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水天一色美如詩

水天一色美如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2 02:20:00

辛棄疾的詞中,名篇頗多,這次我們來讀一首《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全詞如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鹧鸪。

要讀懂這首詞,要先說一位皇後,對,這位皇後就是宋哲宗第一位皇後孟皇後,孟皇後曾兩度被廢,也正是這個原因,靖康年汴京城破時,金兵在後宮名單上沒有找到她的名字,而恰巧她也因寝殿被火而移居宮外,宋朝皇室幾乎全數被俘北遷,而孟皇後與宋高宗趙構是極少數幸免者。

在紹興十二年高宗生母韋太後自金國放歸以前,孟皇後一直是當時宋室母儀之代表,史稱“隆祐太後”。高宗南渡不久,金人再次南侵,高宗避難乘船入海,孟太後則向江西逃亡,金人一再追擊,一直追到江西造口後,孟太後一衆舍舟登陸,随行兵衆大部潰散,太後銮輿甚至到了要以農人擡轎的窘境。(《宋史·後妃傳》載:“太後及潘妃以農夫肩輿而行。”)

水天一色美如詩(愛唐宋詞青山遮不住)1

(隆祐太後)

隆祐太後對于南宋史很重要,因為靖康之難後,隆祐太後垂簾聽政,迎立康王(就是宋高宗),當時有人請立皇太子,隆祐太後拒絕了。《宋史·後妃傳》記其言曰:“今強敵在外我以婦人抱三歲小兒聽政,将何以令天下?”其告天下手诏曰:“雖舉族有北轅之恤,而敷天同左袒之心。”又有:“漢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興;獻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獨在。”所以,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建炎登極》條稱:“事詞的切,讀之感動,蓋中興之一助也。”後世陳寅恪《論再生緣》也稱:“維系人心,抵禦外侮”,“所以為當時及後世所傳誦。”

總之,這是一位了不起的女人。

“造口”,也叫“皂口”,指的是現在萬安縣西南六十裡(《萬安縣志》),此地距贛州城不遠。淳熙二、三年間,辛棄疾提點江西刑獄,駐節贛州,書此詞于造口壁。

水天一色美如詩(愛唐宋詞青山遮不住)2

(郁孤台的位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郁孤台,在贛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數丈”得名,章水、貢水抱贛州州而流,章水過郁孤台後與貢水合而為一稱為贛江向北流去,經造口、萬安、太和、吉安、南昌,入鄱陽湖後流入長江。

水天一色美如詩(愛唐宋詞青山遮不住)3

(郁孤台)

《鶴林玉露·辛幼安詞》條稱:“其題江西造口壁詞雲雲,蓋南渡之初,虜人追隆祐太後禦舟至造口,不及而還,幼安因此起興。”也就是說,辛棄疾寫這首詞,是因為回憶國事,想到了隆祐太後的事情,觸景生情。登臨高台,下望江水,回憶往事,不禁讓詞人感慨萬千,怒金兵之猖狂,羞國恥之未雪,于是,他說“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這裡的長安,當然不是指西安,而是以唐都長安代指北宋國都汴京,而西北望也是借指,汴京在贛州東北,詞人登台遙目,從郁孤台遠望汴京,目光卻被無數山峰阻斷。這裡的可憐,有兩重意思:一重意思是這些青山在金兵鐵蹄之下,舊國民衆的可憐;一重意思是本想可以登高遠望,遙望以慰歸思,目光被青山隔斷,愁悶難解,于是可憐。

水天一色美如詩(愛唐宋詞青山遮不住)4

(辛棄疾詞意小像)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贛江當然不是向東流,它是向北流,不過最終它彙入長江後,畢竟還是要向東流去。但“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不必糾結這裡的方位,隻理解詞人要表達的詞意即可。上片所說的清江水即行人淚,那麼,這裡的一心“東流”的“江水”,當指詞人統一北方的志意。青山,則用以借指金兵,或者指主和派、投降派,兩相結合,則無論金兵也罷、主和派、投降派也罷,他們的遮擋,都無法阻止詞人統一祖國的志意。“畢竟”二字,氣力雄渾,而“江水東流”,是正義所向,是潮流所指,是無可阻擋的自然偉力。

水天一色美如詩(愛唐宋詞青山遮不住)5

(郁孤台下的辛棄疾像)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鹧鸪。江晚山深,詞人一個人站在連名字都讓人“郁”悶“孤”單的郁孤台上,滿心愁悶,遠處又遙遙傳來了鹧鸪之聲。“愁餘”化自《楚辭·九歌·湘夫人》:“目渺渺兮愁予”,愁餘,比“餘愁”更加深了詞意的沉郁凄美。

水天一色美如詩(愛唐宋詞青山遮不住)6

(鹧鸪)

鹧鸪鳥的叫聲諧音“行不得也哥哥”,因此往往引人愁思。《禽經》張華注:“鹧鸪飛必南向,其志懷南,不徂北也。”白居易的《山鹧鸪》也說:“啼到曉,唯能愁北人,南人慣聞如不聞。”而辛棄疾正是北人,終身有北歸之志而不得舒展,所以,他最聽不得鹧鸪叫。所以,亂山深處傳來的鹧鸪聲聲,更加深了詞的人郁悶孤獨。

水天一色美如詩(愛唐宋詞青山遮不住)7

(辛棄疾像)

唐圭璋在《唐宋詞簡釋》中評價稱:

“此首《書江西造口壁》,不假雕繪,自抒悲憤。小詞而蒼莽悲壯如此,誠不多見。蓋以真情郁勃,而又有氣魄足以暢發其情。起從近處寫水,次從遠處寫山。下片,将山水打成一片,慨歎不盡。末以愁聞鹧鸪作結,尤覺無限悲憤。”

誠哉斯言!

鄧小軍則評價此詞說:“其眼前景不過清江水無數山,心上事則包舉家國之悲今昔之感種種意念,而一并托諸眼前景寫出。……全詞一片神行又潛氣内轉,兼有神理高絕與沉郁頓挫之美,在詞史上完全可與李太白同調詞相媲美。”李白的同調詞,當然指《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實際上,相比之下,李白的高古質樸,辛棄疾這首詞,則更富有文人雅意!

(【愛唐宋詞】之73,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