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們是怎麼發現鹵水點豆腐的

人們是怎麼發現鹵水點豆腐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2 04:24:40

作者:一載無窮年

俗話說: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

威海有個村,三苦占了兩樣,這個村就是威海市草廟子鎮打鐵村。

人們是怎麼發現鹵水點豆腐的(農村老俗話鹵水點豆腐)1

1903年的打鐵村街景

打鐵村打鐵打得很出名,做豆腐同樣很厲害,這兩樣都做成了遠近聞名的品牌。

打鐵村位于威海市西南部,距草廟子鎮政府駐地正北2公裡。

人們是怎麼發現鹵水點豆腐的(農村老俗話鹵水點豆腐)2

1903年打鐵村已出現繁華的交易市場

據史書記載,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有劉姓人家從文登杏樹夼搬遷到此定居,成了“占山戶”,取名劉家庵,村民以制作豆腐為生。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朝在威海設衛屯兵。當時,威海衛屯兵5600人,鄒縣鐵匠孟顯聞訊後從山東鄒縣遷移過來開爐打鐵,成為“買山戶”。

明朝初年,鄒縣打鐵技藝遠超威海。孟顯落戶劉家庵後,将祖傳打制鐵器手藝發揮得淋漓盡緻,打制的農具鐵器精緻耐用,一舉成名。後來,在同村村民豆腐劉的大力推薦下,孟顯将鐵器農具銷售給了威海衛城内駐軍用于農事,并得到了威海衛首任指揮使劉得的認同,孟氏于是成為明朝軍隊指定的鐵器供應商。

人們是怎麼發現鹵水點豆腐的(農村老俗話鹵水點豆腐)3

開爐打鐵場面

人們是怎麼發現鹵水點豆腐的(農村老俗話鹵水點豆腐)4

到清代中期,龐、殷、孟三姓在村中建爐打鐵,于是改名為打鐵村。從這以後,打鐵村打鐵的打鐵,做豆腐的做豆腐。到清道光年間,打鐵村豆腐開始聲名鵲起,豆腐生意越來越好,于是開始家家做豆腐、戶戶賣豆腐,打鐵村成了名副其實的豆腐村。

人們是怎麼發現鹵水點豆腐的(農村老俗話鹵水點豆腐)5

豆腐作坊

文登知縣海晏吃了打鐵豆腐後贊不絕口,印象深刻。海晏調到京城後把打鐵豆腐制作方法帶到了京城,不過,天不遂人願,直至鹹豐年間也沒有做出打鐵村豆腐的味道。海晏多次想将打鐵豆腐運往京城,但因當時交通及保鮮條件太差而作罷。後來,海晏将天津的鹵水運到京城禦膳房後,才成功制作出了打鐵口味的豆腐。

人們是怎麼發現鹵水點豆腐的(農村老俗話鹵水點豆腐)6

據傳,慈禧吃完用打鐵村方法制作的豆腐後,很是高興,随口說了一句“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由此從宮裡傳到了民間,并成了常用的歇後語。

遠在天涯海角的一個小山村的豆腐與中央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吃上了關系,雖說不上榮光,可拉拉關系總會提高點知名度吧?如果這麼想那就真大錯特錯了。威海人對此是真不“感冒”,不但不“感冒”,還嗤之以鼻。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甲午國殇了。

威海自古就是海防重鎮。曆史上高峰時期,威海衛城裡的人口大部分是駐軍和随軍家屬。保家衛國、為國戍邊是威海人滲透進骨子裡的意識,并随着血脈一代一代傳了下來。打鐵村人雖不是戍邊将士,可是打鐵村無論是打鐵還是豆腐,一開始主要就是供應的戍邊将士和家屬,是實實在在依靠戍邊将士生活的。明朝滅亡後,清朝時期,威海依然是海防重鎮。北洋鐵甲帶給了威海人榮耀。然而,甲午的恥辱不僅破滅了威海人的保國夢,也給威海帶來了深重災難,把威海推入了人間地獄。這災難的根源沒有人敢說和慈禧沒有關系。

人們是怎麼發現鹵水點豆腐的(農村老俗話鹵水點豆腐)7

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讓威海人民想不通的是,慈禧降得了那麼多權臣顯貴,卻降不了了了的幾個洋人?難道洋人就是點慈禧的鹵水?

豆腐雖軟,補的卻是鈣。身體裡缺了鈣,吃吃豆腐,總會補點;可骨頭裡缺了鈣,那真不是吃豆腐能補的。

人們是怎麼發現鹵水點豆腐的(農村老俗話鹵水點豆腐)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