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激發貧困群衆内生動力工作方案

激發貧困群衆内生動力工作方案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01:15:12

激發貧困群衆内生動力工作方案(四招激發貧困戶内生動力)1

脫貧戶鄭愛香變身職業菜農,喜獲豐收。

激發貧困群衆内生動力工作方案(四招激發貧困戶内生動力)2

延周百合花公司幫助44戶貧困戶代種百合,8戶貧困戶變身職業花農。

激發貧困群衆内生動力工作方案(四招激發貧困戶内生動力)3

謝廣榮帶領貧困戶種菜脫貧緻富。

激發貧困群衆内生動力工作方案(四招激發貧困戶内生動力)4

貧困戶鄭國進通過技能培訓養羊脫貧。

核心提示: 脫貧攻堅越到最後時刻越要響鼓重錘。如何解決貧困戶沒技術,收入仍然偏低、不穩定的問題?如何建立長效增收機制?針對這些問題,周甯縣各鄉鎮以産業發展為抓手,在治本造血、補短強弱、扶志扶智等方面下功夫,通過四招激發了貧困家庭的内生動力、提升了貧困群衆的精氣神,讓貧困戶高質量脫貧不返貧。

一技在手,脫貧不愁

春色關不住,複工農作忙。

在周甯縣純池鎮純池村,昔日貧困戶徐華正忙着給葡萄園除草。2016年,37歲的徐華因為動手術,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妻子還得照顧尚且年幼的孩子們,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因此他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身體漸漸康複之後,徐華種了5畝葡萄,幾乎所有的精力和資金都投入進去,卻因為種植技術不成熟、管理不過關導緻收成不佳。

“沒錢賺,心裡急得很。後來我連續三年參加鎮舉辦的種養殖技術培訓班,學習了葡萄種植及養魚技術,第二年的收成就好了起來!”徐華說,之後,他還跟着當地種植大戶徐守臻種植牛大力,現在他不僅種有9畝葡萄、3畝牛大力,還養魚,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村裡一大半的村民都參加了培訓,湧現出不少“一技在手”或“一戶多技”的脫貧戶。

浦源鎮龍住院村的葉先存養殖80多頭黃牛,一躍成為鄉鎮養殖大戶。泗橋鄉蔬菜種植能手謝廣榮帶領十餘戶村民一起脫貧緻富。患有小兒麻痹的禮門鄉仕本村李建生種植了50畝的錐栗,每年增加三四萬元的收入。

在開展全方位、靶向性的技能培訓的同時,許多鄉鎮鼓勵當地龍頭企業、合作社給貧困戶提供綠色通道,送技能、送培訓、送崗位,讓貧困戶變成新型農民。浦源鎮上洋村延周百合花公司免費為8戶貧困戶提供種植技術培訓,幫助他們轉型成為職業花農;國家級蔬菜示範園李墩鎮雲埔專業合作社與李墩鎮際會村等7個村簽訂合作協議,17戶貧困戶變身職業菜農。

代養領種,享受分紅

技能培訓讓有勞力的貧困戶靠雙手繪出新生活,但勞動力缺乏、身體殘疾的貧困戶怎麼辦?獅城鎮則開出了代養領種這一招。

不久前,周甯縣獅城鎮城西社區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領取了2019年度猕猴桃基地3萬元分紅款。2016年初,該社區采取“黨支部 合作社 貧困戶”的産業發展模式,社區出資10萬元入股20%,與種植專業戶李佛朝聯合成立周甯縣鑫陽紅心猕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猕猴桃50畝,并将社區因病緻貧、勞動能力較差或者有兒女但無能力贍養的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合作社幫扶。種植、管理、銷售都由合作社負責,市場越好,貧困戶分紅越多,市場不好的時候給參與的貧困戶保底收益,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還可以到合作社務工。

“我認種了20多棵猕猴桃。前三年共領到6000多元,今年領到1875元。”79歲的林興存開心地說。林興存和老伴年齡大,兒子患有精神疾病,兩個孫子還在讀小學。2016年2月他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領種鑫陽合作社猕猴桃。鎮裡還為林興存安排了公益性崗位,年收入1.5萬元,兩個小孩每年可享受2000元教育扶貧。

浦源鎮則對接周甯縣鴻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38戶貧困戶代種香菇并提供就業崗位;與延周百合公司達成協議,幫助44戶貧困戶代種百合花。

代養領種,收益聯結,成功解決了貧困戶後顧之憂。

電商幫扶,觸網向前

今年初受疫情影響,不少貧困戶農副産品銷路困難。

七步鎮八蒲村脫貧戶許傳堂本想着200多隻鴨子能在春節賣個好價錢,沒想到遇到疫情賣不出去。

正在許傳堂一籌莫展的時候,七步鎮幹部迅速與縣扶貧辦對接,與“小農大事”及“印象周甯”電商平台聯系,幫助許傳堂觸網銷售,很快便賣了100多隻鴨子。“多虧了這些幹部和電商平台,要不然我繼續飼養下去,養殖成本增加,自己又舍不得吃,壓力太大了。”許傳堂說,現在電商平台還與他建立長期産銷合作關系,接下來的銷路也不用愁了。

疫情期間,與許傳堂一樣,通過“小農大事”“印象周甯”電商平台銷售農副産品的貧困戶有24戶,銷售農副産品總價值11萬元。與“小農大事”“印象周甯”不同的是,“日有喜”精準扶貧惠民服務點則幫助貧困戶解決進貨問題。

每天清晨,純池鎮禾溪村貧困戶許模敢盤點貨物後,就在“日有喜”電商平台下單補貨。“開店已經一年多了,每個月收入約5000元。”許模敢笑着說。今年30多歲的許模敢身患重病,每周要做透析,勞動能力受限。他所開的店鋪,依托“日有喜”電商平台,通過網絡下單,配送到家,銷售日用品。

貧困戶開小店鋪,由政府提供保證金即可得到企業提供的貨架等,供貨企業還以低價直接供貨到惠民扶貧點,并定期做好産品更新更換。開業前半年,企業每月以産品形式讓利500元給貧困戶,多重保障讓這些扶貧惠民服務商店更容易成功。目前,已有69個“日有喜”精準扶貧惠民服務點在周甯縣9個鄉鎮設點。

内外聯動,合力攻堅

4月7日,在純池鎮純池村,貧困戶徐林華正在自家茶園采摘茶葉,采完茶葉他便匆忙趕回家喂養兔子。“這段時間,錐栗園不用收拾還會輕松一點,不然我更忙。”徐林華說道。

今年43歲的徐林華一家有6口人,父母年邁體弱,每年的醫藥費得幾萬元,孩子還在上學,全家的經濟來源隻依賴他一人。2016年,他家被列為國定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幫助徐林華家擺脫貧困,政府幫助他小額貸款5萬元發展産業。徐林華種了5畝茶葉、5畝錐栗,還養了兔子,并在村裡開了小型母嬰用品店,于2017年實現脫貧。

“科技特派員經常來實地指導,我的種養技術才能快速提高,兔子最多時有80多隻,現在賣了60多隻。”徐林華說,現在光靠這些産業一年可增收8萬餘元。

域内力量重拳聚力,域外力量也來添磚加瓦。

除了幫助發展産業,徐林華還受益于域外企業而成功搬入新房。2017年,徐林華家因為造福工程得以與另外25戶貧困戶在純池村造福新村建造新房,但臨近春節時,由于農村勞動力嚴重缺乏,該造福工程安置房建設進度緩慢。為讓貧困戶如期願搬進新家過春節,福建建工集團公司迅速調派施工力量援建,幾天時間就無償為26戶貧困戶加蓋房屋第二層并建設圍欄。“發展産業政府幫,蓋房子企業幫,産業、新房都有了,我得更加努力才能對得起各方的幫助呀!”徐林華感激地說。

内外聯動取得的扶貧成果可不是純池鎮獨有。周甯上海商會、周甯泉州商會籌備組、上海市甯德商會分别與七步、瑪坑、李墩等鄉鎮貧困戶結對幫扶;恒力石墨烯科技産業集團認捐項目資金1130萬元,用于紫竹村脫貧攻堅社會事業建設;深圳市新岚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認捐項目資金500萬元,用于浦源鎮仕洋村休閑鄉村建設,資源得到有效整合,也讓各鄉鎮逐步形成内外聯動的長效扶貧大格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