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99歲吳孟超院士生什麼病去世的

99歲吳孟超院士生什麼病去世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0:17:55

5月22日,中科院院士、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吳孟超去世,享年99歲。

今天(5月23日)起,吳孟超院士生前工作的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舉行追思活動,在3号樓廣場設立靈堂,接受吊唁。

今天14時40分許,記者來到海軍軍醫大學附屬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淅淅瀝瀝的雨水不能阻擋人們前來吊唁的心情。約半個小時時間内,陸續有數十位市民自發前來,在吳孟超的靈堂前獻上一支潔白的鮮花。

99歲吳孟超院士生什麼病去世的(上海市民冒雨吊唁吳孟超院士)1

兩位年輕的女孩專程冒雨趕來,她們是合租的室友,昨天從電視上看到吳孟超逝世的消息,便相約今天一起前來吊唁。“我們和吳院士素不相識,也不是他的病人,隻是被他的事迹感動了,就想着來表達一份敬意。”

吳先生也抱着一束百合花前來吊唁。他告訴記者,他的朋友此時正在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接受治療。“我剛剛結束陪護,就趕緊去買束花。”吳先生說,自己的妻子是閩清人,和吳孟超是老鄉,平時就聽聞過吳院士的感人事迹。得知設有靈堂後,特意囑咐他一定要來獻上一束花。

99歲吳孟超院士生什麼病去世的(上海市民冒雨吊唁吳孟超院士)2

“前些年我也曾受到肝膽疾病的困擾,在治病的過程中,聽說了吳院士的大名,從此心生敬意。”剛剛上完夜班,顧不上回家,29歲的梁先生買了一束花先趕來來吊唁。在他看來,吳孟超90多歲高齡依舊堅守在手術台一線的感人事迹,對年輕人是巨大的激勵,“為了一個目标奮鬥一輩子,他是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靈堂外,記者見到了曾在第二軍醫大學圖書館工作的胡先生,今天,他特意帶着自己9歲的兒子一同前來,父子兩人在吳孟超院士的照片前莊重地鞠躬、獻花。

99歲吳孟超院士生什麼病去世的(上海市民冒雨吊唁吳孟超院士)3

“我看到消息就第一時間帶着孩子趕過來了。”接受采訪時,胡先生眼中泛着淚花,心情難以平複。胡先生向記者回憶說,1994年,他來到第二軍醫大學圖書館工作,受到吳老敬業精神的感召,1996年,他帶着團隊完成了圖書信息化的工作,将50萬冊圖書信息錄入系統,并因此被評為“學習吳孟超優秀青年”。

“雖然我沒有和吳老有過直接接觸,但我一直将這份榮譽珍藏在心中,這是我和吳老之間的一份緣。”多年來,胡先生常聽聞吳老的事迹,“在我心裡,吳老一直是我的偶像,他不僅是德高望重的前輩,也是醫療系統的楷模。”

99歲吳孟超院士生什麼病去世的(上海市民冒雨吊唁吳孟超院士)4

吳孟超的敬業是出了名的,直至97歲高齡,他仍堅持每周做兩三台手術,挽救了近1.6萬人的生命。他曾說,“隻要能拿得動手術刀,我就會站在手術台上。如果真的有一天倒在手術台上,那也許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胡先生告訴記者,因為工作的關系,他曾經定期到東方肝膽外科醫院來辦事,“我在電梯裡碰見過吳老好幾次,他身材不高,但他在我們心中非常偉岸,也非常親切。”

99歲吳孟超院士生什麼病去世的(上海市民冒雨吊唁吳孟超院士)5

多年來,吳孟超親手帶過四代徒弟,培養出169名博士、博士後。現在,這些醫生大都已成為我國肝膽外科的中堅和骨幹力量。“我來肝膽醫院,有時和醫生一聊,很多都已經是吳老的學生的學生。”胡先生說。

99歲吳孟超院士生什麼病去世的(上海市民冒雨吊唁吳孟超院士)6

“他今年上二年級,我特意把他帶來,感受醫學前輩和楷模的精神。”談到為什麼帶着兒子一同前來,胡先生語帶哽咽。原來,胡先生的孩子就出生在吳孟超曾工作過的長海醫院,孩子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心髒病,且是早産兒,一度情況危急,醫生們緊急做了兩次手術才把孩子救回來。“我一有機會就告訴他,是醫生們救了你的命,要感謝醫護人員,希望他長大也能學醫。”

吳孟超遺體告别儀式将于26日在上海舉行

記者從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獲悉:吳孟超遺體告别儀式将于26日上午在上海市龍華殡儀館大廳舉行。

身患肝癌晚期的上海老兵:我又活了23年,這是吳孟超給的

“吳老醫術高超,對病人非常好,一點架子都沒有。”聽到吳孟超因病去世的消息後,今年71歲的羅永興說話聲中帶着哽咽,“他是全心全意為病人着想,不管病人是什麼職業,有錢沒錢,都一視同仁。”

這位生活在松江的退伍老兵,23年前被診斷為肝癌晚期,體重暴跌14公斤,甲胎蛋白指标高于1000,多家醫院謝絕收治。絕望之際,羅永興找到吳孟超,當年4月17日,吳孟超通過手術切除了他肝髒内直徑13厘米的腫瘤。羅永興後來做了一面錦旗送過去,吳老不高興了:“100元錢不是錢?你生病不花錢嗎?”錦旗沒有收,過年時吳孟超還給羅永興發賀卡,祝他健康快樂每一天。

羅永興一直記得吳孟超的話,就連微信昵稱都是“健康快樂”。“我又健康快樂地活了23年,這是吳老給的。”

99歲吳孟超院士生什麼病去世的(上海市民冒雨吊唁吳孟超院士)7

羅永興與吳孟超

吳孟超幾十年從醫生涯中,挽救了近1.6萬人的生命……許多人還清楚記得,吳孟超用帶着南洋口音的普通話,跟他們聊幾句家常,才慢慢開始查看病人的檢查報告。“他說的話,就給人一種信服的感覺,讓自己對治好病有了信心。”一名年輕姑娘曾因巨大海綿狀血管瘤在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接受手術。此前因“瘤的部位不好”,多家醫院表示“不能開刀”,讓她痛苦絕望,“是吳孟超力排衆議接受了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99歲吳孟超院士生什麼病去世的(上海市民冒雨吊唁吳孟超院士)8

吳孟超正在做手術

在吳孟超心中,沒有什麼能取代病人的位置。從醫幾十年,他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在冬天查房時,他都要囑咐學生,把手在口袋裡捂熱後再做觸診。不僅如此,在每次為病人做完檢查後,他都要幫他們把衣服拉好、把腰帶系好,并彎腰把鞋子放到他們最容易穿的地方。“對我們醫生來說,這隻是舉手之勞,但病人感覺就完全不一樣。”吳孟超說。

“病人生病已經非常不幸了,為了治病可能已花光家裡的錢,有的還負債累累。作為醫生,一定要設身處地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賬。”年輕醫生們一直記得吳孟超這句話。平時,吳孟超要求醫生在保證藥效的前提下,哪種藥便宜用哪種。在為病人做檢查時,如果B超能解決問題,決不讓病人去做CT或者磁共振檢查;如果他們帶的片子能夠診斷清楚,也決不讓他們再做第二次檢查。他手術時,用的麻醉藥和消炎藥都是最普通的,縫合創面切口也從不用專門的器械。“我們要多用腦和手為患者服務,器械用一次,‘咔嚓’一聲1000多塊,我吳孟超用手縫線,分文不要。”

99歲吳孟超院士生什麼病去世的(上海市民冒雨吊唁吳孟超院士)9

仁濟醫院麻醉科主任:

他是一名純粹的醫生

緬懷起恩師吳孟超,仁濟醫院麻醉科主任俞衛鋒說:“他是一名純粹的醫生。”

“他一直說,隻要病人需要我,我就去做。”俞衛鋒與吳孟超共事了25年,一直配合吳孟超手術做麻醉工作。“他心裡隻想着病人,不會計較個人的得失。在他身上,我們時時能體會到做醫生的初心。”

在吳孟超眼裡,病人比天大,任何事都比不了。2005年,吳孟超被推薦參評國家最高科技獎,科技部派工作組對他進行考核,确定第二天上午談話。醫院考慮到這是件大事,取消了他原定第二天的手術。吳孟超得知後,堅持手術不能推遲。考核組的同志不解:這是位什麼病人?怎麼這麼重要?第二天下午談話時,吳孟超解釋:“是一位河南的農民,60多歲了,病得很重,家裡又窮,鄉親們湊了錢才來上海的,多住一天院對他們都是負擔。實在抱歉,讓你們等我了。”

同事們還記得,2007年冬,吳孟超接診了從江西專門找來的一名患者。這位身受肝硬化和肝癌雙重折磨的患者,因病情複雜,已被多家醫院拒之門外。當時已年近九旬的吳孟超親自為患者制定手術計劃。有人好心勸他,這麼複雜的手術别親自上了,萬一失敗就會晚節不保。吳孟超當時很生氣:“我不怕手術失敗,更不怕晚節不保。想方設法為病人解決問題才是我的晚節!”

還有一次,一位被晚期肝癌、肝硬化、肝腹水折磨得痛不欲生的病人找到了吳孟超。吳孟超拉着病人的手,溫和地詢問病情,仔細檢查後安排他住院。病人離開後,協理醫生不解地問:“這個病人已經不能手術,用藥也沒有多大意義了,咱們幹嗎還收他進來?”“他已經被多家醫院拒收了,如果我們再不收他,他可能會絕望,甚至做出傻事。”吳孟超看着助手說:“記住,我們既要看病,更要救人。”

巨星隕落

他依然以另一種形式

指引着人們砥砺前行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者:王閑樂 顧傑張駿 曹飛

來源: 解放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