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沈醫生。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張仲景的名方,隻有5味藥,可以祛風除濕,溫陽通脈,讓你的骨縫裡都是陽氣。
得過風濕關節炎,肩周炎,腰腿疼,頸椎疼的朋友們應該都有過這樣的感覺,經常覺得關節骨縫裡疼,好像裡邊有涼風一樣,冷飕飕的疼,疼起來還會手腳發麻,關節活動都不靈活了,皮膚表面摸起來也很涼,平常還特别害怕受涼吹冷風。
這個時候就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經脈裡有寒濕了,寒性可以收引,讓我們的血管筋骨變得拘緊,氣血和陽氣就不容易流通過去,這樣我們就會總是覺得冷疼冷疼的。
同時濕氣又比較粘滞,很容易黏在我們的關節骨縫裡,不容易消除,所以有的人關節疼痛,吃了藥也好不全,反反複複的。
這個時候我們首先應該補陽氣,同時驅散風濕,讓我們的筋骨溫暖起來,氣血陽氣運行通暢了,自然就不會反反複複地疼痛了。
今天沈醫生要給大家分享的這個張仲景的方子,就可以祛風除濕,溫經散寒,補我們一身的陽氣,讓我們的骨縫都陽氣充足。
這個方子就叫做桂枝附子湯,用到的藥物分别是桂枝,制附子,生姜,大棗和甘草。其實就是桂枝湯去掉了芍藥,加上了一味制附子。
我們先來說制附子這味藥,這味藥的藥性辛熱,又可以入心經和腎經,來起到補火助陽作用,因為中醫說,心主血脈,腎主骨,所以補腎陽和心陽,就可以把陽氣帶到我們全身的血脈筋骨,從而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
然後是桂枝,可以發散風寒,輔助制附子把關節裡的寒濕趕出去,又可以溫通經脈,為陽氣,氣血的暢通運行打下基礎。
生姜這味藥,也可以發散風寒,同時又可以溫化寒濕,對于藏在骨縫裡面頑固的寒濕,有很好的作用。
最後方子裡加了兩味護胃的藥材,分别是大棗和甘草,可以防止藥物傷害我們身體的正氣。
桂枝附子湯這個方子,符合張仲景用藥精簡的規律,但藥效一點也不差,很适合風寒濕三氣夾雜,同時自身有陽氣不足的症狀調理。
不過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使用藥物時,需要在原方的基礎上,做一些藥物和劑量的調整。
比如出虛汗比較多的,可以添加芍藥這樣斂陰止汗的藥物。
風濕較重,身熱困重的,可以添加羌活這些祛風化濕的藥物。
如果疼痛的部位多在脖頸處,感覺脖子像是被人抓住了一樣,可以添加一些葛根這樣發散解肌的藥物。
總之,需要在醫生的辨證指導下用藥,自己不要随意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