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觀複博物館“觀複”二字的含義,很多人也許都聽說過,它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原文是:
“緻虛極,守靜笃,萬物并作,吾以觀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
意思是說:達到虛空的極點,安住于甚深的禅定之中;世間萬物共存共生,我們可在四季輪回、歲月流轉之中,觀察萬物循環往複的規律。不論萬物如何變化多端,終會回歸根本。回歸根本稱作靜,就是所謂的回歸其本來自性。
“觀”即看,“複”即一遍又一遍。世間萬物隻有靜下心來一遍又一遍反複仔細觀察,才能認清它的本質。
《道德經》是艱澀的,它是古代哲學領域最高的“高山”,老子也或許是哲學家中最高壽的,思想也最透徹、孤絕、高深。
《道德經》又是直白的,句句都是警句,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門,從哪一扇推入,都可見一番天地。
下面就讓我們敲開幾扇門,體會一下《道德經》的微言大義。
1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釋義】人說的話多,往往會使自己陷入困境,還不如保持虛靜沉默,把話留在心裡。其實,我們說話,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該說,這個分寸的把握也要憑智慧。
2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
【釋義】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刍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沒有仁愛的,也同樣像對待刍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
這裡的“聖人”是超出百姓的,“刍狗”也不是狗,均沒有貶義。此“聖人”可以理解為天子、皇帝、主席,表達的是真正治理天下,需要他們超然物外,能夠以清晰的視角來觀察世界,以平等的視角看待百姓,治理天下。
3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釋義】天下的人都認識了什麼是美,也就知道什麼是醜了;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也就知道什麼是不善了。美和醜(惡),善和不善,是互相依存的,沒有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
4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釋義】上善之人好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争,願意停留在衆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5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釋義】這裡老子說到“一”、“二”、“三”,乃是指“道”創生萬物的過程。主要講述了一、二、三這幾個數字,并不把一、二、三看作具體的事物和具體數量。它們隻是表示“道”生萬物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的一個過程。
6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
【釋義】:處理困難的事,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從細微處做起。隻有由易入難,積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7
不尚賢,使民不争;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釋義】不尊賢者虛名,民衆就不會攀比相争;不去特意哄擡貴重物品價格,民衆就不會生出盜竊占有之心;不去挑撥欲望,民衆之心便不會亂。
8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釋義】有與無互相生成,難與易相輔相成,長與短相互體現,高與下相互出入,音與聲相互應和,前與後相互跟随,矛盾是可以互相轉化的,這是永恒不變的。
9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釋義】我有三件寶物永不放棄:一是慈愛,二是儉約,三是不逞強好勝。
老子提出“三寶”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慈愛是“三寶”的出發點和歸宿;生活上節儉及為政簡約,是“三寶”的關鍵;“不敢為天下先”,才能處處争先,這是老子“三寶”的核心。
10
聖人之道,為而不争。
【釋義】聖人的行為準則是:做什麼事都不跟别人争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