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上次見有人說。
四大天王在香港影壇是排不上号的。
他們根本沒有留下任何重墨之彩。
很滑稽。
歌壇與影壇,都有同樣的論調。
總之還是需要實績說話。
先從1982年開始。
劉德華拍了個人的電影處女作,《彩雲曲》。
片中角色沒有名字,片頭片尾也沒有他的名字。
同年在許鞍華的《投奔怒海》中,他演員排名第三順位,提名金像最佳新演員。
1985年,黎明拍了首部龍套電影《我願意》。
1986年,劉德華總計參與拍攝了十一部電影,張學友參演了自己的首部電影《老娘夠騷》。
郭富城還在無線舞蹈訓練班壓腿。
然後到了1989年。
各人參與電影數量為,劉德華四十部,黎明八部,張學友二十二部。
郭富城終于拍攝了他的第一部電影《飛躍危牆》,演員排名第三順位。
1988年之前,劉德華在逐步積累人氣,個人擔綱的電影最高是《法外情》的1161萬,最低的是《毀滅号地車》255萬。
而自1988年開始,劉德華和張學友就都進入到瘋狂拍片模式中。
1988至1992年度,劉德華五年間平均每年上映12部電影。刨除四部客串和一部配角,其餘都是或排名第一,或戲份吃重的作品。七部進入年度前十,與周潤發合作的《賭神》年冠,最低票房是《異域》的470萬。
這五年,張學友也拍了多達四十部電影。這一點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其實張學友這個階段在電影上投入的精力不是一星半點,與劉德華的路線也頗相近,各種擔綱或者四處客串,臉熟程度不低。四度進入票房前十,和周潤發一起合作《八星報喜》拿了年冠。
而1992年也幾乎是香港電影最後的瘋狂,票房前十的最後一名票房都超過3270萬。
劉德華年度十部電影上映,八部過千萬,最高的《絕代雙驕》1965萬,最低的《俠聖》666萬。
張學友七部作品,除了一部《女黑俠黃莺》外,其餘盡皆主打,但票房情況一般。
黎明以男二身份接拍了《神算》,年度十大票房排行榜第七。與張學友合作兩部,《妖獸都市》超過千萬,《明月照尖東》960萬,客串鄧光榮、劉德華電影《龍騰四海》。
郭富城開始脫離配角身份,擔正主角。
這一年五部電影主扛四部,其中《逃學英雄傳》1140萬,以男二身份與劉德華合作的《龍神太子》過1500萬,最低的《危險情人》382萬,作為電影界新人來講,其實成績還算不錯。
劉德華和張學友都可謂搭上了港片黃金年代的末班車。
而兩人中劉德華占據更早出道的先發優勢,此外主角星運這點也勝過學友很多,郭富城和黎明幾乎就沒有在“錄像廳時代”有露臉的機會。
所以如果提及那個年代的電影印象,劉德華在四人中必然是遙遙領先。
講個題外,香港影壇隻有周星馳是一個例外,他擔正的時間也晚,但他倚靠類型片和強烈的個人風格特色異軍突起,越過了很多人,與周潤發、成龍并列雙周一成。
這也就像郭富城在歌壇的情況,後發先至。
而此後各人拍片數量都開始減退,劉德華哪怕包括客串,也沒有哪一年上映超過五部電影,黎明一向低産,反而郭富城在九三年一人主扛五部共上映六部電影,學友也上映六部,劉德華、張學友主力郭富城客串的《超級學校霸王》票房1800多萬。
這一年,劉德華《至尊36計》過1700萬,最低的《反鬥馬骝》688萬,郭富城《天若有情2》過九百萬,與關之琳合作的《夏日情未了》隻有222萬,黎明一部《飛狐外傳》685萬,張學友憑《東城西就》超過2300萬在十大票房榜上排名第九。
而若以93年為一個分界點。
四人此時所拍電影數量分别為劉德華78部,張學友53部,黎明19部,郭富城18部。
即便僅從四人初期職業生涯觀察,我們将會發現。
劉德華和郭富城無疑在電影中更多體現出作為演員的個人領銜能力。
張學友參與很多群戲表演,而黎明片約一直不見頻繁。
所以在當年那些關于片酬數字的報道中,劉德華毫無疑問最高,郭富城次之,黎明與學友幾乎最末。
而在以後,翁子光導演曾親言,郭富城在香港演員中是頂級片酬。
最新報道,劉德華與郭富城片酬幾乎在同一層級,均為2500萬。
這個報道變相否定了之前一些通稿文章,随便拉個演員,動辄三、五千萬片酬數字。
也從另一角度明證,現役活躍的演員裡,壓陣的人除了兩大天王,還有誰?
這就是商業。
香港演員數量頗多。
能擔正主角的有多少?
能主抗起商業票房的人有多少?
能一路長紅的有多少?
#
很多事情,不是一時瑜亮可定将來。
要能經得起時間的沖刷。
隻有最強的人。
才能夠站到最後。
走到最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