提供35萬套住宅。
整個北部都會區最終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占香港人口1/3,并提供約65萬就業崗位,包括15萬個創科産業的相關職位。
按照這個規劃,可以大幅度提高香港住房供應,大大緩解香港住房難的問題。
香港過去這20多年,之所以住房難一直得不到解決,主要是因為觸動了香港房地産商的利益。
所以,香港之前一些增加房屋供給的開發計劃,比如最早就提出的八萬五計劃,最後因為種種原因就被擱置了。
開發香港的阻力很大,比如,之前香港也有提過想開發北部的想法,但馬上西方勢力,比如世界自然基金會就會馬上跳出來以保護濕地和保護生态為由反對,然後香港馬上就會有一群人出來搞破壞,阻撓通過相關決議。
這使得香港很多這類規劃,一直都束手束腳,難以實施。
不過,當前香港經曆了“由亂到治”的過程,愛國者治港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原則,以前這些動辄出來阻撓破壞有利于香港未來發展的勢力,已經沒有太大生存空間。
所以,當前北部都會區的開發,才能被提上日程。
當然,北部都會區的開發規模很大,也是一個長遠規劃,起碼是要10-20年才能看到比較明顯成果的,而且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同時,開發城區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濕地和生态,按照當前的北部都會區規劃,是會同時推進三個濕地保護公園的開發,也可以作為城市和濕地結合的一個示範案例。
但不管開發難度有多大,香港北部都會區最終肯定是會落地實現的,因為這是香港全面融入大灣區發展的必然結果,香港的未來是肯定要跟深圳進行全方位融合。
香港過去習慣于把自己孤立在大灣區發展之外,缺乏這種融入思維,即使與深圳談合作,也隻是個别點對點的項目。
香港還從來沒有與深圳展開全方位、大規模的都會區建設合作,這實際上是香港開發北部都會區的最大難點,需要香港改變過去長期的慣性思維。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是國家戰略。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也要配合我們國家發展戰略,而且這也有利于香港的發展,有利于香港人民的自身利益。
香港經濟自彈自唱,終歸會成為曆史。
香港的未來在于北部,在于融合。
我是星話大白,歡迎大家點贊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