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能力超人、光豔四射的人物,也都離不開那些一心一意輔佐他的忠臣,比如劉邦倚重蕭何、曹參,比如武則天時代所倚重的狄仁傑。
關于武則天和她所處的那個時代,人們之所以不厭其煩的提起來,不單是因為那是一個輝煌的時代,恐怕還因為武則天的人格魅力猶如光環照耀在曆史的天空,這實在有狄仁傑的大功勞。話說狄仁傑,他堪稱國之良相。如果沒有他的輔政,女皇武則天和武周政權許會是另外一種景象。
武則天的魅力在于她人生的跌宕起伏和傳奇色彩。身為才人,在比海還深的後宮裡,她韬光養晦。十二年的日子裡,她潛心學習,積累了治理天下的經驗。身為皇後,她智慧超群、衷心侍君,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高度信任,逐步走向本該規避開來的大唐政治舞台。“二聖臨朝”就是高宗李治對她的充分認可。在唐高宗李治龍體欠安,患病難以執政的時候,武則天大顯身手,獨立執掌大唐權力,天下諸事有條不紊。最讓曆史瞠目結舌的是,唐高宗李治在離開人世前,留下了“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後處分”的決定,這成為武則天執掌天下的最有力依據。縱觀武則天,她集智慧與技巧、寬容與偏狹、機智與狡猾于一身,讓後人為此而喋喋不休。
我們觀察她倚重過的臣子,大多數的結局很是悲慘,讓人唏噓。而能夠為她所放心的人物,卻隻有狄仁傑一個。
一提起狄仁傑,前些年的影視劇把他塑造成了睿智、剛正、不屈、能幹的形象,傳遞出了滿滿的正能量。的确,狄仁傑的聲名是在他任大理丞期間起來的。據記載,在唐高宗儀鳳年間,狄仁傑升任大理丞。大理丞是專門掌管司法刑律的角色。這一時期,狄仁傑秉公辦案、一心為民,一年時間裡,他處理了大量的曆史積案,涉案的人員達到了一萬七千多人。關鍵是,經狄仁傑過手的案件,沒有一件冤案。這樣的清廉公正之士,老百姓非常喜歡。
老百姓喜歡他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武則天在當皇後的時候,就看上了狄仁傑的剛正。
在武則天還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後時,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儀鳳元年(公元676年),武衛大将軍權善才與和左鑒門中郎将範懷義私自擴建自己的宅邸,因為需要大量木材,于是安排人進行砍伐。讓權善才和範懷義想不到的是,伐木的民工竟然砍伐了唐高宗李治的父親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上的柏木。在皇帝的父親頭上動土,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唐高宗李治火冒三丈,要處死這兩個家夥。刑部按照皇帝的意見,核準了這兩個人的死罪。因為砍伐了皇帝父親陵墓上的柏樹就要判死罪!雖然有人覺得太重了,但沒有敢公開說話的。這時候,大理丞狄仁傑上述一封,明确表示了不同意見。這讓唐高宗李治很不舒服,他厲聲相告:砍伐先皇陵墓上的樹木,讓我落下了不孝的罵名,必須處死這兩人!面對皇帝的怒火,放在一般人早都吓得丢了魂魄。可就是這個狄仁傑,當面和皇帝辯論:“犯言直谏,自古以為難。臣以為遇桀、纣則難,通堯、舜則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殺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将軍,千載之後,謂陛下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于不道”。
狄仁傑的論述可謂入理、入法、入情。雖然唐高宗李治接不上話茬,可心裡很不是滋味。這時候,作為皇後的武則天出面了,她認為狄仁傑的話句句在理,建議唐高宗李治改變了主意。後來,高宗把權善才和範懷義流放至嶺南。正因為狄仁傑的這番論理,這兩個人的性命才得以保全。經過這件事情之後,敢言剛正的狄仁傑很快被提拔為侍禦史。在履職之前,武則天專門找狄仁傑談了一次話,并誇獎他的勇氣和精神。
狄仁傑先後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禦史、度支郎中、甯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複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還兩次擔任宰相。在多個重要崗位的曆練中,狄仁傑除了具有過硬的自身素質以外,他養成了不畏權貴、不欺百姓、清廉奉公、一心秉公的品質。
狄仁傑對女皇武則天,就像魏徵對唐太宗李世民那樣,他總要提出合理的建議,她總會認真的采納。武則天稱帝之後,對大大小小的政務事物事必躬親。狄仁傑覺得長此以往,不是個辦法。他勸武則天要以國之大事為重,抓大放小。對于治政需要的人才,凡是狄仁傑推薦的,女皇武則天都比較看重,荊州長史張柬之、夏官侍郎姚崇、監察禦史桓彥範、太州刺史敬晖等等幾十人,都是在狄仁傑的舉薦下,成長為有唐一代的著名人物。晚年武則天準備鑄造一座浮屠佛像,按照預算需要花費數百萬錢财,在府庫不足的情況下,她便讓天下所欲的僧人日施一錢。面對這樣一個勞民傷财的工程,還是在狄仁傑勸阻後,武則天放棄了這個念頭。
對于這樣一個忠于自己,敢說敢幹的宰相,武則天自然給予敬重。她常常稱狄仁傑為“國老”,免除了他的跪拜之禮。公元700年,狄仁傑離世。武則天悲痛不已、哭天搶地,哭呼“朝堂空矣!”并下令朝廷哀悼三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