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中的無過錯責任原則,《民法通則》第106條第3款規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理論界的專家都認為這個條文規定的不正确,因為它的前提是“沒有過錯”,要承擔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7條中規定,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2021年1月1日,《侵權責任法》、《民法通則》都将會被《民法典》取代。
《民法典》中就采納了《侵權責任法》第7條的規定,《民法典》第1166條規定: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這種表述不是“沒有過錯”,而是“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就是行為人有過錯也好,無過錯也罷,都沒有關系,無過錯責任原則就是不問過錯的原則,隻要法律規定要承擔侵權責任,就必須承擔侵權責任。這才是無過錯責任,而不是說沒有過錯的時候要承擔的責任才是無過錯責任。
楊立新教授認為,在适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時,需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無過錯責任原則适用的範圍是部分特殊侵權責任,按照《民法典》第1166條規定,也必須是法律有特别規定的才可以适用。
關于無過錯責任原則适用的情形主要包括:産品責任、環境污染責任、高度危險責任、飼養動物損害責任以及工傷事故責任。
需要注意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中沒有無過錯責任。
在司法實踐中,凡是适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侵權糾紛案件,必須依照法律的特别規定去确定請求權,而不是直接适用《民法典》第1166條來确定侵權責任。
二是,無過錯責任的侵權責任構成,因為沒有過錯的要件,所以隻有三個構成要件,即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
原告隻要舉證證明這三個要件具備了,無過錯責任侵權就構成了。
三是,無過錯責任原則的舉證責任,由原告承擔。
如果加害人主張損害是由受害人自己的故意造成的,則要由被告來證明原告的故意,此時,才實行舉證責任倒置。
四是,無過錯責任原則的侵權責任形态,大部分是替代責任。
主要觀點來源于:楊立新著《侵權責任法條文背後的故事與難題(第2版)》,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第47-48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