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黨建明方向促脫貧?在山南市雅魯藏布江北岸的一條山溝裡,有一個深藏山野的富裕村——乃東區結巴鄉滴新村滴新村很少有人外出務工,但全村人均純收入高達2.2萬元然而,13年前的滴新村村民,日子過得并不寬裕,全村人均年收入2000元,群衆也沒有什麼創業意識該村緻富的秘訣是探索建立了“黨支部 合作社”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抓黨建明方向促脫貧?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在山南市雅魯藏布江北岸的一條山溝裡,有一個深藏山野的富裕村——乃東區結巴鄉滴新村。滴新村很少有人外出務工,但全村人均純收入高達2.2萬元。然而,13年前的滴新村村民,日子過得并不寬裕,全村人均年收入2000元,群衆也沒有什麼創業意識。該村緻富的秘訣是探索建立了“黨支部 合作社”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2005年,村支書紮西多吉和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創辦了滴新村第一個集體經濟項目——興農砂石加工合作社。合作社開張的第一年,便創收80餘萬元,其中45萬元給群衆分了紅。一石激起千層浪,農具合作社、農業種植合作社、奶牛養殖基地相繼成立。
如今,在滴新村,有砂石場、藏香豬養殖、草莓種植、奶牛基地、度假林卡等12個特色産業。靠着一個又一個的集體經濟項目,僅去年滴新村分紅獎金高達270萬元,26戶建檔立卡戶也早已全部摘帽。
滴新村脫貧緻富的故事,是西藏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西藏長期以來自然條件惡劣、資源匮乏、交通不便,貧困人口文化水平低、居住分散,導緻扶貧開發成本高、脫貧攻堅難度大。近年來,西藏大力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堅持工作向脫貧攻堅聚焦、資源向脫貧攻堅聚集、力量向脫貧攻堅聚合,雪域高原正發生着可喜的變化。2016年以來,西藏已實現55個貧困縣(區)摘帽、4714個貧困村(居)退出、47.8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之前的35.2%下降到現在的6%以下。
幹部扶貧沖鋒在前
一大清早,阿裡地區措勤縣磁石鄉黨委書記李志龍就來到了鄉裡的易地搬遷點,逐一走訪了35戶搬遷群衆,看一下房間裡的爐子有沒有裝好,家具有沒有配齊,并詳細詢問生活上還有沒有什麼困難。從2015年當上鄉黨委書記以來,李志龍堅守在平均海拔超過4700米的“生命禁區”,帶領群衆脫貧緻富,鄉裡通了電有了硬化路;四個村都建起了符合本村實際的發展産業;128戶309名貧困群衆脫貧。當初聽說他要到磁石鄉當書記,家人擔心他身體受不了。李志龍說:“幹部是黨的幹部,如果都不去,誰來做好黨的事業呢?”
要打赢脫貧攻堅戰,就要選好幹部、配強班子,把最優秀的幹部彙集到貧困地方、使用到脫貧一線。西藏統籌用好各類幹部人才資源,打破地域、部門、條塊界限,把最優秀、最适合的幹部調配到縣(區)黨政班子和鄉(鎮)領導班子。從内地公開選調100名具有鄉鎮黨政正職經曆的優秀幹部充實到縣區黨政班子,主抓脫貧攻堅。統籌全區幹部資源為脫貧攻堅配備最優“突擊手”。選派5475名第一書記到村居任職,實現全覆蓋,并加強對第一書記參與扶貧開發工作的考核,從12個方面進行量化,壓實脫貧攻堅責任。按照新時代精準駐村工作要求,将區(中)直單位選派的581個工作隊,全部調整到深度貧困村特别是那曲市西部四縣、阿裡地區東三縣、日喀則市高海拔縣、昌都市偏遠片區等脫貧難度大的貧困村(居),并安排地市直單位1028個工作隊、縣(區)直單位2183個工作隊集中進駐本轄區内脫貧難度大的村(居)開展工作,做到集中發力、精準對接。
為了加強扶貧幹部隊伍建設,西藏推出了系列“組合拳”。
強化幹部教育培訓。制定下發《關于聚焦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加強幹部教育培訓的實施意見》,培訓各級各類幹部1.98萬人次,其中扶貧幹部1.2萬人次,着力提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能力。昌都利用對口援藏契機,選派1800多人到福建培訓、200多人到福建跟班或挂職,邀請200多名福建各類專家到昌都授課,培訓當地幹部、人才。“通過這次專題培訓,讓自己工作方向更明确、工作目标更量化、工作思路更清晰。”參加“昌都市脫貧攻堅專題培訓班”學習後,昌都類烏齊縣委常委、副縣長李成光體會深刻。
考核管理,樹立獎優罰劣鮮明導向。西藏制定縣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等,全面深入了解幹部在産業扶貧、易地搬遷等工作中的表現。加強對村(居)黨組織第一書記參與扶貧開發工作的考核,從工作情況、扶貧成效、群衆滿意度等12個方面量化考核指标,壓實第一書記抓脫貧攻堅責任。對不勝任、不履職、不盡責者,堅決處理。近年來1名深度貧困縣委書記被免職,召回第一書記32人,問責46人。同時重用脫貧一線幹部,樹立鮮明用人導向,僅2018年共提拔扶貧幹部421人,第一書記受表彰2209人,提拔重用936人。
關心關愛,激發扶貧幹部動力。對在海拔4000米以上擔任縣委書記滿5年,且表現優秀的2名幹部提任上一級職務并繼續兼任現職;對在海拔4000米以上鄉鎮黨政正職崗位上連續工作滿8年,且表現優秀的21名幹部享受副處級待遇,并提職不離崗。依托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每年定期安排縣區黨政正職健康體檢,合理安排輪休調養。落實縣級以下機關職務與職級并行政策,全區有570多名公務員通過審批晉升職級。
建強脫貧攻堅基層堡壘
林芝市巴宜區巴吉村,馬路寬闊整潔,家家戶戶都住進了二層小樓,這個緊鄰國道的小村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在村民們看來,村兩委和村支部書記的帶動作用功不可沒。
過去的巴吉村的主要産業是沙土運輸業,而随着綠色發展方式的推廣,村裡的砂石場都停止了開發,如何利用獲得的征地補償金實現村子的轉型,成了擺在村民們面前的頭等大事。
利用補償款,發展村集體産業,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米瑪提出了這樣的想法。然而村民們絕大多數不贊成他的主張。“太冒險了,萬一投資失敗怎麼辦?”“為什麼不考慮把錢都分給村民?”面對質疑,米瑪和村兩委挨家挨戶給村民們講解村黨支部的投資計劃,說明産業發展後給村子帶來的長期好處,消除村民們的疑慮。
2015年,巴吉村黨支部通過自籌、招商引資等渠道完成的宏鑫建材市場投入使用,僅建材市場一年收入450萬元,全村貧困戶6戶16人也于2016年實現了脫貧摘帽。“之前項目的成功使村兩委威信空前提高,2018年投資2.37億元的巴吉物流産業園項目現已開工建設。”村兩委成員索朗次仁表示。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西藏實施村級黨組織帶頭人整體優化提升行動,選優配強村居“兩委”班子特别是黨組織書記。全區30920名村(居)“兩委”班子成員中黨員比例達到100%,緻富帶頭人、技術能手、内地引進的優秀種糧養畜大戶占32%,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複員退伍軍人、返鄉大中專畢業生、優秀“雙聯戶”戶長占9%。
黨支部建有标尺,抓有方向。西藏着力解決好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活動、基本制度、基本保障等問題。大力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标準化建設,已建成标準化村級組織活動場所1252個,充分發揮基層陣地在脫貧攻堅中的教育引領作用。制定村(居)幹部業績考核獎勵辦法,年終業績考核獎勵在報酬待遇中的比例占到30%。進一步增加村級組織工作經費,2018年起每村每年安排10萬元黨建工作經費。
走進林芝市八一鎮,黨員活動中心、農村書屋、黨員承諾牆等設施應有盡有。近年來,全鎮深入開展“五星級”黨員評比活動,各村成立了以村黨支部書記為隊長的黨員先鋒隊,在黨員中深入開展以“帶頭學習提高星、帶頭争創佳績星、帶頭服務群衆星、帶頭遵紀守法星、帶頭弘揚正氣星”為内容的“五星級”黨員評比活動,調動了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積極性。同時實行“基本報酬 業績考核獎勵 集體經營性收入獎金”的村幹部待遇核算模式,極大地激發了村幹部幹事創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今全鎮23戶貧困戶已全部實現脫貧。“現在的村委班子很能幹,大家也團結一心,家家戶戶勤勞緻富,全村都像大家庭般溫暖。”村民索朗才旺說道。
在雪域高原,越來越多黨員在支部的帶動下成為緻富“紅旗手”。西藏加大在優秀青年農牧民中培養發展黨員力度,制定支持黨員帶頭緻富、帶領群衆脫貧緻富的扶持政策。依托各類職業技術學校、遠程教育站點,大力實施農牧民黨員緻富技能再造工程,累計培養緻富帶頭人7000多名,其中黨員緻富帶頭人2700多名。
阿托是洛隆縣加日紮村的一名黨員,在昌都市黨員緻富星火工程50萬資金的扶持下,阿托開辦了加日紮村富民磚瓦廠,公司年産值可達300餘萬元,淨利潤60萬元。在自己緻富之後,阿托不忘周圍鄉親,積極主動幫扶三個村子的建檔立卡戶72人,僅2018年就為群衆分紅100餘萬元。“沒有黨委、政府的幫助就沒有我的今天,能幫助困難村民辦點事兒,心裡感到高興,活得踏實。”阿托表示。
因地制宜發展富民産業
雪山、白雲、森林、綠草,波密縣紮西崗村就坐落在美麗的高山牧場之間,而提到這個美麗甯靜的小村子,有一位在川藏驢友圈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就是平措大叔。
以前,紮西崗村村民就靠種幾畝青稞、采點兒松茸維持生計。一次偶然的機會,平措大叔在給旅客當向導的時候萌生了開家庭旅館的想法,這家紮西崗村最早的家庭旅館第一年收入就有2萬多元。
随着西藏旅遊的逐年升溫,眼瞅着到紮西崗體驗民風民俗的遊客越來越多,而鄉親們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我是黨員,大家整天在一起,跟一家人一樣,我得幫幫鄉親們。”于是,大叔給鄉親們講自己開家庭旅館的經驗,反複介紹區黨委政府大力發展旅遊業的政策,幫助大家争取扶持資金。如今,平措大叔的家庭旅館年收入20多萬元。在平措大叔的帶動下,村裡開起54戶家庭旅館,人均收入突破萬元,紮西崗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旅遊、民族工藝制作、特色種植、特色養殖……西藏各級黨組織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支部 合作社 貧困戶”“支部 協會 農戶”“支部 基地 農戶”等多種“黨支部 ”扶貧産業模式,通過整合多方力量,推動各種特色産業發展。
在紮囊縣羊嘎藏式帽子次仁金果合作社,做工精細、款式新穎的藏帽和藏靴琳琅滿目,年輕的90後負責人旦增赤列正在忙碌着。旦增赤列小時候跟着叔叔學到了次仁金果帽子的制作技藝,開設合作社後,憑着精湛的技藝,帽子供不應求,合作社每年純收入達到200多萬元,帶動了45個貧困戶人均月增收近萬元。“作為年輕黨員,要利用自己的技術,讓鄉親們通過辛勤勞動過上新生活。”旦增赤列表示。
紮囊縣西卡學村針對傳統農業生産方式的弊端,注冊了“西卡學種植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方式,實現“小農田變大農田、大農田上大機械、大機械解放大勞力、大勞力促進大增收”的新農業發展模式。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1320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2戶39人。
産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帶動,西藏注重引進龍頭企業,拓寬特色産業發展之路。在波密縣産業園,中藥材加工的産業鍊已經頗具規模,波密縣組織部門利用對口援藏的契機,引進廣藥集團、千金方、藏核等大型連鎖龍頭企業,不僅提高了産品的附加值,更在全國打開了商品銷路。“目前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中藥材種植面積達4萬餘平方米,預計産量達到20萬元,帶動附近三個村122戶增收,其中帶動30多戶貧困戶脫貧,種植戶人均增收2144元。3家企業也先後吸納農牧民就業70餘人次。”波密縣委組織部工作人員算了一筆賬。
打赢脫貧攻堅戰,也要發揮“兩新”組織在産業幫扶上的優勢。西藏制定印發《關于在全區“兩新”組織中開展助力打赢脫貧攻堅戰活動的實施方案》,動員全區562家“兩新”組織與449個貧困村結成幫扶對子,幫助發展特色優勢産業196個,解決就業8026人;投入資金8254萬餘元開展捐資助學、醫療救助、生活救濟等活動3179場次。
脫貧一線彙聚人才智力
2015年11月,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那曲縣長出了嬌嫩鮮紅的草莓,刷新了草莓種植的世界海拔新紀錄,這是杭州市援藏人才王越劍在西藏高寒地帶打造果蔬種植産業的成果。
“引進這麼一個人才,帶動了一個産業發展,填補了西藏水産業的空白。”西藏自治區農科院黨委書記李寶海也對新引進的水産專家牟振波贊不絕口。
“築巢引鳳”才能補齊急需緊缺人才短闆。西藏出台自治區首個高層次人才引進辦法,對引進高層次人才在科研經費、個人補助、薪酬待遇、住房政策、家屬安置、職務評聘和獎勵政策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通過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實施,高層次人才隊伍不斷壯大,達到6300多人,其中國家“萬人計劃”專家達到21人。積極承接中央支持西藏的特殊人才政策,5年來,共接收154名醫療衛生、财稅金融、農牧林業等急需緊缺專業博士進藏服務鍛煉,對當地産業經濟、工程建築等重點行業發展起到了高端引領作用,僅2018年,博士服務團就引進項目24個,落實資金約30億元。
“我的創業時機趕上了自治區的好政策,各個部門開通的創業綠色通道為我們創業者提供了許多幫助。”作為大學生創業者,29歲的嘎瑪尊追桑布不僅在那曲市開辦了羊八井畜産品加工銷售專業合作社,還在當雄建立了西藏自治區第一個鄉村文化體驗服務中心,打造了集遊牧文化體驗、收購、加工、銷售鄉村特産等為一體的服務平台。
在引進人才同時,西藏重視加強本地人才培養,不斷壯大基層人才隊伍。實施農牧區急需人才培養工程,大力培養發展在推進青稞增産、牦牛育肥、牧業增産、草場保護方面的專業人才,集中力量研究解決相關領域實用技術,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脫貧攻堅工作隊伍。深入落實高校畢業生基層培養計劃、志願者留藏專項考錄等,壯大基層人才力量。2016年以來,全區共培養師範生1.3萬餘人;2500餘名志願者留藏工作。
注重對人才使用激勵,讓人才紮根高原建功立業。建立自治區人才榮譽制度,先後出台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科學技術獎勵、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等系列人才表彰激勵意見。加強政治引領和吸納。落實好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黨員領導幹部帶頭與專家交朋友、結對子。加大人才投入。設立西藏自治區人才資源開發專項資金,共投入8100餘萬元,實施了171個重點人才項目。堅持把人才工作所需經費列入各級财政預算,并随着經濟發展和财政收入增長逐年增加。
巴吉村的村頭,一直保留着一段彎曲陳舊的泥土籬笆牆,見證着這座高原村莊脫貧緻富奔小康的故事,而不遠的地方家家藏式庭院錯落,與遠處大山、河流、藍天與雲霧融為一體。
2011年,村民格桑旺久就已經是村裡的緻富帶頭人,回憶起2011年同志作為中央代表團團長到訪的場景時,50歲的他印象最深的一句囑咐是,一起富起來才有意義。
在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帶動下,西藏各族群衆與全國人民共奔小康的一天,正在越來越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