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教師能力研修班報道

教師能力研修班報道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07 11:30:54

教師能力研修班報道?編者按教育部等八部門近日共同發布《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明确提出在新時代要“構建師範院校為主體、高水平綜合大學參與、教師發展機構為紐帶、優質中小學為實踐基地的開放、協同、聯動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支持高水平綜合大學開展教師教育,推動師範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教師能力研修班報道?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能力研修班報道(卓越班激活教師教育一池春水)1

教師能力研修班報道

編者按

教育部等八部門近日共同發布《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明确提出在新時代要“構建師範院校為主體、高水平綜合大學參與、教師發展機構為紐帶、優質中小學為實踐基地的開放、協同、聯動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支持高水平綜合大學開展教師教育,推動師範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綜合性大學開展教師教育并不是一個新命題,我國的一些綜合性大學本身就具有深厚的師範教育底蘊和鮮明的教師教育特色。當前,如何發揮綜合性大學資源優勢,助推現代教師教育體系建設,更進一步說,如何辦好教師教育,做好綜合與教師教育特色兩篇大文章,是擺在這些高校面前的重要問題。

3月23日,“天宮課堂”第二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王亞平和葉光富演示太空抛物,一個冰墩墩在兩位航天員之間來回做着近似勻速直線運動。

這個實驗不正好可以用本學期學習的牛頓第一定律解釋嗎?地球上的屏幕這端,河南省某中學剛入職半年多的初二物理教師和紫秋,敏銳地捕捉到了學生眼中好奇的“小火苗”。随後在課上,她向學生詳細解析了太空抛物的奧秘。課後,不少學生欣喜地對她說,通過這次學習“對物理有了全新的認識”,“原來物理和萬事萬物息息相關”。

利用有趣的教學資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紫秋有點“小自豪”。在她看來,自己教學能力的養成主要得益于國家的“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尤其是母校河南大學“卓越班”的培養。

2014年、2018年,教育部曾兩次遴選卓越中學教師培養計劃項目單位,河南大學均作為唯一的非師範類綜合性大學入選其中。項目落地7年多來,河南大學在卓越中學教師培養上進行了怎樣的探索,成效如何,中學作為檢驗方是否認可?在國家鼓勵高水平綜合性大學舉辦教師教育的背景下,該校的實踐又提供了哪些可資借鑒的經驗?

适教 願教: 讓最合适的人來當教師

“‘卓越班’是學校落實‘卓越中學教師培養計劃’的主要載體。”項目負責人、時任河南大學主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劉志軍介紹,學校在綜合考量多種因素的基礎上架構了“一體四式”卓越中學教師培養模式。

一體,指的是本碩一體;四式,指的是基于卓越教師培養的目标定位卓越化、資源平台聯盟化、專業架構多元化、培養過程精細化。項目采取“橫跨9 學科”的頂層設計,依托教育學部,統籌各行政部門和相關學院,從2015年開始在大四學生中通過選拔組建“卓越班”。

“該項目是集全校之力的一個系統工程。項目執行團隊以項目負責人—牽頭導師—班主任為核心,教育學部統籌負責卓越班的培養工作,教務處聯同研究生院、學生處以及各相關學院,着力做好管理和支持工作。”教務處處長張向東介紹說。

截至目前,“卓越班”已招收七屆學生。自2018年第一屆“卓越班”畢業生在各自就業的中學創出“口碑”以來,此後幾乎每一屆畢業生都備受省内外知名中學的“青睐”。

“卓越班”成了就業的金字招牌,項目牽頭導師、教育學部教授李桂榮深感欣慰,但并不認為選拔學生可以就此“躺平”。

“‘卓越班’的定位是培養卓越中學教師,這就決定了必須把最适教樂教的學生選拔出來。”李桂榮坦言,相對于同層次的師範

類高校,綜合性大學的一個重要優勢是學生寬口徑、厚基礎的特點比較突出。然而正因如此,學生擁有更為豐富的發展預期,從教并非多數優秀學生的最初志向。

至少,和紫秋剛進校時就不這麼想。教師職業背後的穩定、編制、長假期等長輩看重的“優越條件”,和紫秋并不在意。她本科學的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此前的職業理想是做女程序員——高薪,而且很“飒”。

到底怎樣選學生,是“卓越班”面臨的首道難關。

項目啟動之初,面向校内已有的語、數、外、政、史、地、物、化、生9個師範專業招生。報名情況并不理想,最後被錄取的學生平均學業成績僅在年級排前40%。不承想,到了第三屆,招生更是遭遇滑鐵盧,報名的學生剛夠覆蓋招生名額。

危機倒逼改變。從第四屆學生開始,學校相關部門聯席會議決定,打通壁壘,将招生專業擴大到9個師範專業所在學院的其他非師範專業。

僅僅拓寬招生範圍仍然不夠。每年暑期來臨,項目組都會專門為“卓越班”招生舉辦夏令營宣講活動。

大三學生走進夏令營的動機通常很随意。和紫秋是班長,接到通知,“替大家來看看”,結果被李桂榮老師的宣講打動。

學生眼中,宣講會上的老師們特别有親和力,往往會不自覺地被他們講述的教育理念打動。而在李桂榮看來,老師們其實很“挑剔”。招生不會為了遷就性别比例而關照男生,重點是要選拔有潛質的好苗子,格外重視個人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一些非師範生,雖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師範訓練,卻也有機會憑借思維和表達能力脫穎而出,這正是綜合性大學培養卓越教師的優勢與魅力所在。”

“卓越班”是雙向主動的選擇。盡管懷揣當老師的願望,但真到下決心的環節,有些學生仍然會舉棋不定。但最終,經過夏令營初選、營地體驗、出營考核,以及正式招生選拔,學生們在重重闖關中,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理解和認同逐漸清晰,最後進入“卓越班”的學生用實際行動作出了抉擇。

能教 愛教:理實結合全方位培養能力

回憶起去年在山東老家一所中學簽約的經曆,即将畢業的曹治覺得當時的過程可以用“順利”二字形容。

得益于在“卓越班”期間各項教學比賽的證書和發表的論文加持,曹治順利進入面試。面試問答環節,他抽到的題目是“如何在地理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這一問題“卓越班”曾專門組織大家深入研究,并撰寫了系列文章和新教材分析,自然可以侃侃而談。試講環節,他抽中就一個初中地理知識點上微課。在校期間,班内要求學生系統掌握初高中學科知識點,憑借紮實的訓練基礎,他成竹在胸。

“地理組學科帶頭人當場決定留下我。本來,學校更傾向于招收部屬師範院校的畢業生。”現在回想起來,曹治仍然難掩興奮之情。

“當前,國内本碩一體的教師培養模式主要分為‘4 2’‘3 1 2’‘3 3’等形式,我們采取的是‘3 1 2’。”劉志軍介紹,學生本科階段在各學院進行3年專業學習後,經過考核,選拔進入教育學部集中進行1年的教育類課程學習,算是正式進入“卓越班”。在這一年中,既要通過原學院的畢業鑒定,同時也要通過教育學部的考核,之後以推免資格進入教育碩士階段。

“‘卓越班’學生的選課原則是隻增不減。”李桂榮解釋,每個學生不僅要修習教育學部專設的各類課程,還要完成原本科專業和教育碩士學科教學專業開設的所有課程任務。同時,在“卓越班”的3年裡,學生必須全程參與聯合培養學校的見習、實習。項目組還以碩士學位論文為抓手,通過嚴格的選題、開題、中期檢查、預答辯、答辯等活動,切實提升學生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說起來相對抽象的“以參與、探讨、實踐為特征的多元教學方式”,站在學生的角度就變得具體很多。對于2019屆畢業生于傑來說,“卓越班”的學習意味着日常的課前微課、模拟聽評課、三筆字練習等;意味着在第一到第二學年去實踐學校見習,最後一個學年住校跟崗實習,同時與所修課程結合,将實踐反思班級微信群中,帶到自己的課堂上;意味着在團隊導師的帶領下,一遍一遍精進研究過程,高質量完成學位論文;還意味着有忙不完的各類賽事和班團活動。

在“卓越班”原班主任姚松看來,以這種學習強度,“學生的辛苦是顯而易見的”。可卓越學子們并不覺得苦,他們有個共識:“我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當卓越型教師,現在的付出都是在為這件事做準備,大家樂在其中。”

“當前大學生課堂參與度較低,不少學生進教室喜歡‘躲’着老師坐。可在‘卓越班’,學生進教室總是沿着第一排坐滿了再陸續往後坐,離老師越近越好。”姚松用一個微小卻又足夠有說服力的例子來形容“卓越班”的學習狀态。

擅教 樂教:德業雙修向更高層次邁進

“當時隻道是尋常。”從教一段時間之後,和紫秋忽然意識到:當初在“卓越班”裡,9個學科的同學一起探讨問題的場景多麼奢侈。前陣子,3位地理組老師找她詢問——從物理的角度如何解釋風的形成。因為單從地理的角度通常是用純文字描述風的形成,缺乏具象,很難給學生講明白。就這個問題,她和3位老師整整讨論了兩個晚上。在“卓越班”形成的多學科交融的思維方式,使她能夠更好地理解同行的意圖。

“‘卓越班’彙集9個學科的班級建制,本身就是在有目的地推動多學科對話和交流,對于開闊學生視野,養成跨學科思維,意義重大。”在劉志軍看來,這一制度設計凸顯了綜合性大學開展教師教育的又一優勢。

具體實施層面,不論是專業課的課前10分鐘學生輪流上微課,還是教學技能訓練課中學生的輪流展示,抑或是主題班會、綜合素質拓展訓練、情景劇會演、實習交流等,學生随時可以從不同的學科視角進行闡釋、評點,充分發揮學科群的交互作用。

“卓越班”新任輔導員權培培說:“這學期,我跟聽‘卓越班’的教學技能訓練課,完全被同學們‘評課不論人’的開放氣勢和專業精神震撼了。一節10分鐘的微課,同學們能從課堂結構、内容形式、課程思政、語言表達等各方面點評40分鐘左右。”

在曹治看來,同學之間不同的學科差異,是互幫互助最好的起點。彼此交流看法,相互指點,學習的難題迎刃而解。

“我們這個集體的存在一定會突破某些固有的東西。”成為教師後,于傑特别受學生歡迎。他将此歸功于自己可以從多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尤其是方向性的引領”。同時,他反思,多學科的思維方式讓他更懂得兼容并包與謙遜的意義。

在李桂榮看來,多學科交融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學業。“我們通過‘練卓越之功,養卓越之氣’促進學生德業雙修,‘養卓越之氣’就是要立德。”

何以立德?在“卓越班”主要有三條渠道:一是課堂學習育德,二是班團活動修德,三是班風學風養德。比如,“教師職業道德”課程采取“讀書—讨論—反思—沉澱”的形式展開。“教師為什麼被強調要成為有道德的人”“什麼是有道德的教育”……從這些“靈魂叩問”出發,學生通過深入探讨,内生出自己的教育觀、學生觀、職業觀。

經過7年多的發展,“一體四式”培養模式下的“卓越班”,人才培養成效充分彰顯。“招錄比已從最初三屆的不足2∶1,提高到了近三屆的5∶1。錄取的學生在原專業平均綜合排名,從最初的前40%跨越到了目前的前20%。”姚松欣喜地分享。截至3月,尚未畢業的第五屆“卓越班”學生,就業簽約率已經達到了90%以上。

河南大學附屬中學從第一屆“卓越班”開始,就招收了一些畢業生。“對于‘卓越班’學生,我們有一個普遍印象——遇到有挑戰和困難的工作,交給他們很放心。”校長王振鋒的評價很有代表性。

學校的創意教學競賽,由“卓越班”學生主導;教育碩士教學競賽,入圍決賽的選手大多來自“卓越班”……在劉志軍看來,“卓越班”對于綜合性大學的意義已經超越教師教育本身。它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綜合性大學優秀學生不願意做教師的現狀,更像一池春水激活了學校的教育生态。

“我們以卓越教師項目為抓手,既充分發揮教師教育的傳統優勢,更彰顯綜合性大學辦教師教育的獨特優勢,努力創新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肯定地說。

《中國教育報》2022年04月18日第6版

作者:本報記者 張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