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常見的骨科疾病:骨關節炎到底是怎麼回事?
骨關節炎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總患病率約為15%,60 歲以上達50%。
骨關節炎是啥?
骨關節炎就是關節軟骨的磨損。當軟骨出現分解和磨損時,骨骼會相互摩擦,引起損傷和疼痛,即發生“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一旦患病,無法治愈,但治療可以緩解疼痛和改善關節活動。骨關節炎多見于中老年人群,好發于負重關節及活動量較多的關節。
骨關節炎有哪些症狀?
1、關節疼痛及壓痛
早期患者常出現輕度或中度間斷性隐痛,休息後好轉,活動後加重,疼痛常與天氣變化有關,寒冷、潮濕可加重疼痛。
晚期可出現持續性關節疼痛或休息痛,關節局部有壓痛,在伴有關節腫脹時尤其明顯。
2、關節活動受限
在早晨起床時關節僵硬、活動度下降,稱之為“晨僵”,活動後可緩解。
關節僵硬在氣壓降低或空氣濕度增加時加重,持續時間一般較短,常為幾分鐘至十幾分鐘,很少超過半小時。患者在疾病中期可出現關節絞鎖,晚期關節活動受限加重,最終導緻殘疾。
3、關節腫大或畸形
關節發紅,手部關節腫大變形明顯,常發生于靠近指尖的關節(稱作Heberden結節)或手指中段的關節(稱作Bouchard結節)。
部分膝關節會因骨質增生或關節積液也會出現關節腫大,軟骨和軟骨下骨磨損造成關節内翻或外翻畸形,形成“O形腿”或“X形腿”。
4、骨摩擦感(音)
關節軟骨有減少關節摩擦力的功能。當關節軟骨破壞、關節面不平整時,關節活動會出現關節摩擦的感覺或嘎吱作響,稱之為骨摩擦感(音)。
5、關節無力、活動障礙
晚期患者會出現持續關節疼痛、活動度下降、肌肉萎縮從而引起關節無力。患者行走時常會感到腿軟、關節不能完全伸直或活動障礙。
6、肌肉萎縮
肌肉萎縮常見于膝關節骨關節炎,關節疼痛和活動能力下降可以導緻受累關節周圍肌肉萎縮,關節無力。
伴随症狀
除了常見的關節相關症狀,患者有時還會出現其他伴随症狀。
當骨關節炎累及脊柱時,可出現後背痛。
當增生骨質壓迫神經,會産生肢體麻木、感覺異常、疼痛和肢體無力等症狀。
骨關節炎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
年老:随着年齡增長更容易出現骨關節炎,60歲以上人群超過50%患病;75歲超過80%患病;
女性:女性風險較男性增高1倍;
超重、肥胖:體重過大會增加關節承受的壓力,如肥胖約增加2-3倍的膝關節炎風險;
關節損傷:對關節的單次嚴重損傷或幾次輕度損傷,可逐漸引起軟骨受損;對關節反複施加壓力的活動包括下蹲、下跪、擡舉重物、長時間站立、上下樓梯等;
關節松動或畸形:如X形腿、O形腿,會導緻軟骨不均勻磨損,引起關節不平衡;
既往的關節感染、其他類型的關節炎(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也會增加骨關節炎風險;
如何預防骨關節炎?
No.1 保持健康體重
超重會對承重關節施加很大的壓力,如膝關節、髋關節和足前部關節。
No.2 适當運動、避免關節損傷
盡量不要進行引起關節疼痛或腫脹的活動,防止關節的慢性勞損,避免不正确運的動方式帶來的損傷等,包括:
矯正步态、不良坐姿和站姿;
避免過度爬樓、負重等;
避免激烈運動摔倒等損傷關節:外傷是年輕人被骨關節炎纏上的重要原因。在運動、出行等過程中,如果出現急性外傷,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治療,以免留下後遺症。
No.3 增強對關節的保護
包括增強股四頭肌力量,采用護膝、手杖保護關節(護膝能增加膝關節穩定性,步行時手杖能減輕40%的髋關節應力)。
No.4 注意關節保暖
要注意保暖,不要讓關節受寒。寒冷會使血液循環不暢,加重病情。
在夏天空調房裡,要護好膝蓋;
當氣溫下降時,及時添加衣物,避免将關節直接暴露在冷空氣中。
若發生骨關節炎怎麼辦?
盡快專科(骨科、風濕科、康複科)就診,及時藥物治療、康複鍛煉、手術治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