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梅花花雪五首:搖蕩春風媚春日,落梅樹下宜歌舞
早春時節,又到了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的賞梅佳期。梅花雖然在漫長的寒冬,時有開放,但真正的盛花期,卻是早春。在經曆了漫長的打苞,醞釀花蕾,在嚴寒的冬天,也有俏麗的花枝開放之後,早春持續零度到10度之間的和風暖陽,才是真正梅花盛開的強大推手。
此時的梅花,一改那種羞澀清麗,一夜或者幾天之間,滿樹盛花,繁茂的花朵幾乎掩蓋了遒勁的樹枝,形成壯麗的花朝和花海。所以梅花很早就被認為是迎春之花,感知東風第一花。
那麼此時的盛花期的梅花有什麼特點呢?一方面是無數的梅花擁擠開放,另外一方面是已經盛開的梅花,完全舒展開來,在風中完成風媒和蟲媒的授粉。經過授粉的梅花,也就是每朵梅花開花後保持的狀态并不持久,通常一兩天左右,花瓣就脫落,形成了整樹梅花邊開邊落的花雪之美。
這其實是最美的花潮。
漢朝的橫笛名曲《梅花落》,抒發的就是這種梅花盛花期的壯美,既是如雲的梅花盛放,也是如雪的梅花飄落。漢朝疆域廣闊,北方邊塞大雪飄揚,而南方産梅的地方正是果梅花如雪開放,如雪飄落。那些大部分從江南中原地區進入北方戍守邊塞的人,見雪思梅,将天山美麗的雪花,想做江南盛開的梅花。天上雪飛,人間梅盛,那是上天的玉樹瓊花,梅花如雪,雪如梅,才有了帶着邊塞壯烈豪放風情的《梅花落》,是慷慨,是保家衛國的決心和之氣。
梅花作為跨越冬春的花樹,在漢朝以正月作為紀年的開始,梅花就成了著名的年花和早春之花。
新年新春時節,大家賞梅,在如雪盛開的花海裡,聽着激烈的《梅花落》,明麗慷慨都有。是花的盛放和凋謝之美。是天落梅雲梅花開,是梅花落下成香雪。而且宋朝之前的大多數人工種植的梅花是果梅,一花落,一果生,代表生生不息。
所以先唐時代,賞早春梅花是立春後的賞心樂事,經常配上《梅花落》的音樂和舞蹈,舞蹈歡快靈動,是人和春天的互相祝福。
“中庭雜樹多。偏為梅咨嗟。
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
露中能作實。搖蕩春風媚春日。
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 南朝宋 · 鮑照《梅花落 》
這首是南北朝時代看梅花,詠梅花的美詩。這首詩要細細讀,因為不仔細,現代人會把意思弄錯。
那庭院中雜樹這麼多,我最為梅花感歎啊。
問梅花為什麼這麼特别,能在霜雪中開花,在風露中結果。
比如現在,我看見無數的梅花在盛開,看見無數的梅花搖曳在春風裡,向着春天的太陽開放并且飛舞。
梅花樹是那樣一種歡快搖曳的姿态,是向着春天的太陽盛開歡喜。
鮑照是站在梅花樹邊,感受着美麗的花雪。
然後他轉折了,我想着“爾”,這個爾,很多人用現代的習慣,會誤認為這是說的梅花,實際梅花他用的是“君”,帶着敬稱。這個爾,是爾等這些雜樹,用來比對君子梅花的。
你們這些雜樹早就在冬天的寒風裡凋零,就算有霜雪中的花,也沒有梅花這樣能結果能耐寒能搖曳在春風裡的長久和特質。
這是贊美早春的梅花,開落都美,經曆冰雪,能夠搖曳在春風太陽裡,生生不息,有花有果。
“中庭一樹海,寒多葉未開。
隻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
上郡春恒晚,高樓年易催。
織書偏有意,教逐錦文回。” 南北朝 · 蘇子卿《梅花落 》
這是在早春觀賞梅花如雪,并帶着相思感懷的詩。
那庭院中一樹花雪梅花,因為春寒重,所以沒有長出葉子。
這當然是他的亂猜。梅花是先花後葉的特殊樹種,的确很奇特,就是花開在葉子先。這當然是梅花在千萬年演化過程中形成獨特的植物特性,在寒冷季節先開花,以保證物種的延續。
但是在這裡,蘇子卿是贊美梅花比其他樹早開花,甚至連自己的葉子都沒有長出,就已經花朵滿枝頭了。
大家都喜歡這樣梅花花開如雪,花落如雪的美,可是有多少人真正留意梅花,是為了在寒冷裡傳播動人的芬芳。這明顯是拟人,是說梅花的主動性,花香就是它苦苦的思念。
這是将一樹開花的梅花比喻成望歸而相思的女子。
她有丈夫在遠方,她心中有無窮的思念,在高樓遠眺,望歸不能後,将心情繡出了一樹美麗的早春梅花。那美麗的花朵,朵朵瓣瓣都是她的相思。
“春砌落芳梅,飄零上鳳台。
拂妝疑粉散,逐溜似萍開。
映日花光動,迎風香氣來。
佳人早插髻,試立且裴徊。” 陳朝 · 陳叔寶《梅花落二首 其一》
南北朝最後一位君主,亡國之君陳叔寶。王朝覆滅之前,早春仍舊有重大的迎春儀式,賞梅活動。
梅花盛開。梅花片片飄舞,落在了早春的地面上,梅花随風翻飛,飄上了高樓。
在花雪飄揚的梅花叢中,佳人在樓上梳妝,梅花飄落進來,落在衣服上臉上,仿佛美人的香粉,梅花飄到溝渠中,仿佛白色的浮萍飄蕩。
站在梅花叢中,那晴天下的團團花朵,搖曳生光,風中不斷有梅花的香氣飄來。
美麗的人兒用梅花插在鬓邊,站在梅花樹下,仰頭看花雪,低頭聞花香,久久不離開。
這是美輪美奂的梅花開落的盛花之美,是立體的花的海洋。
那麼插鬓梅花是什麼講究呢?這是立春迎春的風俗,将梅花春幡插在頭上,迎接春天的到來。
在這梅花天地裡迎春,春在香雪海中呀。
“臘月正月早驚春,衆花未發梅花新。
梅花芬芳臨玉台,朝攀晚折還複開。
長安少年多輕薄,兩兩共唱梅花落。
滿酌金卮催玉柱,落梅樹下宜歌舞。
金谷萬株連绮甍,梅花密處藏嬌莺。
桃李佳人欲相照,摘葉牽花來并笑。
楊柳條青樓上輕,梅花色白雪中明。
橫笛短箫凄複切,誰知柏梁聲不絕。”陳朝 · 江總《梅花落 》
這是南北朝宰相江總的一首早春立春遊春梅花詩。曆史上對這個人的評價不高,因為他晚年和陳叔寶在宮廷中每日歡慶作樂,後世将亡國的罪過加給了他。李商隐是非常欣賞江總的才華的,這就非常奇怪了。也許是因為有不得不的原因,江總無法改變陳叔寶和國家的命運吧。
這首梅花落,寫了陳朝時代的立春早春遊春的風俗,也暗含憂患。
在臘月正月的時候,其他的花沒有開,而梅花卻盛開了。
梅花開在園林裡,任人攀折卻還是花開如雪。
長安的少年們遊春,多有輕浮孟浪,三三兩兩結對,唱着《梅花落》
在梅花樹下鋪陳酒宴,金杯玉酒吹着琵琶笙箫,這樣的梅花好景,在樹下喝酒歌舞。
萬樹的梅花在金谷園中成片開放,連着錦繡樓台,梅花茂密之處,隻聽得見鳥聲,卻看不見鳥兒。
那像春天桃李一樣的佳人在梅花樹下,又是牽引花枝,又是嬉笑。
我站在高樓上,看見楊柳青青,梅花更加如白雪一樣連綿。
這是誰家的短笛吹着《梅花落》,聲音凄楚急切?這從漢朝宮廷就有的《梅花落》曲子,到現在也沒有被湮滅啊。
這讓我想起扶桑國櫻花開時在櫻花樹下的賞櫻,同樣的席地喝酒,同樣是唱着櫻花落。
那麼陳總這首詩想表達什麼呢?或者他已經預感陳朝的滅亡。
經過漢朝之後漫長的戰亂和曆史,再美的梅花飄落,也讓人覺得一種凋零之感吧。而民間依然在花雪中狂歡。
至少我們看到的陳朝的民間,早春賞梅,是這樣的熱鬧歡快,落梅花裡迎春天。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台。
匈奴幾萬裡,春至不知來。 ” 初唐 · 盧照鄰,《橫吹曲辭 梅花落》
單純早春的梅花雪,和漢朝快節奏的《梅花落》在唐朝被重新解讀。
強化了邊塞那種苦寒和别離的憂傷。
南方的梅花剛剛開放的時候,天山的雪還沒有融化和消散。
那天山的雪,像梅花盛開,那梅花開放像雪又重新落在江南。
在江南,梅花飛舞,飄動着舞袖,梅花撲向了女子的狀态。
可是在邊關駐守的将士,他們并沒有回來。
從此《梅花落》,無論是曲調還是詩,都帶着了無盡的别離和傷感。
着重在謝落的憂傷,相思的深邃,而不是飛舞的明麗。
又是一年梅花盛,現在的人肯定不喜歡梅花落的落字,梅花盛花期,花雪飄飄,倒是梅花落的現在解讀。那滿樹的花開,飄飛的花雪,是最美的早春,拂落一身還滿不算,有無數的花朵在春日陽光裡絢爛,春意盎然。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