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麗江四方街火把節

麗江四方街火把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01:26:02

麗江四方街火把節(讓我們相遇麗江)1

麗江,萬千人心中有萬千個形象的城市,萬千人來過便會念念不忘的城市,但如果你來麗江的時候恰好碰上了麗江的火把節,那你将是萬千人中窺探麗江其中的幸運兒。

麗江四方街火把節(讓我們相遇麗江)2

相信很多人聽說過火把節,它在雲南與潑水節形成“冰火兩重天”的狂歡景象。火把節是雲南彜族、白族、納西族等彜語支系少數民族古老而重要傳統節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名揚海内外,被譽為“東方的狂歡節”。

麗江四方街火把節(讓我們相遇麗江)3

關于納西族火把節的傳說

麗江四方街火把節(讓我們相遇麗江)4

在麗江,納西族的火把節傳說大意是這樣的:天神“子勞阿普”(相當于漢族的玉帝一說)撥開雲霧,看見麗江鳥語花香,人們盡情歡歌跳舞,比天神在天堂還快活。天神十分妒忌,命火神燒毀納西人的家園。火神下凡遇納西人收養别家孤兒,不分血緣,視如己出,火神不忍心破壞這麼美好的人間溫情,遂召集納西人說明天意,讓家家準備火把,在六月二十五(農曆)這天一齊點燃火把,連燒三天。天神再次撥開雲霧看到漫山遍野都是火光,以為人間真的被燒毀了,這才罷休,納西人因此免受滅族之災。從此,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五(可能因閏年相差一天)至六月二十七為麗江納西族火把節。

麗江四方街火把節(讓我們相遇麗江)5

雖火把節來源衆說紛纭,但麗江的火把節的核心也都有“狂歡”和“紅紅火火”這些美好的寓意。

麗江四方街火把節(讓我們相遇麗江)6

火把節,豐富多彩的活動

家家戶戶門口點燃插有鮮花的大火把,并點燃小火把圍着房屋轉圈,燒掉蜘蛛網等髒東西,寓意辭舊迎新、紅紅火火。靠山靠田的村子還要全村出動舉着火把轉山轉田,場面蔚為壯觀。

麗江四方街火把節(讓我們相遇麗江)7

麗江四方街火把節(讓我們相遇麗江)8

小夥子們進行摔跤、耍火、鬥牛、鬥羊、賽馬、上刀山下火海等活動。婦女們則進行民族歌舞表演,偶爾也有燃放煙花、放孔明燈等活動。

麗江四方街火把節(讓我們相遇麗江)9

火把節,男女傳達愛意的好時機

麗江火把節也是少男少女點燃愛苗、傳達情意的好時機,姑娘們穿着自己縫制的衣裳展示靈巧的手藝,小夥子在種種比賽和表演中博得姑娘們的芳心及微笑。

麗江四方街火把節(讓我們相遇麗江)10

找到意屬的心上人,根據習俗男方可以搶奪女方身上的信物,一般信物以銀飾品為主,作為定情之物;他們也借着通宵歡歌狂舞,互相表達愛意,綿綿情意與熊熊烈火,照紅了夜空,也照亮有情人的心。

麗江四方街火把節(讓我們相遇麗江)11

火把節,少不了銀器飾品的出彩亮相

銀文化一直伴随着納西族人民的一生,同時也貫穿于麗江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中。麗江市境内居住着24個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漢族、納西族、彜族、傈僳族、白族、普米族、傣族、苗族、藏族、壯族、回族共11個民族外加摩梭人。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民族文化,且很多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在用銀文化上,很多元素都是取各民族所長,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麗江四方街火把節(讓我們相遇麗江)12

雖然麗江各個少數民族有 “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之說,但對于銀飾、銀器的喜愛在節慶、服飾、宗教、婚姻、喪葬、生育、生活習慣上都表現得淋漓盡緻,成為了雲南地方特色和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縮影。

每一件百歲坊銀器飾品,都蘊含火的祝福

百歲坊每一件手作銀器飾品的出品,都要經過很多道的工藝,而對火的運用,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

麗江四方街火把節(讓我們相遇麗江)13

在銀器飾品開始制作前,先用天平或秤稱出所需要的銀料重量,将稱好的銀料剪細放入坩埚并置于爐上熔化。

麗江四方街火把節(讓我們相遇麗江)14

當鼓風爐上呈白熱化程度時,銀開始熔化,用長柄鉗夾坩埚澆鑄銅模,形成整塊銀料。

麗江四方街火把節(讓我們相遇麗江)15

而需要焊接的銀器飾品,在接口處挂上焊藥,放入爐火中加溫片刻就焊上了。焊藥的配料、爐火的溫度與加溫的時間長短,都與焊接質量密切相關。

麗江四方街火把節(讓我們相遇麗江)16

成品後的銀器飾品,經過多道工序的精作,融入了百歲坊匠人的匠心、給予火的美好寓意,一件件有溫度的銀器飾品就此流向了全國各地,同時伴随着的是麗江人民的熱情、百歲坊的愛與祝福。

麗江四方街火把節(讓我們相遇麗江)17

火對于麗江、對于納西族、對于百歲坊而言,都有不同的美好期盼,但總體說來,一個帶有麗江多民族文化氣息的火把節,一定是要紅紅火火的。

這個火把節,讓我們相遇麗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