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進班,佩昆快步迎上來,一邊打開他手裡的小紙盒,遞到我面前一邊說:“老師,我在小區裡抓了一隻小蟾蜍。”
我強忍住不喜,這蟾蜍的長相沒法讨喜,但孩子向我呈上來,我也答應一下:“哦,蟾蜍也叫癞蛤蟆,你打開《柳林風聲》看看,這隻蟾蜍與書裡的有什麼不同?”
他回位打開書,把這隻小蟾蜍放在配圖上的蟾蜍旁邊,一邊比較一邊說:“這隻蟾蜍跟書裡的蟾蜍膚色不同,書裡的是綠色的,它是黑褐色的,是不是吃地溝油”?
他還很有想象力,惹得同學們一陣好笑。
我也差點被他的“地溝油理論”逗笑了,就把孩子還沒有學到的知識向他們科普了一下
“蟾蜍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常見的動物,世界上有十幾個品種,它是農作物害蟲的天敵,一夜吃掉的害蟲比青蛙多好幾倍,為了适應不同的環境就需要有不同顔色,比如你今天穿白色的衣服就是為了反射太陽的光熱,讓自己涼爽一些是一樣的道理。
你仔細觀察一會,我給它拍個照,給你留念一下,然後就去把它放進草叢去吧!”
“我奶奶說癞蛤蟆爬腳面 不咬人瘆人,”舒同插嘴說道。
我對舒同說:“動物的美與醜都是為了生存,經過長期的進化的結果,癞蛤的醜正是保護自己最有效的手段,如果笨拙的癞蛤蟆長的又好看又好吃,并且無毒有營養你說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如果癞蛤蟆真的像老師說的那樣好的話 早就被佩昆吃肚子裡了”舒同的又是引發了一片笑聲。
佩昆這時倒是專注,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了一百八十遍,就把它抓到我面前,讓我拍照,那小玩意靈活得很,蹦蹦跳跳的不老實。
佩昆也不害怕,就把它抓來抓去的,像抓個小泥丸兒似的,急急催促我趕快拍,聽從他的“吩咐”,我抓拍了好幾張,他看了才滿意。然後就去放生蟾蜍去了。
這個世界,對于孩子來說,太奇妙了,好奇心是鼓舞他們探索世界的芽兒,不可以當頭掐掉,跟他一起探讨一下,你的引導,才有可能奏效。
曾經,我們共同抓過各種好抓的小動物小昆蟲,研究一番然後放了,抓蒼蠅放了,抓過知了放了,抓過獨角仙放了,抓過壁虎放了,抓過天牛放了,抓過蚊子沒放,現在又抓了蟾蜍放了。
難以預想,明天以及明天的明天,他們還會抓來什麼。
在通向孩子們摘“星星”的路上,成人正确的培植、引導、呵護是他們通天的雲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