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給前人著作做注的書中,《水經注》最為成功。
郦道元老先生把水研究得清澈見底,卻最終死于缺水!
五代十國,亂世的極緻,比春秋戰國還亂。
年代久遠,簡而述之。
郦道元,河北涿縣人,無争;生年不詳,卒于北魏孝昌三年(527年)。
官四代。祖爺爺、爺爺、老爸不是太守就是刺史,相當于地市級市長。
家世顯赫,父輩當過的官都當過,沒當過的也當過。
北魏是少數民族政權,邊地胡漢雜居,匪患猖獗,元元施以苛政,寄以鐵腕,撥亂反正,遭鮮卑貴族彈劾,冠“酷吏”之名。《魏書》将其列在《酷吏傳》中,讓人驚訝不已。
其實他隻是打狗不看主人,得罪了權貴,算不上酷吏,蔫直了些。
罷了官,那就玩兒呗。四處遊曆,喜歡查山度水,記錄地貌風物。發現《水經》一書不夠詳盡,且多誤載。閑着也是閑着,注《水經》呗。
《水經》,成書于三國,作者不詳,萬字餘,記錄河川137,極簡,而郦道元的《水經注》,凡40卷30多萬字,記大小1252條河流,内容廣博,對江河湖泊、名嶽峻峰、亭台樓閣、祠廟碑刻、道觀精舍、方言異語、得名之由等都進行了詳細記載,涉及地理學、地名學等諸多學科,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典籍,形成了一門包羅宏富的學問——“郦學”。
《水經注》不但博物,而且文學性極高。
明張岱在《嫏嬛文集》中極力推崇郦道元在山水散文史上的地位:“古來記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連大名鼎鼎的柳宗元都屈居其後。
大學者胡适晚年對《水經注》情有獨鐘,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後,寓所中收集的《水經注》竟然達到六十多種版本、三個大書櫃之多!長久以來沉浸于《水經注》的研究中。
回歸主題。郦道元本是一介書生,溫溫學者,卻不得不混迹官場,甚至披挂上陣,馳騁沙場。
孝昌三年,駐守在西安一帶的雍州刺史肖寶夤欲反,朝廷派郦道元前去監視,肖寶夤不爽,派人半道劫殺,郦道元在臨潼被圍,飲水斷絕,挖井十餘口皆無水,無以為繼,遂同其弟及兩個兒子同時被害,郦道元死前怒斥叛賊,大義凜然,可歎他曆經半生之力考察天下之水,最終卻落得無水可喝的結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