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
看似尋常、渺小,
卻是中國傳統文化中,
一個經久不衰的母題。
作為代表吉祥的又一大典型意象,相比去年為大家介紹過的如意(點擊跳轉),魚的曆史更加悠久、含義更加豐富,淵源可追溯至文字與文明之先。
三代以降,無論文學還是藝術品種,關于魚的吟詠和創作俯拾皆是,或比興萬物之盛多富裕,或冀望子孫之繁榮綿延;或寄托相思懷遠之情,或向往悠遊天地之境;或思慕飛逸登仙之脫俗,或抒發升騰躍進之榮耀……詩畫不絕,雕镂無數,構成了我國傳統文化中最悠久豐富的吉祥意象之一。
上博藏有中國古代藝術品一百萬餘件,自然有不少以魚為主題的各類文物,淵源久遠,上溯先秦,下至現代,精品衆多。本期,一起欣賞上博典藏中最具代表性的錦鱗佳作,品讀“魚”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的豐富内涵。
① 年年有魚
魚在古人心理中常與盛多和繁衍相關。
《詩經·魚麗》借魚的盛多贊美萬物之殷盛,“物其多矣,維其嘉矣。”先秦無名氏的《白水詩》則以魚比喻子孫繁多:“浩浩者水,育育者魚”。流傳既久,魚在傳統文化中就有了富裕、繁茂的吉祥寓意,在工藝美術中形成了大量裝飾題材。
•元 蓮魚紋玉飾上海博物館藏
如利用魚與餘的諧音,組成“有餘”主題:由蓮花和魚配合成“連年有餘”,以雙魚與牡丹組合為“富貴有餘”等。
•現代 湖北沔陽 連年有餘刻紙上海博物館藏
又如以雙魚配合銘文表現“富貴昌,宜侯王,大吉羊”“宜子孫”等。
•漢 長宜子孫雙魚洗上海博物館藏
此外,魚還在演變中,發展出對後代教育的指意。典出論語《論語·季氏》孔子訓子故事的“鯉庭”一詞,即為古人對良好家教家風的喻示。
②龍門躍鱗
魚在中國文化中的另一種象征意義是飛升轉化。
先秦時代,青銅水器中就多見魚與龍共同裝飾的手法,可能是魚龍轉換的暗示,大緻到魏晉時期,魚躍龍門的傳說已廣泛流傳。
•宋 童子騎魚玉飾上海博物館藏
龍門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城西北12公裡的黃河峽谷中,相傳為上古時代大禹治水鑿山斷門而成,黃河之水在此奔流直下。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河水四》記載古老傳說,每年暮春黃河鯉魚會逆流上遊,躍過龍門,“得渡為龍矣,否則點額而還。”據說,“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達七十二”,因此“鯉躍龍門”被用來形容社會地位的急劇提升,而魚躍龍門也成為中國吉祥文化中的重要題材之一。
•明 李在 琴高乘鯉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若說“魚躍龍門”是飛黃騰達,“赤鯉”典故則有飄然成仙的内涵。晉代幹寶《搜神記》載,戰國時趙人秦高,入涿水取龍子,與諸弟子相約某日于水畔相會,至時,果然出現,乘赤鯉而返。因而,乘赤鯉成為了得道成仙的象征,在曆代文學、繪畫、工藝作品中都有不少表現。
③鯉素懷遠
魚随水遊,可以緻遠,故古人有以魚為信使傳書的浪漫想象。
•清 象牙雕雙魚飾上海博物館藏
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是表現相思之情的名作:“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古時人們多以雙魚形木匣裝藏書信,因此不少文人以“鯉”來代指書信。該詩寫實地描繪了古人以雙魚形木匣裝信傳遞的情景,“烹鯉魚”也并非真的要烹煮鯉魚,而是呼兒打開裝有尺素的木匣之意。
•清 道光 景德鎮窯粉彩雙魚紋洗上海博物館藏
然千百年來,人們浪漫地将其理解為鯉魚替人傳書之景,抒發幽懷遠寄,相思眷念之情,歌詠不絕。雙魚也由此成為了美好愛情、魚水和諧的表征。
④魚在江湖
天高海闊,鳥飛魚躍,這既是自然界的固有現象,也是一種人類難以企及的自由自在之境。
•清 李育 柳塘赤鯉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清 馬遠馭 落花遊魚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清 任霞 紫藤金魚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清 恽壽平 落花遊魚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