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八字疾病斷訣

八字疾病斷訣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11 08:09:26

文/ 水産前沿 林貞武

中國水産頻道原創報道,随着水溫的逐步回暖,春季病害防控逐步提上日程,寄生蟲問題、水質問題、魚體體質問題撲面而來,在這個時間段有一種寄生蟲極為“猖狂“,一旦發病,目前單純藥物來看還沒有“特效藥”,後果很嚴重,那就是小瓜蟲病。以2019年同期為例,在佛山有一8畝的塘黃颡魚在小瓜蟲病發病高峰期時候一天造成雜交黃颡魚死亡量高達5千條,同樣數據顯示在2018年時候,丹竈一區域高達十來塘黃颡魚同樣是死魚這樣的病害—小瓜蟲病。諸如此類的損失筆者在網上稍微找了下,比比皆是:

八字疾病斷訣(學會這八字訣)1

八字疾病斷訣(學會這八字訣)2

大家都知道,今年暖冬,水溫回溫比較往年會快上十天半個月,這導緻了小瓜蟲病比往年提前到來。據四川一養殖戶反饋,目前四川已經有個别魚塘出現黃颡魚小瓜蟲病的案例,幸虧當前水溫還比較低,白天水溫在15℃左右,活性較低,發現及時經處理之後已經基本好轉,暫時未造成大量死亡。而在廣東,近兩天也接到養殖戶反饋,其有一個4畝的黃颡魚塘得了小瓜蟲病,用了好幾次殺蟲藥未果,3月6号當天死亡量過千條,目前情況還在惡劣中。當前黃颡魚價格高位運行,單斤利潤超5元,好不容易有“牛市“,廣大朋友可要撐住。

對此,筆者業訪問了黃颡魚的其他主要産區湖北、浙江、等地部分從業人員,詢問當地情況,浙江也有出現小瓜蟲病的症狀了,湖北則暫時還未有發現,不過也表示随着氣溫進一步升高,該病害會逐步厲害起來,對整個行業影響特别大.目前湖北産區養殖戶擔心由于疫情影響,動保産品無法及時運輸至手中,一旦出現後果很麻煩。行業傳言,一旦得了小瓜蟲病,基本全軍覆沒,損失慘重,對此,筆者針對該疾病,向對此研究較深的專家,”黃優1号“之父---華中農業大學水産學院樊啟學教授,求解決之道,解決行業痛點。

八字疾病斷訣(學會這八字訣)3

華中農業大學樊啟學教授

水産前沿:随着氣溫的回升,在春季生産期間,黃颡魚養殖需要注意什麼,怎麼科學養殖?

樊啟學:前一段時間,我給大家總結了春季養殖的“八字訣”,即:“降水、肥水、增氧、少喂”。今天再做一下簡要說明:

“降水”即水位管理。降低水位是春季池塘養殖的首要管理措施。水位與水溫密切相關,水溫直接影響魚類、各種生物的新陳代謝速率、也影響各種非生物環境因子的變化及反應速率;水位變化本身影響水層中光的分布及溶氧的變化,從而影響水質及底質狀況。水溫上升到12℃以上時,應降低池塘水位至1.0-1.2m,若池塘的存魚量大(大于1000kg/畝),水位可适當高一些。随着水溫的逐漸上升,再相應提高池塘的水位。水溫12℃左右時,水體的飽和溶氧量在10mg/L以上,而各種耗氧因子的耗氧率低,降低水位不會造成魚類缺氧;低水位可加速水溫的上升,有利于浮遊生物的生長、增加水體肥度、提高初級生産力和水體溶氧量;而1-1.2米水深的水底層基本成為真光層和增氧水層,底質可得到根本的改善;水溫的上升有利于魚類的攝食,盡早恢複魚體的健康和生長。

“肥水”即水質管理。春季水質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肥水”。早春水溫低,投喂少,沒有高溫期氨氮和亞硝酸鹽過高的問題,但水體的肥度通常不夠。通過施肥增加水體的肥度,可大大提高初級生産力而增加水體的溶氧量,改善溶氧狀況;春季也是各種寄生蟲疾病流行的主要季節,通過池塘肥度增加,浮遊生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的豐度、多樣性及穩定性相應增加,可有效抑制和防止各種魚類寄生蟲的爆發及對魚體的侵害;繼而,對寄生蟲引發的細菌性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增氧”即溶氧及增氧機管理。池塘的溶氧管理任何時候都是養殖管理的核心内容。早春水體的飽和溶氧度高,耗氧量低,通常不會缺氧。在肥度适宜條件下,初級生産力高,溶氧量也高。在存魚量很高、水體肥度不夠或水體的渾濁度大的情況下,也可能出現缺氧現象。春季溶氧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改善底質,同時,良好的溶氧狀況有利于提高魚體的免疫力和抗逆能力,提高魚體的健康狀況,預防和減少魚病的發生。除非存魚量很大,陰雨天不開增氧機。晴天中午開機1-2小時,使池塘水體充分混合,增加底層溶氧,保持底質的健康。

“少喂”即投喂管理。“少喂”是早春投喂管理的關鍵。曆經冬季幾個月的饑餓,魚體體質及各方面的機能下降,水溫低,魚類的消化吸收速率低,所以,應“少喂”。我國的主要養殖魚類,通常在水溫達到12℃以上時要開始投喂,如四大家魚,“黃優1号”黃颡魚等。也有些魚類在更低溫條件下攝食,如加州鲈、鲟魚等。選擇在連續的晴天開食。在開始投喂階段,日投喂率控制在千分之2-3。也可每隔1-2天投喂1次。10-15天後,視水溫提高的幅度,适當地增加投喂率。為利于魚類的消化吸收,同時,為了魚體身體機能的快速恢複,早期投喂階段應投喂強化了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功能性飼料。兩個星期左右後,再轉為投喂正常的飼料。水溫逐漸升高,投喂率相應增加,但适度“少喂”對池塘的健康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年春季都有“黃優1号”養殖池塘爆發“爛身病”“腹水病”等的報道,基本都與過量投喂而引起消化不良、排洩量大、水質惡化有關。

水産前沿:對于黃颡魚的養殖上,目前有哪些疾病比較嚴重?

樊啟學:黃颡魚的養殖疾病主要有寄生蟲病、腹水等,也有冬季管理不當而在春季出現的爛身病。

水産前沿:請您介紹一下小瓜蟲病及其危害性

樊啟學:小瓜蟲病是一種危害廣泛的疾病,幾乎所有的養殖魚類都可能患小瓜蟲病。小瓜蟲在水溫15-25℃時繁殖率高、侵害力強,危害最嚴重,所有,流行的季節是在春季和秋季。如果不注意防控,小瓜蟲的危害可以非常嚴重,造成很高的死亡率,有時甚至導緻全軍覆沒。

水産前沿:針對小瓜蟲病這種病害,在養殖過程中怎麼預防?一旦發生需要如何科學處理?

樊啟學:現在還沒有治療小瓜蟲病的特效藥,所有必須注意預防。雖然書本上和雜志上介紹有許多對付小瓜蟲的方法,比如:生姜水或辣椒水驅趕的方法、改變水體的溫度或pH的方法、各種藥物殺滅的方法。這些方法要麼作用很有限,如生姜水或辣椒水驅趕的方法,要麼實施起來很難或很局限,如改變水體的溫度或pH的方法,而各種藥物殺滅的方法往往是小瓜蟲沒殺死,水質殺壞了,魚也殺半死了,最後導緻魚類的高死亡率。

預防和治療小瓜蟲的方法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是生态學的方法,最不能使用的方法是藥物殺滅的方法,要從理念上徹底地改變對小瓜蟲及小瓜蟲病的認識。

所謂生态學的方法就是肥水的方法。注意肥水了、養殖水體肥了,即使魚體上有了小瓜蟲,也沒有小瓜蟲病了。在養殖“黃優1号”黃颡魚的多年實踐中,生态學防治小瓜蟲病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生态學防治的原理是利用浮遊生物群落的豐富和穩定,限制小瓜蟲種群的爆發。實踐中發現,在肥度适宜的水體中,很少出現小瓜蟲種群的爆發,而即使魚體上檢測有小瓜蟲,其活力也較弱,危害小,不會出現“小瓜蟲病”。

水産前沿:這幾年黃颡魚産業不斷擴大,雜交黃颡魚功不可沒,2019年,農業農村部發布的第155号公告中,雜交黃颡魚“黃優1号”通過全國水産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正式成為水産新品種,作為科研團隊的領頭人樊教授更是被親切的譽為“黃優1号”之父。在此,我也想讓您介紹下該新品種的選育以及特點。

樊啟學:黃颡魚是近年來發展很快的養殖品種,養殖效益較好,也非常受市場的歡迎,現在已是養殖總産最高的特種水産養殖品種。黃颡魚池塘主養技術也是湖北省2020年推廣的十大主推技術之一。“黃優1号”是第三代黃颡魚養殖品種,養殖規模逐年迅速增加,現在是很多地方黃颡魚的主要品種。這與“黃優1号”的優勢和特點有關,其在養殖成活率、生長率、養殖效益及抗逆性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

①“黃優1号”苗種存活率高。“黃優1号”推廣之前,限制黃颡魚産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由鲶愛德華氏菌引起的苗種存活率低(裂頭病、紅頭病),鲶愛德華氏菌病經常導緻苗種全軍覆沒,平均成活率為20%-50%。雜交黃颡魚“黃優1号”苗種對鲶愛德華氏菌存在抗性,經過幾年時間的推廣,苗種培育階段以及成魚養殖階段幾乎未發生鲶愛德華氏菌病,苗種成活率可達90%以上,平均60-80%。

②“黃優1号”養殖效益高。“黃優1号”性腺不發育,飼料利用率與規格整齊度較高,同時生長速度較普通黃颡魚和全雄黃颡魚快,毛毛魚(長不大的魚)比例顯著降低,養殖成本降低,養殖收益提高。

③“黃優1号”耐運輸。上兩代黃颡魚養殖品種都存在不耐運輸的情況,一旦運輸時間和吊水時間延長,會出現花紋顔色減退、身體發黃等現象,影響售賣,對于流通商來說損失率高。雜交黃颡魚“黃優1号”耐性高,這也是其受市場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

【關鍵字】:小瓜蟲病水産水産養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