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分析孔乙己的靈魂深度

分析孔乙己的靈魂深度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1 12:19:52

《孔乙己》作為魯迅先生本人頗為喜愛的一篇文章,被錄選進了我國中小學生的課本裡,為啟蒙教育發揮着不容忽視的作用。

而這篇文章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人們對孔乙己這個形象有着多重的探究,百餘年來能夠不斷發散出其他意義。

分析孔乙己的靈魂深度(才看懂了其深藏的東西)1

如同《紅樓夢》《哈姆雷特》等其他所有偉大的作品一樣,《孔乙己》也有着多樣性的文本解讀。他的悲劇究竟是由什麼造成的?

孔乙己的際遇反映出那個時代怎樣的惡行?他身上剩餘的一點文人習氣,是值得我們尊敬還是隻配遭到唾棄?

所以孔乙己這個人物是非常複雜的,他的悲劇根源并不僅僅是當時社會劇變擴散出的影響,還有其本人的個性加持。

他始終維持着一股和周遭格格不入的氣場,為此受盡嘲笑與排斥依舊不思悔改,在冷暴力中逐步走向死亡。

分析孔乙己的靈魂深度(才看懂了其深藏的東西)2

人情冷暖的鹹亨酒館

《孔乙己》整篇故事的發生地幾乎都在鹹亨酒館内,這個小小的酒館便是整個社會的縮影,三教九流,長衫短袍,什麼等級的人就應該受到什麼規格的待遇。魯迅先生沒有刻意塑造性格鮮明的配角來推動故事發展,他主要的筆墨都彙聚在孔乙己一人身上。

開篇魯迅先生介紹了鹹亨酒館内泾渭分明的兩種人,一種是穿長衫的讀書人,他們大多生活條件還不錯,一般會走進酒館内點一些酒菜,在隔間坐着慢慢地吃。另一種則是社會地位較低的短衣幫,他們一般從事體力勞動,收入并不體面。

這些人買酒通常是為了解乏,花上四個銅闆買一碗酒站在酒館外面喝了之後,好去勞作。

孔乙己本人身着長衫,但是卻沒錢進酒館内坐着吃菜,隻能和外面的短衣幫一樣站着。這在視覺上面就呈現出一種矛盾感,因此他不屬于任何一個團體。

分析孔乙己的靈魂深度(才看懂了其深藏的東西)3

由于這種尴尬的位置,孔乙己找不到能夠交流的對象,所以他隻能同小孩子講話,告訴他們“回”字一共有四種寫法。

但是在孩童的眼中,孔乙己隻是個“窮要飯的”,他們并不願意聽他說一些之乎者也的話,孔乙己因此顯得更加寥落。

魯迅先生将“我”安排為酒館内一個打雜的幫工,由于不會說話隻能做溫酒的差事,“我”作為一個年幼的旁觀者,可以毫無顧忌地将自己所見所聞表述出來。在觀察和描寫孔乙己可笑的同時,一并展現酒館其餘看客的麻木和冷酷。

分析孔乙己的靈魂深度(才看懂了其深藏的東西)4

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生活氛圍無疑是壓抑的,每個人都生存得很艱難,隻有在孔乙己來到酒館内的時候,這裡才會有些許笑聲。

然而這些笑聲卻并非表達真實的愉快,他們不過是通過奚落孔乙己,來排遣生活的無聊。

人們不會特意去關照孔乙己過得怎樣,嘲諷他隻是在茶餘飯後為單調的生活找一點談資,酒館老闆想起孔乙己的時候,多半是念叨他欠下的幾文錢還沒有還。

分析孔乙己的靈魂深度(才看懂了其深藏的東西)5

孔乙己很久沒有來酒館也沒人提起,隻有老闆在整理賬本時偶然發現了這件事。

孔乙己生存條件的嚴酷由此可見一斑,他無法從周圍任何一個人的身上汲取到善意,隻能将自己閉鎖在内心世界。也沒有人會施舍給他一點點生活上的關心,相反,拿他取笑成為了所有人心照不宣的默契。

孔乙己自身的迂腐與頑固

小說中介紹過,孔乙己有自己的姓氏,但是真名早已被遺忘。孔乙己這三個字是人們從描紅紙裡撿出來的,大家半懂不懂的三個字就成了他的綽号。至于他是否有親舊,家庭昔日是否有過成就,則一概不知。

孔乙己本人讀了半輩子的書,雖然有過“進學”,但連個秀才也沒能考上,到了暮年也隻是一個無家無業的落魄書生,而這也成為了他最恥辱、最容易受人诟病的一點。若換做其他人,可能早就已經換其他門路生活,但孔乙己偏偏還要堅持着讀書人的身份。

他不肯放下身段同其他人一樣做工賺錢,所以日子就隻能越過越窮,所幸他寫得一手好字,還可以替别人抄書來換點微薄的薪資度日。

分析孔乙己的靈魂深度(才看懂了其深藏的東西)6

可他偏又好吃懶做,不肯好好做事,反而時不時地做出一些偷人家紙筆的事情。

人們取笑他的時候,也時常提起他偷人财物這回事,然而孔乙己是這樣為自己辯白的:讀書人的事情,不能叫做偷。

他用“竊”字來替換“偷”,說自己的行為是“竊書”,和偷不一樣。隻是孔乙己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已經固化,沒有人會相信這樣的說辭。

孔乙己畢竟是一個懂得“回”字有四種寫法的讀書人,魯迅先生并非讓他憑空捏造出新的概念,“竊書”确實有此說法。

分析孔乙己的靈魂深度(才看懂了其深藏的東西)7

隻是古人所說的竊書,是指現代人自己編寫而成一部書,因為本人沒有名氣,就假稱是某個富有才學的古人所著,以此謀求更好的銷量。

因此“竊書”并不是直接将他人的書拿來占為己有,孔乙己試圖混淆概念,把自己的行為說得稍微光彩一點,但是沒有人會去較真“竊書”、“偷書”在文義上究竟有何差别。孔乙己拿這種可能隻有自己懂的事情來“洗白”,不過是内心的身份感在作祟,自欺欺人罷了。

在孔乙己尚有餘力的時候,還會張嘴辯駁,等到後來别人再提起他偷書的事情,孔乙己隻是蒼白地讓别人不要取笑。

分析孔乙己的靈魂深度(才看懂了其深藏的東西)8

同樣是讀書人,他和丁舉人的境遇可謂是天壤之别,他偷丁舉人的書被發現,活活被人打斷了雙腿,再到鹹亨酒館隻能依靠雙手爬行。

孔乙己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卻沒有人會給予半分同情。丁舉人在家中私設公堂,但他有錢有勢,所以罪也非罪;孔乙己迂腐落魄,是任由踐踏的笑柄,所以受到何種對待都是理所當然。

群體的隔膜與個體的挽歌

魯迅先生曾說,他寫文章沒有什麼深意,隻是想描寫社會上一種普遍的生活。而在《孔乙己》當中,孔乙己這種人的形象或許曾随處可見,但是更普遍的,則是酒館裡其他人對孔乙己的譏笑。

大家喜歡孔乙己來酒館,為的不是他的學問,而是能夠通過揶揄一個地位比自己更低的人來獲得愉悅。

分析孔乙己的靈魂深度(才看懂了其深藏的東西)9

一個人一旦變成人人可欺的弱者,那麼就會有更多的人來肆意踩踏。這就是社會上真正普遍的現象,是不囿于時代至今仍能發人深省的涼薄。

短衣幫和孔乙己之間有着深厚的隔膜,這是他們出身不同、文化信仰不同所決定的。

這層隔膜使得他們彼此之間互為異類,孔乙己雖然窮困潦倒,仍然不屑與短衣幫為伍,在他眼裡那是一群沒有文化的人,這些人嘲笑孔乙己時,他會露出一種懶得争辯的高傲神色。

而短衣幫眼裡的孔乙己,則是個一事無成的叫花子,什麼讀書、什麼文化,都絲毫不能給他增添一點點光彩。

他們取笑孔乙己來獲得優越感,雖然不及孔乙己出身好,或不及孔乙己有文化,但是他們過得比孔乙己稍微體面。

孔乙己的世界裡,到處都是這樣的壁障,甚至他和自己都會産生矛盾。他沒有生命自由,也無法建立努力的方向,所以必須降低對外界的期待來獲得内心的滿足。偶然知道“我”這樣一個酒館的小夥計懂得“茴”字如何寫,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做進一步交流。

分析孔乙己的靈魂深度(才看懂了其深藏的東西)10

孔乙己站立在一個新舊文化交替的年代中,舊的社會秩序已經岌岌可危,而新的政治形态仍然處在摸索過程中。孔乙己的思想早就已經被舊社會束縛住,一輩子都無法逃離“讀書人”這個身份的枷鎖。

他所堅持的儒家思想,在曆史的車輪下已經不再具備受人尊崇的地位。孔乙己說“君子固窮”,意為君子即使窮困,也要堅持自己的操守。

所以孔乙己欠酒館的錢總是會及時還清,也會把茴香豆拿去給孩子們分食,這都成為了他身上不可多得的好處。

也正因如此,孔乙己的形象才會更加鮮明。他無法接受新時代的觀念,不懂得如何作出能夠改善生活的變化,攥着一點死學問在新舊時代的夾縫當中苟延殘喘,最終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結語

誠然,孔乙己許多行徑看起來滑稽可笑,說一套做一套也容易讓人生出厭煩。但他隻是一個普通不過的個體,卻要因此遭受無窮的惡意,也找不到任何包容之所,難免讓人覺得心寒。

分析孔乙己的靈魂深度(才看懂了其深藏的東西)11

他的悲劇結尾固然有自身的局限性,但冷漠與不解才是最終的殺手。

《孔乙己》這篇文章,将那個時代讀書人的沒落與悲憤刻畫得淋漓盡緻,而知識分子的文化地位如何與時代兼容,也成為了一個既古老又嶄新的問題。魯迅先生描寫社會問題筆力之鋒利、眼光之毒辣,的确達到了後無來者的地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