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一場秋雨一場寒,持續多日的秋雨,一件單衣抵擋不住陣陣涼意,不得不加件外套。但是,一旦雨過天晴,恰縫中午時候,太陽直曬,外套又有點穿不住,汗漬漬的感覺,不得不脫掉。這就是剛入秋的特點,氣溫忽冷忽熱。寶寶該怎麼穿衣服,成了很多媽媽頭疼的問題。
秋冬季又是容易感冒的季節,寶寶穿衣服,事雖小,但極容易成為家庭戰争的導火索。大家都有一套自己的标準來評判寶寶穿多還是穿少了,萬一寶寶感冒,穿衣服自然成了争論不休的話題。有的說要“春捂秋凍”,有的說要多穿點。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說法,真能把大家給弄迷糊了,今天就來說說怎麼穿才最舒适,怎麼判斷穿得是不是正好,穿太少容易着涼,但也不是穿得越多越好,穿多了反而很危險!
02
▲
摸一摸脖子和後背交接的地方。如果是溫熱不潮濕,說明穿得正好。如果潮濕濕的,說明寶寶出汗了,減掉一些衣服。
摸一摸寶寶的胳膊、腿和臉頰,摸起來都是涼涼的,而且寶寶的臉色看起來也有些發白,這說明寶寶冷,該給他加衣服了。
還不會說話的寶寶,外出玩耍,如果剛出門不久就開始哭鬧,就要留意寶寶這個信号,他極有可能在表達:“媽媽,好冷”。
一般來說,寶寶月齡在3個月以下的,比大人多一層就可以了,3個月以上的,和大人一樣穿就可以了。
04
▲
如果這樣的方法,還沒法搞清楚該加衣服還是脫衣服。那現在比較流行的洋蔥穿衣法,可以做到有章可尋,實操性更強。
洋蔥穿衣法,方法很簡單,就是根據當下的氣溫,然後根據每一種類型的衣服穿在身上增加的溫度,像洋蔥一樣,一層層加上去或脫下來。
先看下圖,各類型衣服穿身上上升的溫度,然後合理搭配就可以了。
再把穿衣的公式記下來:
穿衣公式:氣溫 衣服增溫=26℃
對于裡外穿什麼類型的衣服,通常按照以下的方式,即穿的舒适還很有型。
上半身一般這樣搭配:貼身穿手感柔軟的内衣,中層穿針織衫、羊毛衫或者馬甲之類的保暖衣服,最外層穿防風的羽絨服或者棉衣。
下半身可以這樣搭配:裡面穿一條秋褲,外面穿一條棉褲或者羽絨褲,如果特别冷的時候,中間再加一條毛線褲。
其他部分,視寒冷的程度,可以添加帽子、圍巾和手套。
洋蔥穿衣法,還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就是,從屋内到屋外或者從屋外到屋内,可以方便的增減衣服。如果沒有多層薄衣,就内衣加一件厚外套的話,脫掉嫌冷,加上又嫌熱,穿衣達到的溫度比較極端。
05
▲
我們按照不同的氣溫,看看一些具體搭配穿衣的經驗:
如果溫度是25℃,與舒适的溫度隻差1℃,寶寶穿一件長袖的T恤或者襯衫就可以了。出門在外的話,要考慮早晚的溫度會低一點,再備一件外套,冷的時候穿上就可以了。
林志穎家的kimi ,一件長袖 T恤就搞定
小結:25℃:長袖T恤(襯衫)=穿着舒适
如果溫度在20℃左右,寶寶可以穿打底的内衣加薄的線衣,或者長袖T恤加馬甲就可以了。貼身穿的,最好選擇全棉的,即柔軟有吸汗透氣。如果月齡較小的,打底内衣選擇包屁衣比較好,可以更好地保護肚臍眼的部分不受涼。
娘娘家的小花妹妹,内衣 薄毛衣,很舒适
小結:20℃:打底内衣 薄線衣=穿着舒适 or 長袖T恤 馬甲=穿着舒适
如果溫度是15℃左右,寶寶可以選擇内衣和針織毛衣,外面穿一件風衣或者鬥篷就可以了。
胡可家的安吉,防風外套,穿脫自如
小結:15℃:内衣 毛衣 風衣(鬥篷)=穿着舒适
5-10℃左右,寶寶可以穿内衣加毛衣再加普通厚度的棉服就可以了。對于現在毛衣的領型有V字型、圓領和高領,V字型的保暖效果沒有其他兩種好,高領的話,有的寶寶接受不了毛衣接觸皮膚的感覺,覺得難受,所以圓領是最理想的選擇。
小結:5-10℃:内衣 毛衣 普通厚度的棉衣=穿着舒适
0-5℃左右的話,在内衣加毛衣的基礎上,加上馬甲,外面穿羽絨服就可以了。馬甲的适應性很強,穿一件嫌少,穿兩件嫌多的時候,就可以選擇馬甲了,能有效地保護寶寶的肚子、肩膀等部位,穿脫都很方便。
小結:0-5℃:内衣 毛衣 馬甲 羽絨服=穿着舒适
再冷的話,就可以帶上帽子、圍巾和手套了。
06
▲
對于下半身的褲子,裡面穿一條秋褲,外面可以根據溫度來選擇不同厚度的棉褲了。普通棉質的長褲适合15℃以上,加絨的長褲适合5-15℃,加絨的棉褲适合最冷的時候穿。
綜合以上從判斷寶寶穿衣是多是少的标準,到洋蔥穿衣法,又結合實際的穿衣示範,爸爸媽媽心裡一定底氣十足,能夠照顧好寶寶的穿衣問題。
文/椒媽(頭條認證育兒自媒體、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認證家長講師、國家中級營養指導師、家庭親子閱讀推廣者。)
“椒媽聊成長”中所有文字都是結合自身經曆、經驗所寫的原創文章,歡迎評論、轉發與收藏,也歡迎分享我的文章到微博、微信朋友圈。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更多請關注 頭條号/微信公衆号 椒媽聊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