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到市場去買蘋果,發現有些蘋果因為體表有一部分黴爛隻賣一塊錢一斤,而那些完好無損的蘋果卻賣兩塊錢一斤。為了節約成本他買了一兜便宜蘋果。回到家中把黴爛的地方削了去,感覺和價格貴的蘋果沒啥差别,甚至為節省了一筆開支而沾沾自喜。随着時間的推移,這些有傷的蘋果壞的越來越快,乃至最後還有好多蘋果沒來得及吃就已經壞掉了。這時他才恍然大悟,吃了幾天的爛蘋果而且還損失了這麼多,還不如直接買那些貴一點的蘋果合算呢!
這種現象并非生活中的個例,貪小便宜吃大虧的現象普遍存在。那麼釣魚人在購買魚竿時會出現這種情況嗎?之前的所見所聞告訴我:會!犯這種錯誤的大有人在,包括小編自己。
魚竿對于釣魚人來說屬于“大件”,與線組、餌料相比耐操性強并非易耗品,而且價格也略顯昂貴,在釣魚人的開支中占了很大比例。釣魚是一種消費型休閑運動,而釣魚人大部分是普通老百姓,在選購魚竿時如果少走一些彎路會節省下一大筆開支。今天小編就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曆和大家分享一下在選擇釣竿時的一些避坑思路:
我的裝備升級“血淚史”,或許大多數人經曆過或者正在經曆
筆者是受老泰山的影響愛上釣魚的。一開始先是借用老泰山的釣具,時間久了總感覺不方便,便開始嘗試着去漁具店買魚竿。當時也知道貴的魚竿好用,但一次性投資感覺有點舍不得,便買了一根20塊錢的短節四米半魚竿。
因為對魚竿的知識了解甚少,後來和朋友一起釣魚時才發現自己的魚竿是玻璃鋼的,又重又軟,毫無垂釣體驗。于是又到漁具店買了第二根魚竿,那次花了45元錢,與第一支魚竿相比細了點、輕了點。
這兩支魚竿陪伴我度過了無數個快樂的垂釣時光, 隻是每次釣到大一點的魚時,不是拉不上魚來就是發生斷竿現象。配了一次竿節以後,咬了咬牙買了兩根光威的魚竿,當時每支魚竿的價格在一百元左右的吧。
随着時間的推移,我慢慢不再滿足于隻在小河溝裡釣小魚了,開始和别人一起去釣黑坑裡面的大魚。結果第一次釣到大魚,那支曆經風霜的魚竿便從第三節斷掉了,落了個雞飛蛋打的下場。
于是第二天一早,自己就分别從魚具店和某寶買了三根竿子,其中有兩支法萊竿,還有一支迪佳黑紋鯉。那支四米八的黑紋鯉是我當時買的最貴的一支魚竿,當時花了大約500元左右,那手感和其他魚竿相比不是一般的棒。我用這支竿子釣了不下幾千斤魚,其中還用它釣起過一條20來斤的青魚,後來搞笑的是釣了一條二斤左右的鯉魚卻直接爆竿了。
雖然繼續買買買,直到自己弄明白了選擇魚竿的方法,接觸到了一些更輕、韌性更好、手感更佳的魚竿時才發現之前的魚竿不是頭重就是綿軟,甚至可以用“垃圾”來形容。
以前的魚竿退役的退役、送人的送人,即使這樣還有一大把魚竿被我束之高閣堆在一個角落裡。退換下來後一直沒再用它們,也許因為對這些魚竿産生了感情或者說是融入了懷舊情結在裡面,一直不舍得扔罷了。
本節小結:
這樣細算下來,自己僅花費在這些魚竿上的費用已經是一個比較可觀的數字了。眼睜睜的看着用自己血汗錢換來的裝備被束之高閣,用“血淚史”三個字來形容不為過吧。
有時候自己也在反思,自己是如何步步陷入“買買買”的怪圈的?直接選擇那些品質更好的魚竿不僅節省了一次次更新裝備的錢,而且還提高了垂釣體驗,我為何走了這麼多彎路呢?我反思了許久,感覺主要原因是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一位釣友給我留過一段話,對我感觸頗深,原話是這樣說的:“幾十年前用山中毛竹為竿,麻線上連接牙膏皮和縫衣針彎曲淬火的鈎一樣能釣大魚,如今幾千上萬的釣竿,一個浮漂幾百元……奢侈,講排場。釣魚是一種樂趣,我認為不必太講究,能釣上魚就是好釣具”。
筆者就碰上好多這樣的老釣友,騎個小電騎帶個小馬紮,一杆一線一盒蚯蚓,在水邊一坐,甚至不在乎魚獲的多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竿子壞了就修修補補,線組也從來不甚講究,五冬六夏就用一套簡單的裝備。現實中這樣的民間釣者不在少數,他們重在體驗釣魚的樂趣,不為外界因素而紛擾,甚至獨來獨往,自得其樂。
釣魚是一種樂趣,我相信這是每一位釣魚人的初心,可現在永葆初心的卻越來越少。野釣資源越來越少,野釣人之間的競争也越來越激烈,竿子越用越長、窩料越打越多、裝備也越來越精良。
就拿庫釣來說吧,我們用一根6.3的魚竿已經感覺釣的夠遠了,可人家硬生生在我們前面紮了個釣台,即使人家用4.5的輕量級魚竿都比咱釣的遠。最關鍵的是魚兒越釣越遠,你說您買還是不買釣台?
再拿黑坑來說吧,一開始大家用玻璃鋼魚竿就挺知足,結果看到有人用高碳竿挺好,然後跟着換高碳竿,到後來慢慢更換成5H、6H、8H、10H、12H……。
就拿黑坑搶魚來說吧,咱用3H調性的魚竿溜一條魚的時間人家用能10H調性的魚竿釣上三條魚來,你說是不是輸在了裝備上面?如今釣魚變成了一種全方位的競争,裝備甚至成了左右競争成敗的關鍵,真應了那句話:“落後就要挨打”。
本節小結:
如此說來,我的主要問題出在兩個方面,首先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其次确實存在一種攀比心理。不确定自己真正需要什麼就會買到一些不适合自己的魚竿,攀比心理會讓自己見到啥好魚竿都想買。
那麼如何即能選擇到适合自己的魚竿又能盡量避免陷入“買買買”的怪圈呢
1、首先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
比如我是想野釣小野魚玩玩呢還是大、小魚都想釣?我是一時沖動玩一會兒就不玩了呢還是長久的把這個愛好持續下去?我主釣的環境是小河溝還是大水面?這些問題如果當時想到了,直接有目的的去選擇釣竿豈不是可以少走好多彎路?
比如釣小野鈎用四米半以内的短竿,釣大魚用粗壯長一些的硬竿,長時間作釣優先選擇輕便的高碳竿,想攜帶方便就選擇短節竿,想要大小兼顧又可選擇4H調性的綜合竿。
如果你平常隻釣小野溝,卻買了一根七米二的長節竿或者又粗又硬的大物竿,時間久了自然會感覺到抛投吃力,自然會再去買那種短一點、輕便一點的碳素竿。
當然,人非聖賢,釣魚人的需求是會随着時間的推移随時變化的。比如一開始就想釣釣小野溝休閑一下,結果因為野釣資源匮乏或者眼熱人家釣大魚,或許也會從此走上釣黑坑、庫釣之路。
縱觀釣魚圈,從野釣手轉變為黑坑、海釣、路亞、競技釣手的大有人在。就如本人從野釣轉而迷戀黑坑一樣,如果自己決定以後長時間走上黑坑之路的話,何不直接選擇那些腰力強、耐操 、回魚快的魚竿呢?也就是說我們的預判雖然有一定的時間範圍,在有限的預判範圍之内,明确的知道想要什麼,也會避免少走一些彎路。
2、其次要掌握一些魚竿的基本知識
對于釣魚人來說不需要了解碳布、碳絲、工藝之類的知識,那是專家們的事情,但基本的魚竿辨别知識還是有必要了解的。比如魚竿的同心度、輕重、塗裝、腰力、釣重、先徑、圓徑等。最好是選竿現場上手試試手感,有條件的可以釣瓶礦泉水試試。如果各方面都比較滿意、售後又有保障的話,就可以考慮入手了。
3、最後要根據自己的财力量力而行
魚竿有貴賤之分,人有貧富差距,這是不争的事實。經濟條件好,買一些高級豪華裝備無可厚非。經濟條件差,就買一些高性價比的産品,釣獲照樣不一定少。我們大可不必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更不建議賒賬去買釣具。釣魚終歸是一種休閑愛好,如果為了釣魚拼家底的話,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呢?
本節小結:
“人貴有自知之明”意思是說能清醒認識自己,對待自己,是最明智最難能可貴的。在我們選擇釣具時何嘗不是如此,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對魚竿的了解程度,在自己的經濟能力承受範圍之内盡量一步到能選擇适合自己的釣具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了。
最後的總結
随着科技的進步,現在國産碳布材料也越來越便宜,各種性價比高的魚竿層出不窮。如果您隻是偶爾野釣玩玩,大可選擇那種二十幾塊錢的釣竿娛樂一下;如果您打算長期野釣小魚, 選擇那種二、三百塊錢的高碳竿就不錯;如果您想大小魚兼顧,建議選擇一款4.5H調性左右的綜合竿,價格在四百元左右的為佳;如果您想主攻黑坑,建議選擇一款6H調性的鯉竿,即可應用細線糗魚,又可應用粗線搶魚。當然,如果您财大氣粗,不在乎這兩個小錢兒,就大可不必考慮這麼多了。
魚竿在所有釣魚裝備裡是比較耐用且比較昂貴的,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然後盡量一步到位,不僅可以避免陷入“買買買”的怪圈,還能節約大量資金,何樂而不為呢?
(原創:同行漁獵筆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