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5個全球洗手日。為響應聯合國改善人口衛生狀況的呼籲,在全球範圍内培養經常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和文化,2008年,促進用肥皂洗手公私夥伴組織(PPPHW)發起“全球洗手日”活動倡議,号召全世界各國每年10月15日開展用肥皂洗手活動,“全球洗手日”由此誕生。
“全球洗手日”作為一個世界性的節日,呼籲全世界重視“洗手”這個簡單但重要的動作;提醒公衆養成用肥皂勤洗手的好習慣,向更多人傳遞“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可以拯救生命”這一重要信息;促使公衆改善衛生行為,尤其是教導孩子們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倡導政府和社區改善環境衛生包括洗手設施等。
01
我國古人洗手有講究
現代人用水龍頭洗手其實就是流水沖洗,不僅可以避免手部交叉感染,也能減少水資源的浪費。事實上我國的古人在2500多年以前就已經開始用器皿進行流水洗手,證據可以通過漢字“盥(guàn)”表達出來,這是一個象形文字,旁邊的兩個部分相當于輸送工具,中間是水,流水洗完手後流入器皿之中。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古人這種使用器皿用流水洗手的方式也有文字記載,《禮記》中提到:“雞初鳴,鹹盥漱。”這段文字不僅是古人有用流水洗手的證據,也表達了當時的人們有早起洗漱的健康好習慣。
02
華夏先民去污有智慧
古代是農業社會,人們由于常年勞作,就算常用清水洗手也很難保持手部幹淨衛生,那麼我們的先民是通過什麼方式進行除污潔淨呢?
1、草 木 灰
草木灰成本低,适于平民化運用,也是人們較早使用洗滌用品,《禮記》有載:冠帶垢和灰清漱。《禮記》成書于西漢,但卻記載的是秦漢以前的各種禮儀著作,可見用草木灰洗手至少也能追溯到秦漢以前,其去污原理是草木灰含有碳酸鉀,具有較強的去油污能力。
2、淘 米 水
人們在先秦時期便已開始用淘米水洗手,米屬于草木精華,淘米水具有不錯的去污能力,隻是米也是食物,在老百姓吃飯都很困難的古代普通人自然很少用淘米水洗手,淘米水在古書中被稱為“潘”,這是上層貴族才會用到的天然去污奢侈品。
3、澡 豆
澡豆是一種用豆沫及藥物合成的清潔用品,據說佛陀在世的時候因為清水無法更好清潔身體,當時人們用樹皮與身體摩擦卻常常導緻身體受傷,于是佛陀便教信徒用澡豆去污垢。這個故事可在佛教經典《五分律》卷二十六中找到。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寫道:“衣香澡豆,仕人貴勝,皆是所要。”意思是說,下至販夫走卒,上至皇親國戚,“澡豆”是居家必備。
4、肥 皂
提到肥皂很多人想到的是現代産品,其實肥皂在南北朝時便已經出現。肥皂又叫胰子,南北朝的賈思勰有提到用豬胰子去污垢,而孫思邈則在《千金方》記載了胰子的配料:即用豬胰研磨成糊狀,加豆粉、香料等融合,如此構成古代的胰子。
03
科學正确洗手
醫學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通過接觸傳播,新冠病毒能夠在氣溶膠中和物體表面穩定存活數小時至數天。我們要堅持常态化精準防控,持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勤洗手對于防疫防病、保護自身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2020年7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實施的《人群聚集場所手衛生規範》中規定,洗手要在流動水下,使雙手充分淋濕,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指甲縫和指縫,按照“六步洗手法”(如下圖)認真揉搓雙手,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
第二步: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
第三步: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
第四步: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第五步: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第六步:将五個手指尖并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在流動水下徹底沖淨雙手,擦幹、風幹或烘幹。
如果在外面手比較髒了,又沒有流動水洗手,可以用消毒濕巾來擦拭雙手,把手擦幹淨。手消毒劑應該選擇用含酒精的,能夠很快達到消毒的效果。如果對酒精過敏,也可以用無醇的手消毒劑。
科學認識正确洗手
做好健康安全防護
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和治友德養生體系
的四大支柱
“和治友德”養生理論賦予傳統養生以全新的内容,提出了全新的踐行方法,并且以全新的表達方法加以普及推廣,使高深的養生理論與實踐方法自成體系。其中所涵蓋的内容,是道德倫理的核心,綜合治理的關鍵,仁愛友善的前提,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基于此,我們将“德友治和”作為養生的“四大支柱”。
【厚德】:人類在現實社會中要想實現家庭事業的基業長青和生命的“長生久視”,通過“修德”,進而達到“厚德”是第一要務。因為“惟大德者必得其壽”,隻有“勤行修道德,可獲極長生”。這也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具體體現。
【友愛】:人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每個個體的存在都以其他個體的存在為基礎,互助友愛,心存仁愛之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是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是人類文明的标志。從這個意義來說,“仁者壽”的根本是擁有“仁愛”之心。
【共治】:道德修養的完善提升,需要具體的方法支撐,以“共治”加以補充。言談舉止等身體行為,能反映出人的道德修養,而“治身之術即治心之法”,身心并重,共同治理,才能實現身心一緻,表裡如一。
【和諧】:“和”是健康的根本,也是修身養性追求的終極目标。“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是天人之和:“氣血沖和,萬病不生”是人體之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人際關系之和。“因而和之,是謂聖度”是對“和”的高度概括,也是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的集中體現。
和治友德的夥伴們,讓我們将每個人身心健康的個人夢與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有機融合,讓我們科學養生健康一生,共同享受科學養生帶來的美好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