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是真實的嗎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是真實的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9 07:09:10

桃園結義故事的核心情節十分簡單,即劉關張三人在桃園結為異姓兄弟。三人是如何從結識走向結義的?從戲曲、小說到民間故事,講述了大同小異的桃園結義故事,給出了衆多回答,在故事主幹上生長出繁茂的枝葉。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是真實的嗎(劉關張是如何從結識走向結義的)1

以貌取人

以貌取人是民間故事中最常見的情節。與衆不同的體貌是英雄的重要标識,三位主角因此相互留意。《三國志平話》中,張飛見關羽“生得狀貌非俗”,關羽“觀飛貌亦非凡”,關張見劉備“生得狀貌非俗”,劉備“見二人狀貌亦非凡”,于是才有之後的同坐飲酒。演義小說也使用了該母題,劉備遇張飛,“見此人形貌異常,遂與同入村中,問其姓名”,三人的結義故事就此開始。但是,“狀貌非凡”通常并不足以令劉關張三人下定決心結為兄弟,此時,故事的講述者就要考慮搭配使用其他母題,令三人的結義動機更充分。

雖然僅有“狀貌非凡”還不足以令三人做出結義的決定,但是,如果是程度更高的異貌異象就能加大“非凡”的權重。感生異貌是一則源遠流長的政治神話,也是常為各朝始祖皇帝所用的工具,或者在政治鬥争中用于左右人心和輿論,成為“奉天承運”的統治合法性。以魏蜀吳三國的君主為例,史書記載,曹丕、劉備、孫權各有奇異的出生或相貌。曹丕出生時“有雲氣青色而圜如車蓋當其上”,劉備“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孫權出生時“方頤大口,目有精光”。

這等特别非凡的異貌,足以成為男性江湖豪客走向結義之途的決定性因素,《水浒傳》即大量演繹此類結義故事。在元雜劇《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中,關羽、張飛在街市上偶遇劉備,見他生得異貌,于是相邀共飲。席間,劉備醉酒,有赤練蛇在面目口鼻中出入。關張據此認定:“此人之福,将來必貴也。等他睡醒時,不問年紀大小,拜他為兄。”蛇鑽七竅顯然已不屬于一般的異貌,關張認定這是大富大貴之貌,不僅因此決定結義劉備,而且決定“不問年紀大小,拜他為兄”。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是真實的嗎(劉關張是如何從結識走向結義的)2

言語相投

三人攀談之間,發現彼此言語相投,就此決定結義。但是,“言語相投”同樣有層次之别,根據言語的内容,該設置又可進一步細分為兩個變體。

變體一,“言語相投”較為簡略、抽象。如平話安排三人“言語相投,有如契舊”,“同宿昔交,便氣合”。《三國志大全》寫道:“萍水相逢,兩億相投喜氣濃。”該層次的“言語相投”通常不足以令三人決定結義,因此,故事的講述者也要考慮嫁接其他母題,強化結義動機。

将“言語相投”落實為志同道合。演義小說中的桃園結義故事尤為典型。其中,三人不僅在招募義兵的榜文下相遇,桃園結義更加劈頭發願:“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在此,“言語相投”不僅得到了充分的展開,為國為民層面的志同道合已然成為演義版桃園結義故事的核心。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是真實的嗎(劉關張是如何從結識走向結義的)3

不打不相識

“不打不相識”始于劉關張之間的彼此誤會與相互猜忌,他們經過相互考驗、比試乃至打鬥之後,終于建立互信關系,成為真正的結義兄弟。

例如,在“劉備勸架”的環節中,安排劉備用言語調解關張,指出大丈夫應當幹一番大事,就此連到“言語相投”的母題上;有有更奇異的安排,劉備用手就這麼把兩人一分,兩人竟再也到不了一起了,暗示劉備的奇異力量與貴人之相。

元雜劇《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其中,打鬥并無實際發生,關羽與張飛結義的故事,到關羽舉起重物就結束了,兩人已通過一塊千斤巨石相互比試,探清實力,就此決定結義。至此,故事的邏輯出現缺失,劉備未有人影,桃園結義的目标無法達成,所以該劇還需要使用其他情節,重新安排三人的相識與結義。但除此之外,關張總是實實在在地打起來,并且打得難解難分,這才推進了情節,有了他們與劉備的相遇以至結義。

實際上,“不打不相識”暗含的是劉備與關張的對立,每次比試都旨在消除兩方的對立。因此,三人理論上可以無休止地比賽下去,講述者可疊用上述變體,增加故事的回合,直至需要結束故事,才終于消除關張的不滿,建立結義兄弟間真正的互信關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