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論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我們還需要從“儒”字的本義入手。
“儒”,篆文由“人 需”構成。
“需”,甲骨文是“一個人的兩腋、兩腿有水” 的圖景,象征人身體虛弱或淋雨。金文“需”則是“人在野外淋雨”的圖景。
“需”的本義是:人有了困難(包括内因和外因),需要幫助。
所以,“儒”的就是 “幫助有困難的人、滿足他人需要”的圖景。
“幫助有困難的人(們)、滿足他人(們)需要”,是儒者的初心所在,也是儒家的情懷。
這是什麼,這是愛,是對他人、對同類的愛。
愛,《象形字典》解釋為:用心疼惜呵護,喃喃傾訴柔情,為之奔波辛勞。
愛是發端于内心,體現為實際行動的,對他人的困難、苦難進行幫助,對他人的需要進行滿足,愛是對他人的生存、發展的關懷、幫助。
所以,有愛的地方,沒有私欲的膨脹,沒有損人利己,沒有霸淩,沒有殺戮,沒有戰争。
二、“仁”中必然有“愛”在主流觀念裡,儒學的核心是“仁”,那麼“仁”到底是什麼?
“仁”,甲骨文由“人 二”構成。“二”,在傳統文化中象征天地、陰陽。所以,“仁”就是人在天地間的圖景。
《道德經》中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地之中充滿萬物。
所以, “仁”的本義是:人在天地間,與天地、與萬物,和諧相處。
“仁”立足于人,放眼于天地萬物,所以,“仁”中就包含了人在社會上的為人處世之道、以及人在天地間的生存之道。
人和天地萬物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人損人利己、破壞環境,最終傷害的是自己。 這在《至善哲論》和《青藏悟佛》兩本書中,都有大量的論述,在此不做過多解釋。
現代社會,是商品社會,人們都以自己的産品換取自己的所需,而這個産品卻是為了滿足他人的需要而生産的。一個人的勞作成果,能多大程度地滿足他人、社會的需要,決定了這個人的财富、地位、生活質量。
滿足他人、社會的需要的行動,是什麼,就是愛。
所以,愛就是功勞、功德,就是自己生存、壯大的依據。
《論語》中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所以。愛就是生命實現的道路,途徑,是人在社會上的為人處世之道,是人在天地間的生存之道。
《論語》中說:“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所以,仁裡面必然包含着愛,愛不完全等同于仁,但無愛就絕對不會有仁。
三、真正的儒者愛是人在社會上的為人處世之道、以及人在天地間的生存之道;是儒者的初心所在,也是儒家的情懷,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一個無愛的人,必然是個不善的人,他隻會讓自己的世界變得滿目瘡痍,他隻會給自己、他人他物帶來無盡的苦難。
一個無愛的儒者,他背離了自己的初心,丢失了儒家的情懷,違背了儒家的核心理念,他就稱不上真正的儒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