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的另一種名稱?蕩秋千,是我國傳統的一項競技遊戲關于秋千的起源:一說起源于漢武帝時,是宮人為皇上祝禱千秋之壽而發明的遊戲當時千秋,取千秋的萬壽之義,後世語訛為秋千(唐高無際《漢武帝後庭秋千賦》);一說秋千本是古代山戎人用于練習身手輕捷的軍訓項目,春秋時齊桓公兵伐山戎,看到秋千便把這種遊戲帶回,自此在中原地區流傳開來(《古今藝術圖》) 中原地區蕩秋千初僅限于宮庭宅院、豪門貴族家中的紅男綠女,是一種單純的遊戲活動後來逐漸在民間盛行起來,且成為立春、寒食等傳統節日中必不可少的節日娛樂形式在古人的詩詞和其他文學作品中,有不少是關于婦女蕩秋千的描寫,如蘇轼“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歐陽修“綠楊樓外出秋千”;馮延已“柳外秋千出畫牆”等等 在潮汕,蕩秋千也是潮人非常喜愛的一種民俗文化活動潮人群衆性蕩秋千多在正月,特别是元宵前後舉行正月對于潮人來說,是一個既忙碌又興奮,熱鬧又快樂的月份這個月份潮人的節日特别多,既有春節、元宵節、“人日節”、“天公生”,又有各鄉各裡時間不一的慶豐收,祈新年安康、六畜興旺、世事順心的“老爺生”因此,正月潮人節日連綿不斷,随處可看到一派熱鬧非凡、喜氣洋洋的場景而蕩秋千既作為一種體育活動,能健身壯體,又作為一種文娛活動,能增添節日氣氛,故深受潮人的喜愛 從《荊楚歲時記》所載可知在南北朝時蕩秋千之俗由北方傳入南方,但何時傳入潮汕則較難查考相傳,宋末陸秀夫谪居澄海辟望港口時,見鄉人在蕩秋千,十分高興,稱贊而謂衆說:“此舉可強力也”并吩咐其子弟與當地鄉人共蕩若此說屬實的話,那麼,潮汕早在宋代前便有蕩秋千的活動見于文獻記載,較早的有明萬曆《普甯縣志》:“正月……男子小兒或婦人,競打秋千,至十五夜止”從出土的明嘉靖《荔鏡記》劇本中也有蕩秋千的記載,由此可知,至遲在明代潮汕便有蕩秋千之俗 潮汕蕩秋千活動,以澄海澄城巷口鄉、揭陽市炮台鎮桃山鄉、潮州市庵埠鎮仙溪鄉、亭廈鄉、惠來縣的石峻鄉、後山鄉等地較為有名,湧現了不少蕩秋千能手,如李烈、朱福全、盧錫等他們都是藝高膽大之人,能在高達10米的秋千架上穿木屐、皮鞋表演離手倒吊、空中轉身等高難度的技法,動作純熟,姿态優美,常常博得周圍觀看者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潮汕有些鄉村在正月蕩秋千時出現了一些奇特的風俗例如铙平縣樟溪鎮龍潭埔村正月蕩秋千别具一格,每年正月初一下午2時許,村民便在村寨廣場上搭起一個五米高的秋千棚,凡去年生下男孩的人家都要備生、熟互摻的幾筐花生粒,登上秋千棚,向棚下早已翹首以待的人們撒花生粒,直到把所有花生粒撒完為止棚下的人們尤其是今年即将為人父的後生兄們都争先恐後地進行搶奪,熱鬧異常據說是誰搶多花生粒,誰今年就生下男孩故後生兄們為博個好彩頭,個個樂此不疲該村這種習俗已有幾百年曆史,至今在村中仍流傳着“搶花生、熟摻青(青,潮音是生),年年生”這樣一首歌謠揭陽市炮台鎮桃山鄉正月幾乎天天男女老幼都可蕩秋千,但是元宵節那天,男人不能登上秋千棚,整個秋千活動隻能由女人參與,男人們隻好站在一旁觀看潮州市有些鄉村,元宵夜年輕夫妻要跑到村裡老榕樹下蕩秋千,任村人往身上潑糞,說是被人潑得越多,越能在今年生男孩,十分令人不可思議 解放後,由于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潮汕蕩秋千活動中的一些荒唐可笑、充滿迷信色彩的習俗已逐步被曆史潮流所淘汰,逐漸向文娛健身性質的健康方向發展,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秋千的另一種名稱?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蕩秋千,是我國傳統的一項競技遊戲。關于秋千的起源:一說起源于漢武帝時,是宮人為皇上祝禱千秋之壽而發明的遊戲。當時千秋,取千秋的萬壽之義,後世語訛為秋千(唐高無際《漢武帝後庭秋千賦》);一說秋千本是古代山戎人用于練習身手輕捷的軍訓項目,春秋時齊桓公兵伐山戎,看到秋千便把這種遊戲帶回,自此在中原地區流傳開來(《古今藝術圖》)。 中原地區蕩秋千初僅限于宮庭宅院、豪門貴族家中的紅男綠女,是一種單純的遊戲活動。後來逐漸在民間盛行起來,且成為立春、寒食等傳統節日中必不可少的節日娛樂形式。在古人的詩詞和其他文學作品中,有不少是關于婦女蕩秋千的描寫,如蘇轼“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歐陽修“綠楊樓外出秋千”;馮延已“柳外秋千出畫牆”等等。 在潮汕,蕩秋千也是潮人非常喜愛的一種民俗文化活動。潮人群衆性蕩秋千多在正月,特别是元宵前後舉行。正月對于潮人來說,是一個既忙碌又興奮,熱鬧又快樂的月份。這個月份潮人的節日特别多,既有春節、元宵節、“人日節”、“天公生”,又有各鄉各裡時間不一的慶豐收,祈新年安康、六畜興旺、世事順心的“老爺生”。因此,正月潮人節日連綿不斷,随處可看到一派熱鬧非凡、喜氣洋洋的場景。而蕩秋千既作為一種體育活動,能健身壯體,又作為一種文娛活動,能增添節日氣氛,故深受潮人的喜愛。 從《荊楚歲時記》所載可知在南北朝時蕩秋千之俗由北方傳入南方,但何時傳入潮汕則較難查考。相傳,宋末陸秀夫谪居澄海辟望港口時,見鄉人在蕩秋千,十分高興,稱贊而謂衆說:“此舉可強力也!”并吩咐其子弟與當地鄉人共蕩。若此說屬實的話,那麼,潮汕早在宋代前便有蕩秋千的活動。見于文獻記載,較早的有明萬曆《普甯縣志》:“正月……男子小兒或婦人,競打秋千,至十五夜止。”從出土的明嘉靖《荔鏡記》劇本中也有蕩秋千的記載,由此可知,至遲在明代潮汕便有蕩秋千之俗。 潮汕蕩秋千活動,以澄海澄城巷口鄉、揭陽市炮台鎮桃山鄉、潮州市庵埠鎮仙溪鄉、亭廈鄉、惠來縣的石峻鄉、後山鄉等地較為有名,湧現了不少蕩秋千能手,如李烈、朱福全、盧錫等。他們都是藝高膽大之人,能在高達10米的秋千架上穿木屐、皮鞋表演離手倒吊、空中轉身等高難度的技法,動作純熟,姿态優美,常常博得周圍觀看者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潮汕有些鄉村在正月蕩秋千時出現了一些奇特的風俗。例如铙平縣樟溪鎮龍潭埔村正月蕩秋千别具一格,每年正月初一下午2時許,村民便在村寨廣場上搭起一個五米高的秋千棚,凡去年生下男孩的人家都要備生、熟互摻的幾筐花生粒,登上秋千棚,向棚下早已翹首以待的人們撒花生粒,直到把所有花生粒撒完為止。棚下的人們尤其是今年即将為人父的後生兄們都争先恐後地進行搶奪,熱鬧異常。據說是誰搶多花生粒,誰今年就生下男孩。故後生兄們為博個好彩頭,個個樂此不疲。該村這種習俗已有幾百年曆史,至今在村中仍流傳着“搶花生、熟摻青(青,潮音是生),年年生”這樣一首歌謠。揭陽市炮台鎮桃山鄉正月幾乎天天男女老幼都可蕩秋千,但是元宵節那天,男人不能登上秋千棚,整個秋千活動隻能由女人參與,男人們隻好站在一旁觀看。潮州市有些鄉村,元宵夜年輕夫妻要跑到村裡老榕樹下蕩秋千,任村人往身上潑糞,說是被人潑得越多,越能在今年生男孩,十分令人不可思議。 解放後,由于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潮汕蕩秋千活動中的一些荒唐可笑、充滿迷信色彩的習俗已逐步被曆史潮流所淘汰,逐漸向文娛健身性質的健康方向發展。
來 源: 汕頭日報 2003.11.17 作 者: 陳卓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