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陝西“最美盤山公路”“最美沿黃公路”的你,可否走過“最美台塬公路”呢?
這個5月,黃小黃和家人開車到了渭南,無意間走了一條非常壯觀的“台塬公路”,被美到了!
這就是“渭橋公路”。
渭橋公路是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内的一條區域性公路,起自渭南市城區,終點為臨渭區橋南鎮,全長21.1公裡,全路段都在臨渭區内。
這條公路去年年底才通車,投資3.4億元、花費約3年建成,屬于205省道,采用雙向兩車道二級公路标準。
說它壯觀,一是因為沿途所經的地形地貌大氣磅礴,很有陝西特色。
渭橋公路從地處渭河沖積平原的渭南市區出發,一路向南,盤旋而上渭南最有名的黃土台塬——長壽原,也即東原。随即又自北而南穿越整個長壽原頂,最終止步于秦嶺與長壽塬相接的橋南鎮。
從河谷平原到黃土台塬,再到秦嶺,層層升高,一路上讓人不由感歎陝西關中地區豐富多彩的地貌形态。
壯觀之二,則是因為公路本身。這條公路修得太氣派了,尤其撼人心魄的是從渭南城區爬坡到長壽原頂的路段,公路環繞着原坡盤旋而上,一路都是平坦寬闊的四車道。
為了裁彎取直,很多地方都是直接劈開土坡,從中間開一條路通過,非常之大手筆。
除此之外,道路上紅色的減速帶、道路兩邊一色的太陽能路燈以及綠色的護坡,都讓人感受到兩個字——“闊氣”!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爬坡段為了安全起見,沒有設計停車觀景點,否則,就可以停下來居高俯視整個渭南城區了。
這條公路不僅駕駛起來給人以極端舒适感,沿途所經過的地方也很有意思:
①“風門”
從渭南城區向長壽原方向行駛時,會穿過“風門”。
臨渭區南部有東、西兩個原,東原就是長壽原。東原和西原之間,由發源于秦嶺的湭qiú河沖刷出一條河谷,成為兩原天然的分界線。高高聳立的兩原之間,由此也形成一道惟妙惟肖的“門”,這就是“風門”。
風門前,有秦始皇焚書台遺址,據說是全國僅存的一個焚書遺址。
②長壽原
長壽原,也就是東原,别名比較多,又叫長稔塬、長收原、豐原、廣鄉原,是秦嶺北麓山前的黃土台塬,海拔約600-800米,東西寬1-2公裡,南北長15公裡,面積84平方公裡。
長壽原原面平坦、土層厚積,盛産糧食和蘋果,自古就是臨渭的“糧倉”,當地人常說:“華陰華州水澆地,不如渭南長稔原。”“稔”就是“豐收”的意思。
原上有三個鄉鎮:豐原鎮、崇凝鎮和橋南鎮,每個鎮都有自己的特色。
豐原鎮:
豐原鎮是登上長壽原的第一鎮,鎮裡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王忠墓、劉村古冢。其中,王忠嗣是唐玄宗時期的将領。
豐原鎮上很繁華熱鬧,小吃店非常多,臨街房屋經過統一規劃,看起來有幾分民俗旅遊的氣息。
崇凝鎮:
崇凝鎮古名“獨孤莊”,相傳隋文帝的獨孤皇後早年曾在這裡居住。鎮東南曾有一座“崇凝觀”,崇凝鎮由此得名。
到了崇凝鎮,你會發現道路兩邊有很多紅色的路旗,上面寫着“紅色古鎮 幸福崇凝”。“紅色”是因為崇甯是“渭華起義”的發源地之一,“古鎮”是因為曆史悠久,有很多文化古迹,有明代吏部左侍郎孫宏墓、秦始皇行宮步壽宮遺址、元末将軍李思齊墓、老爺廟大戲樓等。
橋南鎮:
橋南鎮在長壽原最南端,再往前走,就到秦嶺山腳下了。
這裡是一個生态旅遊小鎮,有兩個有名的景區——渭南航天生态園和天留山森林公園,稱得上是渭南人的“後花園”。
可惜我們這一次并沒有在橋南停留,不知道生态園和森林公園到底怎樣,有去過的人歡迎留言介紹。
黃小黃走陝西:發現身邊的風景,一起遊曆那些山河與歲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