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本人提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2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這次線上教育實踐既是應對疫情的應急之舉,也是‘互聯網+’教育在促進教學方式變革中的重要應用,更是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趨勢的具體呈現。未來,‘線上 線下’将成為教育教學的常态運行模式。”全國人大代表、東北育才學校黨委書記、校長高琛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這樣說道。
疫情期間全國的學校“停課不停學”,所有師生共同進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在線教育實驗。根據教育部統計的數據,截至5月11日,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台浏覽次數達20.73億,訪問人次達17.11億。截至5月8日,全國1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參加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共計1775萬人,合計23億人次。
高琛表示,這次大規模的在線教育實踐,對于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教育教學方式變革具有重要意義,也呈現出一些問題。
“一方面,公共教育資源平台的教育資源相對不足,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學生群體的個性化資源較少,與教師教學需求的匹配度還不夠;另一方面,部分學校對在線教育的認識和準備還不夠充分,沒有認識到在線教學的本質規律,以及在線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區别;此外,在線教育給教師增加了工作量,資源、平台和工具的熟練應用對教師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從線下到線上教學模式的轉變也是較大的挑戰。”高琛說。
在高琛看來,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在線教育有其獨特的優越性,如跨越時空、交流方便、可選擇、可回放等,但也存在着學生不可見、教學過程不可控、效果不好評價等突出問題。“因此我認為,對于學校教育特别是基礎教育而言,教育教學的主陣地還應該是課堂,在線教育作為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
在線教育能否彌合城鄉教育間的“數字鴻溝”?高琛認為,在線教育仍然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
“之所以會存在拉大城鄉教育差距的擔憂,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硬件設施的不夠完善,二是教師信息化素養還不能滿足在線教育的具體要求。”高琛說。
對此,高琛建議,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通過國家教育預算和财政補貼建立專項資金,一方面加強硬件設施,不斷完善貧困落後地區的信息化條件,另一方面建設系統完善的數字化教育平台,建立覆蓋義務教育各年級各學科的數字教育資源體系,同時充分考慮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接受程度、與教師需求的匹配程度,将在線教育資源“做精”。此外,要健全培訓體系,加強師資培訓,進一步優化數字化教育平台的服務能力。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