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動植物最多的地方

動植物最多的地方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5 17:52:17

北京密雲五座樓森林公園海拔550米的山坡上,生長着一種6厘米高的小草,它開着小白花,花瓣隻有米粒兒大小。

這種植物貌不驚人,來頭卻不小。它名叫“尖帽草”,此前并未在北京地區發現過,是目前已知的北京地區馬錢科唯一野生種類,北京植物志都沒有記載。

10月11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一階段會議開幕。随着這一國際性會議在中國召開,“生物多樣性保護”再次成為公衆的話題焦點。

城市不能是生物多樣性的“荒漠”,與其他國家首都及國際化大都市相比,北京已成為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十四五”期間,北京每年還将建設120處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讓小動物紮堆兒來安家。

動植物最多的地方(紮堆兒來北京安家)1

尖帽草。受訪者供圖

北京從未記載過的尖帽草現身密雲

近日,在密雲區五座樓森林公園海拔550米的山坡上,林業科研人員發現了尖帽草的分布。

“當時,我們正在幹旱的陽坡上做調查,在一片苔藓叢中,我一眼就看到了這個有點眼生的小草。”尖帽草的發現者——北京林業大學生态與自然保護學院博士沐先運說,這株小草個頭很小,有米粒兒大小的四個小花瓣裂片。科研人員查詢資料并和專家交流,發現這是在北京從未記載過的尖帽草。

北京有野生被子植物150科,尖帽草所在的馬錢科就稱為北京的第151個科,是一個新記錄科、新記錄屬、新記錄種。

以前的研究顯示,尖帽草出現過的“最北”位置是河北昌黎的海邊,它是水生的小草,通常喜歡濕潤的地方。“這次在遠離海邊的密雲山頭找到它,大家覺得挺新奇。”沐先運說,尖帽草并非珍稀瀕危物種,在南方比較常見。即使并非瀕危物種,新的發現也能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北京地區野生植物多樣性的物種組成,可為保護決策提供參考。

近年來,密雲已先後發現了北京無喙蘭、北方鳥巢蘭、鐵木種群等珍稀、瀕危植物。而随着生物多樣性調查的深入,新物種、新分布、新記錄正在不斷湧現,豐富了北京地區植物區系資料。“其中,蘭科植物比較嬌貴,環境要求比較高,這些物種出現或種群數量增加,可能暗示着整個生态環境在變好。”

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數據顯示,北京地區目前已有記錄維管束植物2088種,其中國家及北京市重點保護植物80種,陸生脊椎野生動物近600種。北京已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

動植物最多的地方(紮堆兒來北京安家)2

北京無喙蘭。受訪者供圖

“我們說,這是‘有味道’的調查”

目前,北京制定了2021-2025年生物多樣性調查方案,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實現212個網格調查全覆蓋,動态摸清全市生物多樣性的本底情況。

實際上,去年,北京市生态環境局就在全市對物種多樣性開展了全面調查。

北京環科院博士陳龍曾多次跟随調查組前往野外,在他看來,與大氣、水、土壤等環境因子的監測不同,生物多樣性的調查目前仍主要依靠專家經驗。“對北京動植物熟悉的專家在深山老林,憑借豐富的知識和老道的經驗,往往一眼就能判斷出物種。”

調查人員拍攝、記錄遇到的動植物和微生物,除了數量和種類,地理位置、受人為幹擾情況等環境信息也要一一被記錄清楚。

像苔藓等現場無法直接鑒别的類群,還要采集标本,在顯微鏡下進一步鑒定。而對于機敏的動物,其叫聲、足迹、體毛、糞便都被用來進行輔助觀察。“有的專家把糞便采集回去分析DNA,不但能知道這是什麼動物,還能了解它的食譜構成。我們開玩笑說,這是‘有味道’的調查。”

生物多樣性調查條件艱苦。獸類在山林中自由穿梭,但山林中并沒有供人穿行的道路。“有時候專家用手一指遠方,說咱們要翻過這座山。走近一看,卻是近乎垂直的山崖。”很多鳥類在破曉和太陽落山時最為活躍,調查人員需要提前一天趕到當地,第二天等不到天亮就出發。部分兩栖爬行類動物喜歡在晚上出沒,調查人員也要跟着“熬夜”。

冬季,部分動物冬眠,另一些動物卻在光秃秃的山林中出沒。調查人員踏着厚厚的積雪前行,“低溫時操作手機調查軟件,手凍得不聽使喚。”

動植物最多的地方(紮堆兒來北京安家)3

調查人員在房山聖蓮山進行大型真菌調查。受訪者供圖

建600處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營造小動物栖息地

“就在當下的秋季,如果擡頭仰望,偶爾會看到猛禽在上空飛翔。”陳龍說,目前北京有确切記錄的鳥類占全國鳥類物種數的比例超三分之一,在我國北方城市中獨一無二。

這種多樣性并不僅僅體現在鳥類中。去年北京市生态環境局進行的物種多樣性調查,共發現70種北京新記錄種,其中,中國新記錄種12種。

同時,在北京中心城區,還發現了東北刺猬、黃鼬等動物,日本松雀鷹、紅腳隼等猛禽,反映了近年來中心城區增加綠地面積,為野生動物提供了更豐富的栖息地。

從森林覆蓋率翻番,到綠隔地區串起“綠項鍊”,再到小動物紮堆兒來安家,北京的綠化造林實現了從“綠”“美”到“活”的轉變。

從2018年起,北京建設了市森林、小微濕地,逐步恢複野生動植物栖息環境,促進了區域生物多樣性恢複和維持。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生态修複處處長王金增表示,“十四五”期間,北京要建設600處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發揮生态島的作用。“每年将建設120處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其中城區20處,平原地區100處。”

王金增描述了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未來的樣子——在森林、大體量公園和綠地中選擇隐蔽性強、食源植物多的區域,通過搭建昆蟲旅館和本傑士堆(人造灌木叢)等方式,為小動物營造栖息地。

“實際上就是留野區,我們會通過種植多刺植物等進行自然軟隔離,減少人為對這些地方的幹預。從目前的效果來看,本傑士堆給刺猬、黃鼠狼等小動物營造了安靜的環境,吸引它們築巢繁育。”他說,此前綠化主要種植大喬木,而在這些區域将增加灌木的數量,供小動物“藏身”,也使植物層次更豐富。

今後,北京還将把分散的綠地連接成生态廊道,打通動物遷徙通道,促進野生種群的恢複。“廊道中要有綠、有水,有小動物的食物,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統。比如永定河連接山區與平原,動物可以沿着河道遷徙生活。”王金增說,未來生态廊道将依托河道和高速路兩側綠化建立,潮白河将是重點。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