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學院為了提升學校專任教師的博士占比,想出了這樣的獨特的招數,自己招聘碩士;學校花錢送去馬來西亞培養,三年後成為菲律賓亞當森大學哲學博士;2.4年以後順利在亞當森大學博士畢業生,又算人才引進;學校又支付一筆人才引進的費用。
這件事其實是送自己招聘的碩士去國外培養博士;其實本意是為了學校申碩更名大學做準備的,是為了适應規則,也是當下很多學院都是在做的,特别指責邵陽學院其實意義不大的,其他學院為了更名大學,一樣在韓國語東南亞國家網羅博士,
其他院校也在做,邵陽學院主要是這次做得太過分了,還有培養這批博士的花費有點高,讓很多人想到了一點其他的大學,23位博士2.4年時間花費是1800萬,今年又納入人才引進計劃,又是一大筆補貼,總體費用已經相當高了。這裡面讓人聯想的大學太多了,既然是2019年招聘的碩士,學校花錢培養的博士,為什麼還要算人才引進,這裡面讓人想的東西太多了。也可能是一筆糊塗賬了。
邵陽這次培養的23位博士,雖然來自不同的學院,不知道碩士是什麼專業的,但是博士都是哲學專業,這點是很大的疑問,太明顯的漏洞了。不是提升碩士能力的,就是單純地為了博士學位的了。
最後結語
大家對于邵陽學院培養23位哲學博士,這樣的問題實際是制度設計的缺陷,國内基本所有院校為了更名大學成功,都招聘水博,隻不過沒有邵陽學院做得明顯就是了,這裡希望主管部門不要光看數據,也要關心一下數據的質量;多一點責任心,也是對下一代的負責。
邵陽學院的問題,學校領導歸結為“權宜之計”;我們可以理解;但是這筆2000萬巨款是如何花出去的,按照菲律賓亞當森大學博士的含金量,23人是花費不了1800萬的巨款的,一定要向社會說明1800萬是如何花費的,博士不追究了;但是錢怎麼花的一定要公開的。現在最大的疑問是錢是怎麼花出去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