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寫論文都需要哪些理論支撐

寫論文都需要哪些理論支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17:47:47

寫論文都需要哪些理論支撐?關注我,學習科研寫作知識、了解科研趣事,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寫論文都需要哪些理論支撐?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寫論文都需要哪些理論支撐(紮根理論在論文寫作中常見的三個問題)1

寫論文都需要哪些理論支撐

關注我,學習科研寫作知識、了解科研趣事

喜歡就轉發哦 (* ̄︶ ̄)

如今,越來越多的作者認識到研究方法在論文寫作中的重要性。在這一背景下,紮根理論因其簡單易學而受到衆多作者的青睐。但是,在實際論文寫作中,不少作者對紮根理論的操作,尤其是在研究設計和編碼過程等環節存在寫作偏差。歸結起來,常見的寫作問題主要有如下幾項。

一、研究設計未明确交代使用哪一版本的紮根理論

部分作者雖然知道有一種研究方法叫紮根理論,但并不清楚“紮根理論”其實有多個版本。比如,下面這篇論文的作者,就忽視了紮根理論的版本問題。

這位作者在自己論文的研究設計環節寫道:

紮根理論是美國學者 Barney Glaser 和 Anselm Strauss 提出的一種質性研究方法,旨在從經驗資料的基礎上建立出一個理論框架。研究者在研究開始前并沒有理論預設,而是從直接的觀察入手,運用歸納的方法對資料和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從而提取出研究理論。因此,紮根理論有助于本研究的深入推進。據此,本研究将依據紮根理論從開放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性編碼三個方面進行設計……”。

這裡,這位作者前面說“紮根理論是美國學者 Barney Glaser 和 Anselm Strauss 提出的一種質性研究方法”,後面又說“本研究将依據紮根理論從開放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性編碼三個方面進行設計”。從前後文的字面意思理解,作者似乎是在暗示讀者——Barney Glaser 和 Anselm Strauss 提出的紮根理論的編碼過程,包括開放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性編碼。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紮根理論的提出曆史,就會發現,編碼步驟分為“開放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性編碼”的紮根理論,屬于程序化紮根理論,而程序化紮根理論是 Strauss 和 Corbin 提出的。也就是說,上述論文作者在文中提到的Glaser與Strauss,此二人雖然開創了紮根理論研究方法,但是他們提出的紮根理論叫“經典紮根理論”,而不是程序化紮根理論。該版本的紮根理論包括兩級編碼步驟,分别是實質性編碼(開放性編碼/選擇性編碼),以及理論性編碼。

除了經典紮根理論和程序化紮根理論,還有一種紮根理論叫建構紮根理論。這個版本的紮根理論包括四級編碼步驟,即初始編碼:類似于開放性編碼;聚焦編碼:類似于經典紮根的選擇性編碼;軸心編碼:類似于主軸編碼;理論編碼:通過對上述編碼的提取建構新理論。

上述作為案例的論文作者,在實際寫作時,還忽視了一個問題,未把“紮根理論在文中的适用性”解釋清楚。也即,他的論文為什麼要使用紮根理論進行研究。雖然這位作者在文中提到“因此,紮根理論有助于本研究的深入推進”,但是“因此”二字的前文隻提到紮根理論的研究特色,但沒有結合自己論文實際要研究的問題,進一步解釋紮根理論的這一研究特色對他的論文寫作到底有什麼具體幫助。

實際上,在研究設計環節介紹紮根理論這一方法時,作者應當先寫本文要使用紮根理論作為自己的研究方法,之後結合論文實際的研究問題,解釋這一質性研究方法對本文的适應性,而非僅僅強調它是一種質性方法。如果隻強調其質性特色,那麼就會引出另一個問題,即質性方法有那麼多,本文為何從中選擇紮根理論?最後,再寫程序化紮根理論目前得到了最為廣泛的認可和應用,所以本文使用這一版本的紮根理論,按照開放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性編碼三方面去操作。也就是說,作者不需要刻意強調誰首先提出了紮根理論,除非自己的論文确定要使用理論首倡者所提出的那個版本的紮根理論。

二、樣本選擇的依據不明确

紮根理論的編碼,需要事先準備好原始資料,這就涉及到資料的獲取。有的作者選擇通過訪談調查來獲取原始資料。但是,做訪談調查需要确定樣本,由于個體能力有限,不可能窮盡所有的研究對象,随意需要做抽樣調查。樣本的選取,需要遵循可靠的依據,而不能自己主觀選取、想訪談誰就訪談誰。

在樣本選擇的問題上,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直接介紹自己選擇了什麼樣本,而不介紹樣本選取的依據,或者雖然提供了一定的依據,但是依據的可靠性存疑。這裡仍以上面那位作者的論文為例,進行分析。

樣本的選擇是在理論抽樣的基礎上,依據一定的标準制定:(1)排名在班級前×名以内(2)參加全國大賽并獲得一定的名次(3)積極上進,積極咨詢有關專業方面的學習建議(4)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性别、報考原因也不同。前三個标準說明挑選的訪談者為積極、上進、優秀,後一個标準在于深度理解不同的訪談對象對學前教育的深入理解和感悟。依據以上标準确定X名訪談對象,他們分别來自A、B、C、D、E等地。這所以選擇這些地區是為了了解東、中、西部不同的地區的學前師範生對教育情懷的認知情況。

從上面這段表述可以看出,這位作者自己很清楚樣本的選擇應當依據一定的标準,并且實際上也提供了幾條具體的選擇标準。甚至,這位作者在後面還進一步解釋,前面說的幾個選擇标準分别有什麼用。即便如此,這段表述仍存在漏洞。

比如,隻有班級排名×名的學生才算積極、上進、優秀嗎?為什麼不是排名前二十或排名前五的學生?換句話說,排名不在前十的學生就不積極、上進、優秀嗎?這裡的積極、上進、優秀是指學生的什麼表現?是指學習成績嗎?為什麼是選擇學習成績作為标準?

再如,第二條标準即參加全國大賽并獲得一定的名次。這樣的學生當然很優秀,但是沒參加全國大賽或者參加了但沒拿到名次的,就一定不優秀嗎?也即,優秀的标準有很多,作者為什麼在這裡把“參加大賽”作為一大标準?缺少解釋。

第三條标準存在與第二條類似不足,即沒有介紹為何把“積極咨詢有關專業方面的學習建議”作為積極、上進、優秀的評價标準。第四條标準本身可以,但是作者在最後一句說,依據上述标準去确定X名訪談對象。問題來了,為什麼是X名?而不是X 1或X-1名?同樣有待解釋。

除了樣本的選擇依據未明确交代,該文在訪談提綱的确定方面也不存在不足。作者在文中提到“本文主要從職業熱愛、職業責任、職業自信、職業使命四個維度編制了訪談提綱”。盡管作者在“四個維度”後面使用了上标引用,貌似給出了訪談提綱的編制依據。但是,我們進一步追問:這個上标所指向的文獻提出的這個維度為什麼是合理的?為什麼要把這個文獻提出的維度,作為自己編制訪談提綱的依據?這些問題,在他的論文中都未解釋。因為缺少相關解釋,所以外界就會提出質疑。

實際上,無論是樣本選擇的依據,還是訪談提綱的編制依據,并不是絕對地不能寫上面這幾個。而是一旦自己确定就是寫這幾句,那麼就務必解釋為什麼選擇它們作為依據,而不是選擇别的作為依據。如果少了這項内容,那麼論文就存在明顯邏輯漏洞。

您的關注/轉發/收藏,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感覺好,就點個贊吧!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