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出走,在外遊蕩二十年
林逋(967-1028),出生于奉化大裡黃賢村(今屬浙江省甯波市奉化區)。林家祖輩是有名的"通儒學士",在書香門第良好家風的熏陶下,林逋自幼刻苦好學,少時即已通曉經史百家。"學而優則仕",家人對他寄予很高期望,希望他将來能夠高中皇榜,光耀門楣。
今浙江省甯波市大奉化區黃賢村
如果成長軌迹正常的話,他要在家鄉應舉,然後赴京城汴梁參加進士科考試,但是人生在他十幾歲時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轉折,他的父母相繼去世。原本就寡言少語的他變得更加沉默,性格孤傲。誰也說不清是為什麼,幾年後,他來了一個不聲不響的"離家出走"。
林逋在江淮一帶遊蕩,尋訪古迹,交遊唱和,寫下不少詩詞佳作。有一次,路經一處廢園,裡面荒草叢生。一座破敗的園子有啥好看的,林逋卻能獨出機纾,寫出一阙《點绛唇》:"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又是離歌,一阕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後世學者王國維稱這首詞是詠春草的傑作,"能攝春草之魂者也。"
亂生春色誰為主?
徹底絕望,回杭州隐居林逋遊曆四方近二十年,寂靜的夜晚,睡不着時,也曾有過入仕的念頭。但他對官場抱有一種本能的恐懼:"垂成歸不得,危坐對滄浪。病葉驚秋色,殘蟬怕夕陽。"他自比病葉、殘蟬,秋色是美好的,夕陽是溫暖的,對他來說卻是可怕的。
病葉驚秋色
景德元年(1004),宋真宗禦駕親征,澶州一役,大勝遼國。舉國上下都感覺出了一口惡氣,期望宋真宗一鼓作氣,收回幽雲十六州。不想宋真宗"見好就收",簽訂《澶淵之盟》,不僅幽雲十六州大部未能收回,每年還要送給遼國歲币銀10萬兩、絹20萬匹,令主戰派人士大失所望。
宋遼訂立澶淵之盟
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借"天書"之名,率領文武百官到泰山封禅,一連47天,勞民傷财,一衆禦用文人更是醜态畢現,極力吹捧宋真宗的文功武治,真正是一場鬧劇。天性孤高的林逋實在難以平心靜氣地看待這件事,從此徹底斷絕了入仕的念頭,回到杭州,在孤山旁邊蓋了幾間房子,正式開始了隐居生活。
宋真宗趙恒畫像
梅妻鶴子,隐居生活很充實林逋在院子裡種了三百六十多棵梅樹,冬春可以觀賞梅花,夏天可以出售梅子,換取一定的收入。每售一棵梅樹的梅子,可他供一日之需。
孤山梅花
他還養了一群鶴。鶴是他最好的玩伴,随他散步,看他下棋,有時碰翻了茶盤,他也毫不介意。放鶴,是他和方外朋友們最高興的事,"知師一枕清秋夢,多為林間放鶴天"。有隻鶴叫鳴臯,十分通人性,縱之則飛入雲霄,呼之則又回到籠裡。如果有客人來訪,恰好林逋不在,門童就放鳴臯飛上天,給林逋報信,林逋很快就能劃着小船回來。
孤山放鶴
有梅樹養身,有仙鶴為伴,林逋終身不娶,自稱"以梅為妻,以鶴為子"。
梅妻鶴子
疏影暗香,寫出詠梅絕唱一天黃昏時分,月亮悄悄升上了天空,林逋在清澈的水塘邊散步,那靜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縷縷的清香,使他感到陶醉,于是吟出一首《山園小梅》:
衆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闆共金樽。
梅下放鶴圖
在這首詩裡,林逋賦予梅花人的品格,以梅高潔的風骨比喻自己幽逸的生活情趣。"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梅疏疏淡淡的影子,輕盈、生動地倒映在清淺的水中,黃昏時刻無形而香,随風而至,飄然而逝。在林逋的筆下,梅花不再僅僅是傲雪迎風、清高冷峻的象征,而是充滿了柔情,淡淡的芳香在疏疏落落的梅樹影子下悄悄浮動。後來,"疏影"、"暗香"成了詠梅的專有名詞。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無欲則剛,平淡看待榮辱林逋作詩,興之所之,情之所系,随口吟成,随風而逝,從不留存。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寫下來,留給後人看呢?"林逋答道:"我這人隐迹于林壑之間,從來不想以詩詞歌賦來博取當世名聲,還在乎後世名聲嗎?"
随口吟成,随風而逝
但人們對他的詩詞太喜愛了,一些有心人就悄悄記下來,在朋友們之間傳看。一傳十,十傳百,林逋的詩詞流傳範圍越來越廣,名氣也越來越大。大中祥符五年(1012),宋真宗看到了他的詩作,知道了這位"梅妻鶴子"的大隐士,于是賞給他糧食和布匹,還诏告府縣官員,要對他加以撫慰和救濟。林逋對于功名利祿早已無欲無求,無欲則剛,所以他對宋真宗雖然心存感激,卻沒有表示什麼,既不上表謝恩,也不拿皇上的賞賜炫耀。
林逋形象
王随、薛映先後任杭州太守,他們敬重林逋的為人,又喜愛他的詩詞,時不時地去孤山與他唱和,還拿出俸銀來,為他建造了新的宅子,讓他住得舒适一些。他們還勸林逋出來做官,林逋都婉言謝絕了:"我的志向不是擁有家室,也不是功名富貴,隻覺得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
名士圖
告别塵世,一切還歸自然天聖六年(1028),林逋自我感覺來日無多,就在自己家旁邊建造了一座墳墓,并為此作詩一首:"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禅書。"林逋以沒寫過禦用文章自诩,體現了他不媚權貴、忘懷得失的高貴節操,這首詩可以說是對他一生的總結。
林逋形象
臨終前,他對梅樹說:"二十年來,享爾之清供,已足矣。從此,聽爾之舒放榮枯可也。"他感謝梅樹二十年來對他的供養,他死後,開不開花,結不結實,梅樹都可以由着自己的心性,不用顧忌他了;他對仙鶴說:"我欲别去,南山之南,北山之北,任汝往還可也"。他要走了,仙鶴去哪裡,都自由了。然而,仙鶴有情,林逋死後,鳴臯在他墓前不住悲鳴,竟至氣絕而亡。
林逋與他的梅和鶴
宋仁宗聽說以後,有感于林逋的風骨,賜他谥号"和靖先生",和靖即和諧而安靜,号同其人,恰如其分。
一支玉簪,隐含幾多秘密?
林逋墓
南宋滅亡以後,有盜墓賊掘開林逋的墳墓,本以為能挖出大量寶貝,卻隻找到一個端硯和一支玉簪。端硯是硯中珍品,自是林逋自用之物,那隻玉簪呢?古代男子極少使用玉簪,很多人斷定,這是支玉簪與一位女子有關。誰也沒想到,在遠離塵世的地下世界裡,竟然還有一絲人間情味。終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着怎樣的往事,才讓他在青年時代就離家出走,四處流浪,最終忘情于林泉,終老此生呢?
别玉簪的女子
或許他的小詞《長相思》才是他的心聲:"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誰知離别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己平。"小詞以女子口吻寫成,述說她與心上人在江邊訣别的心情,悲傷中透着無奈。那麼這首小詞背後,又隐藏着林逋幾多傷心,幾多惆怅呢?
兩岸青山相對迎,誰知離别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