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城特色粥做法?雲德粥,在全國各地,均作為大米、小米和玉米面之類所熬制稀飯的通稱;唯獨在山東濟甯,粥是個獨一無二的專有名詞,是由豆漿和米漿混合熬成的一種液體湯食,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電城特色粥做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雲德
粥,在全國各地,均作為大米、小米和玉米面之類所熬制稀飯的通稱;唯獨在山東濟甯,粥是個獨一無二的專有名詞,是由豆漿和米漿混合熬成的一種液體湯食。
濟甯位于京杭大運河的中段,是河道由江南水鄉進入北方平原地帶的航運樞紐,唐朝開始成為北方繁華都市,李白曾遷居此地二十多年,元代曾是運河衙門的駐紮地,明清時代發展為融南北經濟、社會、文化和飲食于一體的北方重鎮。
鑒于運河大碼頭頻繁的物流、商貿和人員往來,各種商品、食宿供應自然豐富而充足,有小江南之美譽。盡管運河作為南北水上運輸大通道的功能日漸式微,但市民的生活習慣卻非常頑強地延續了下來。僅就早餐而言,當地很少有人在家早飯,遍布全城各個角落熙熙攘攘、特色鮮明的早餐鋪,堪稱城市的一大風景:糁、羊湯、胡辣湯、丸子湯、鹹糊塗以及油條、馓子、菜合、缸貼、壯馍、夾餅、生煎包之類的飲食應有盡有,而粥,就是其中接受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早餐食品。
粥的用料十分平常,主要是大豆與小米,而熬制的工藝卻非常複雜,屬于典型的粗糧細做方式。大緻是将黃豆和小米按照1∶2的比例分别浸泡三四個小時,然後上磨逐一磨成水漿并過濾,熬制時先将大鐵鍋燒熱,取少量豆漿在鍋底炝出豆香,然後把剩餘豆漿倒入鍋中,大火燒開後撇出泡沫,待豆腥味消失後再把小米漿水倒入豆漿鍋裡混煮,大火燒開一刻鐘左右轉小火慢熬,整個過程約兩個時辰。其間要不停頓地用勺子按順時針方向在鍋内攪拌,以免糊鍋,直至熬到濃稠似漿狀且發出淡淡的糊香時方可出鍋。
成品的粥呈淡黃色,形狀若豆腐腦一般,混合着豆米交融的濃濃香味,入口滑順,唇齒盈香。盛碗時,粥可以高出碗沿而不流淌,能讓湯類食物在碗中“冒尖”者,唯此粥無它。因其稠而保溫,無形造就了一個“心急喝不了熱糊塗”的民間諺語。喝粥的常客從來不用勺子,而是用嘴沿碗邊轉着圈喝,目的在于避免燙嘴,通常喝到最後每一口都是熱的。即便是寒冬臘月冷風入骨,室外攤鋪的粥依然滾燙,故而成為百姓冬季祛寒的首選餐飲。濟甯的粥,濃而不黏,稠而爽口,喝完碗上一絲不沾,幹淨如洗,屬百姓早餐必備,進而成為典型的特色小吃。有人戲稱:鄭闆橋的著名手書“難得糊塗”,就是當年路過濟甯地界喝粥之後留下的贊語,其意無非是強調粥的滋味神奇。惟其聞名,所以初到濟甯的外地人都會踴躍品嘗,或感于鍋底留存的些許糊味,故以“糊粥”稱之,當地人也不争辯,反倒漸漸演變成區别其他食物的專有稱謂。
“糊粥”是物美價廉的大衆化食品,因為粥的熬制費工費時,所以大部分經營者隻能供應早餐。截至目前,粥鋪基本上都是路邊小店,極少有懸挂粥鋪的大飯店。據母親回憶,在父親去水産公司工作前,家裡一貧如洗,祖母就帶着全家開過粥鋪。賣粥成本較低,利潤靠的就是工夫和力氣。祖母熬粥有絕招,小米事先上鍋炒焦,熬出的粥有一股特殊香味,故而很受歡迎。母親說,熬粥要頭天晚上泡上豆子和小米,深夜三更起床推磨磨漿,為節省成本,豆渣和米渣要反複研磨、反複過濾,熬制過程又要一刻不停地攪拌,經常困得睜不開眼睛。天亮之前要出攤,為的是趕上第一批早起的顧客。自己沒錢做主食,父親就去别人家的早點店賒些油條和大餅,賣完後再去結賬。有時碰到意外情況生意不好,賒來的早點必須沿街叫賣,因為小本買賣一點也虧損不起。每談至此,老人總是面容戚然,淚水打轉。
當下,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做粥既不用推磨,也無須燒材,一律半自動化操作。有的商家為了省事,幹脆直接用豆面和米面來熬粥,由于糧食的機磨過程溫度過高,豆米的原味流失甚多,所以熬出的粥淡而乏味。是故,懂行的人喝粥經常會舍近求遠,穿過一條又一條的馬路去尋找心儀的粥鋪。另外,有些青年人不滿足當年節衣縮食的溫飽水平,經常在固有的配餐主食如油條、馓子、水煎包和豆腐絲之外,再往碗裡添加許多鹵制的牛羊肉,彰顯一種豪橫吃法。本人曾經嘗試過一次,吃後完全無感,反而把喝粥的胃口破壞殆盡。
為了重新撿拾童年的記憶,有天家人團聚,我們特意動員母親親自上陣,重操舊業,做一次原汁原味的粥。在老人的指揮之下,我們按老規矩泡發大豆和小米,隻是改用打漿機磨漿,其他都嚴格按傳統方式把握火候,依固有步驟操控流程,終于成功地熬出一鍋色香味俱佳的糊粥。看着忙碌大半天的勞動成果,大家興奮異常,一點也舍不得剩下,把一鍋粥喝了個淨光,撐得省了一頓午飯。老人在一旁邊看邊樂,嘴裡一直不無得意地唠叨着:不就是一碗粥嘛,哪至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